分享

周恩来生平仅有的一次拍桌子,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这是国际代表的意见

 天童老僧 2023-12-16 发布于上海

在大家的印象中,周总理一直是一位儒雅随和、待人接物文质彬彬的翩翩君子。他似乎从未有过情绪失控,再急切、再困难也没有失态。但泥人也有三分火气,何况人乎?

图片周总理生平仅有的一次拍桌子行为,是在南昌起义前,向张国焘做的。张国焘他做了什么,竟逼得周总理如此失态。

1927年7月7日,周总理、李立三、恽代英、澎湃四人,成立前敌委员会,筹备指挥7月30日晚的起义活动,准备在7月31日拿下南昌,给老蒋一点颜色瞧瞧。

起义前夕,周总理所代表的前敌委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起义方案制定好、也部署好了。也就是说,万事俱备、只等7月30日这天的到来。可是就在一切就绪的起义前几天,起义前敌委突然收到张国焘以重要代表身份发来的密电,给这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降温。

密电内容是:“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都要等我到后,再做决定。”30日一大早,张国焘赶到了南昌,周总理等人以为他有什么机密情报要通报,没想到他竟然是来阻止起义的。

图片张国焘首先说:“如有成功把握,可以举行,否则不可动。”这句话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但接下来的一句话,瞬间引起了全场沸腾:“应该征得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可动。”意思是我们起义,还需取得意见不明、倾向老蒋的张发奎同意,才能进行。

张国焘的意见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与会者都认为:“暴动不可迁移,更不能停止,否则功亏一篑。张发奎已受汪之包围,决不会同意我们的计划。”周总理的意见也是“按原计划进行”。

张国焘见好好说,说服不了众人,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尚方宝剑:“我的意见就是国际代表的意见。”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起义啊,不是过家家,不是活动演出。

箭在弦上,为什么不得不发?因为你不发的话,前面拉弓用得力气越大,后面箭不射出去对弓弦的损坏就越大,一不小心还容易弄伤自己。所以,最好还是射出去。

图片此次万事俱备的起义也是如此,一个不慎就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而且张国焘给出的理由根本不足以服众,尤其是最后一句“国际代表的意见”。

听到这话,一向冷静温和的周总理,再也忍不住了,右手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气愤地大声说道:“是他们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的,现在给你的命令又这样。我不能负责了,行,我回汉口去!”

在场众人无不惊奇地望着周总理,看把老实人逼成这样了。会议顿时陷入起义与否的激烈的争论中,得不出服众、确定的结果。谭平山辩得火冒三丈,见怎么都说服不了张国焘这位“钦差”,便向其他人提议,干脆把张国焘给绑起来,省得碍事。但是这被周总理阻止了。

会议辩论到31日,最后张国焘选择了屈服;起义将在当晚进行。不过起义第一枪,因为种种原因,直到8月1日凌晨才打响。这次起义很成功,前后不超过6小时,就将肃清城内所有敌军全部肃清,缴获超5千支枪、70多万发子弹和数门大炮。

图片周总理等人的坚持很成功,并非没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