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量货币和过度建设,这个模式可能有点问题

 z55j03b55 2023-12-16 发布于江西

临近年终,各类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其中,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天量货币超发,超过万亿规模的特别融资债券,用于解决地方债务问题;超过万亿规模的特别国债,用于水利设施建设;超过万亿规模的特别资金,用于扶持房地产行业发展。

事实上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这些年,货币正以万亿元为单位突飞猛进中,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达到了291.2万亿元,正在朝着惊人的300万亿元大关狂奔。

这么多钱投入市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激励、振奋到?

从我身边的情况看,大部分对此表现得颇为冷淡,甚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大家可能已经麻木了,大动作见到的太多,免疫力自然就会提升,不像过去那样没有见过世面,为了几万亿的刺激计划就激动不已。另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大家已经知道不管印多少钱,其实都和自己没有关系。

不是说货币增加1万亿、10万亿,普通人就能多赚100块、10000块。

尤其是对上班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十年如一日,任由货币突飞猛进,大家的工资始终很稳定,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情况。

我们会因为1万亿元货币刺激计划,就多赚一些钱,让生活变得轻松一点吗?当所有人都知道答案是“不会”时,自然对货币超发这件事不再关心。

但我们还是好奇的是,天量货币超发既然没有用于提升居民收入,也没有用于提升社会福祉,那这么多钱到底是用来做什么?

答案也不是什么秘密!

主要用于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建设。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上涨19.8%,达到了6.9平方米,在楼市遇冷的今时今日,房屋建设速度反而在加速;至于大基建投资更不用说了,多地已经开始重启之前被叫停的高铁、地铁建设计划,不说这种大投资、大项目,琳琅满目的小项目更是抓紧建设中,甚至连穷得叮当响的小县城,都要倾尽全力搞牛郎织女雕像建设。

关于这种事情,有人将其称为过度建设。

当然,用好听的说法,那就是超前建设。虽然我们看到有不少区出现巨资建设的高铁站,因为日均客流量不足而荒废不用的情况,但是却不能说这种建设就是无效的,只能说太超前了,或许再发展个几十年,当这些地区人口快速增长起来这些基建项目就用上了呢?

图片

关于大基建投资,我们长久以来都是十分支持的。

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虽然这些基建项目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但却拥有足够多的社会效益,让我们的生活和沟通变得愈发便捷。

这里还是用高铁举例,有一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们用最快速度在国内修满高铁,并且开始向世界推广中国高铁。

但是,当能修建、应该修建的线路都修建完毕,还要花费巨资去搞重复的线路或者几乎无人使用的线路,甚至把这种方式当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那可能就有点问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

高铁如此,其他基建项目投资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建建设过程中带来的GDP提升只是附带品。你不能为了一个附带品而大搞基建,甚至把经济发展和基建投资画上了等号。

当一个基建项目,既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也不会产生多少社会效益,却要花费巨资修建,可能还要花费巨资进行维护时,修建这个项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为了投资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GDP吗?

这样的项目,有多少?

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但谁也不能说没有。

用这种方式去花钱买GDP,还不如把钱直接发给老百姓。大家拿到钱,还能去消个费,让同样的资金产生更大的效能。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再看”吧,多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