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书籍?这里是12个战国简帛,都比它古老

 万物史话 2023-12-19 发布于北京

文/万物君
近日,由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选出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第八项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
文章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研究人员Theresa Zammit Lupi在对图书馆特藏中的纸莎草碎片进行检查时,发现一张10×6英寸的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纸莎草有缝纫痕迹,表明它是手抄本中某本书的一部分。

1902年,这片纸莎草碎片与数百块其他纸莎草一起在艾希贝赫遗址木乃伊的包裹物中被发现,是一份可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有装订痕迹文件,记录了啤酒和油的税率。
Zammit Lupi说:“以前已知最古老的书是公元1世纪或2世纪的,这本书比之前的发现提早了400年”。
其实,即便这片纸莎草碎片是公元前260年的,它也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
在我国发现的,早于公元前260年的书籍简帛,至少有12个:
随州曾侯乙墓竹简,前433年左右
信阳楚简,战国中期偏早
长沙五里牌楚简,战国中期
新蔡葛陵楚简,前340年左右
江陵天星观楚简,前340年左右
江陵望山楚简,前331年
荆门包山楚简,前316年
长沙仰天湖楚简,战国中期晚段
江陵九店M621楚简,战国中期晚段
荆门郭店楚简,战国中期偏晚
清华简,战国中晚期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战国中后期

简牍

1、随州曾侯乙墓竹简

曾侯乙墓竹简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同时出土的还有曾侯乙编钟。所出竹简有字简为240枚,6696字,内容为遣策。

曾侯乙编钟
先秦古籍中并无“遣策”一词。《辞源》和《辞海》中也没有这个词条。1954年,长沙仰天湖25号墓所出竹简在北京展出期间,叶恭绰先生经过初步研究认为“策中所书名物,大抵皆金属、丝属,其为赗赠遣送之物,无可疑者,因断此项竹简,当即仪礼中之遣策,以覆湘友,皆以为然。”发掘报告中遂称之为“遣策”。当死者入葬时,“主人之史”把亲友所赠的衣物记于策上,并向送葬人宣读,这种方式称作“读賵”,然后将竹简与器物一同入葬。
遣策记录的内容有:随葬物品(有实物,多为他人所赠)、葬仪用物(只见记载不见实物)、随葬衣物(一般用一块或二块木牍记录随葬衣物,与出土实物对照基本相符,有人因此称之为“衣物券” 。这类“衣物券”一般出现在西汉中晚期,多见于中小型墓葬,以江苏地区最为多见。)
曾侯乙墓墓主人于史无征,从墓葬的规模和部分器物规模(如九鼎八簋、大型成套编钟等)判断,墓葬规格不在诸侯墓之下。
根据竹简的记载,为曾侯乙馈赠车马的有王、太子、令尹、鲁阳公、阳城君、平夜君、羕(从邑)君等。鲁阳公和阳城君都于史可证。鲁阳公是楚平王(?- 前516年)之孙,阳城君约出生于公元前475年~前465年。学者据此认为,墓葬的下葬年代约在公元前433年左右。
曾国墓葬从春秋中期开始与楚墓趋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显示出了明显的楚式风格。这在竹简上也有反映。例如,竹简所记葬仪中御者的官衔,有宫厩尹、邻连敖等,多与楚国相同。而且賵赠者为楚国的王、太子、令尹、邑君,可见曾国已沦为楚国的附庸。

2、信阳楚简

信阳楚简,1957年出土于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墓椁分七室,墓主身份可能是大夫。竹简共二组,分别出自前室和左后室,共计148根。其中一组均为断简,共119根,二组简多完整,计29根。

信阳楚简
一组简文数见对话用语,有周公、君子等语。其内容学派属性尚不明确,或以为儒家著作,或以为《墨子》佚文。无篇题,整理者称其为“竹书”。李零称其为《申徒狄》。 其内容属于竹书,即严格意义上的“典籍”,与传世的先秦典籍非常相似。
二组简文为遣策,记载了随葬品的名称和数量。
1990年代,李学勤对简文进一步探讨后认为,长台关这座墓属战国中期偏早。

3、长沙五里牌楚简

五里牌楚简,1951年出土于长沙五里牌406号楚墓。竹简共38条。竹简残长2-13.2厘米。竹简上都有墨书的字,写在竹黄一面。最多的一简上有6个字,少的有1、2字不等。
经中山大学楚简整理小组拼缀,复原18枚,内容属随葬物品的遣册。所记物品重要的有鼎、勺、杯、车、戈、驽、弓等。这批遣册的特点是,在竹简的上半段记录器物的名称、数目,下半段记录器物所在的位置。
五里牌406号楚墓是发现的战国古墓之一,年代属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

4、新蔡葛陵楚简

新蔡葛陵楚简,1994年8月16日出土于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楚墓。数量达1571余枚,文字数量近8000个,内容为以楚国文字书写的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赗书。
简文纪年资料较为丰富,祭祀对象有楚文王、平王、昭王、惠王、简王(?-前408年)、声王(?-前402年)、平夜文君、子西等,为竹简及墓葬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墓主人是楚国的一个封君“平夜君成”,“平夜”是封地,“君”是封号,“成”是人名。墓葬的年代为公元前340年左右(战国中期)。

平夜君成的墓

平夜君成的戈
其中,平夜君成的祝祷文中有“穴熊”、“三楚先”、“我先出自颛顼,宅兹沮漳,以还迁处”等语,还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徙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5、江陵天星观楚简

天星观楚简,1978年出土于湖北江陵县天星观1号墓。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整简70余枚,其余残断,共计4500余字,字迹大都清晰。
墓主姓名为番胜,其爵位当是楚国的上卿,官职在令尹、上柱国之列,生前应是武官。墓葬的下葬年代在公元前340年前后,即楚宣王或威王时期。
竹简卜筮记录,记有贞人范获志多次为墓主“邸阳君番胜贞”。而望山楚简(望山M1楚墓出土)的卜筮记录中,也记有范获志为墓主“悼固贞”的内容。两墓均在纪南城附近,所出贞人亦相同,可知两墓的年代应相差不远,当均为战国中期。

6、江陵望山楚简

望山楚简包含两部分:望山1号墓竹简和2号墓楚简。分别于1965和1966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和2号楚墓,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也出土于望山1号墓
望山M1竹简的内容,主要是为墓主卜筮祭祷的记录。这是首次发现卜筮祭祷内容的一批竹简。简文所见的人名中,“悼固”之名出现的次数最多,共达14次。简文还记载了墓主祭祷柬大王、圣王、昭王等先王,以及东宅公、王孙喿等先君。三位先王即史书所载楚国的简王、声王和悼王(?- 前381年)。由此可知墓主是以悼为氏、名为“悼固”的楚国王族,为楚悼王的曾孙。去世时年龄接近30岁。望山M1的下葬年代当为公元前331年。
望山M2竹简的内容为遣策,所记随葬器物名称达320种之多,许多器名不见于文献记载。望山M2墓主为女性。

7、荆门包山楚简

包山楚简,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发掘竹简448枚,有字者278枚,竹牍1枚。包括司法文书简、卜筮祭祷简和遣策三种。
包山楚简总字数为12626字,其中竹简12472字,竹牍154字。包山二号墓墓主邵佗(原字从力从它),官居左尹,身份约合周制大夫。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楚历六月二十五日。
卜筮祭祷部分楚简,所祭祷的楚人先祖世系为老僮(童)——祝融——媸酓的顺序,可与史籍的有关记载相对证。《山海经·大荒西经》称,“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祝融文献多见,《楚世家》云重黎与弟吴回都有祝融之号。对于媸酓,李学勤认为是“鬻熊”。
简文中所祭祷的近祖中,邵(昭)王列于首位,祭祷的礼遇也最高。楚昭王于公元前515至489年在位。墓主人为邵(昭)氏,当是楚昭王的后人。

8、长沙仰天湖楚简

仰天湖楚简,1953年出土于长沙仰天湖第25号木椁墓,是用楚系文字书写的遣策。
竹简42支,其中完整简为19支。每简文字2—21字不等。字大而清晰,书写于竹黄上,背面竹青未削去而保存完好。
简上写有入葬的物品名称和数量,以及验收的记号“已”字,表示已核对入葬,或写“句”字,表示句消(勾销)而未入葬等。
从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来看,墓志应是楚国大夫一级的贵族。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晚段。

9、江陵九店楚简

九店楚简,1981至1989年出土于湖北江陵九店东周墓。共发掘东周墓597座,其中M56、M411、M621号三墓出土竹简。M56墓年代属战国晚期,墓主身份推测为“庶人”。M621墓属战国中期晚段,墓主身份推测为“士”。
东周墓597座中19座墓显系姬周文化系统,称为甲组;另500余墓当属楚文化系统,称为乙组。M56、M411、M621三墓。均属乙组楚文化系统墓葬。残、整简共计334枚。简经破竹修削而成,黑褐色。字用墨书写于竹黄。
竹简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称量农作物有关,包括衡制和量制的换算。二是与数术有关,相当于云梦秦简中的《日书》。三是与典籍有关,M621号墓竹简文字多有残泐,只言片语难以卒读。如:“自出福是从内悲……” ,可辨认的残文谈到烹饪等内容,当是古佚书;据34号简,当名为《季子女训》。

10、荆门郭店楚简

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共804枚,为竹质墨迹。
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郭店一号墓M1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
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丛文俊认为,“这批竹简出自数人手笔,风格颇不相同,而皆娴熟精到,神采飞扬。”李零认为,“靠字体和形制,而不是内容”来对竹简分类,大致划分五个类别。
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三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五行》、《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11、清华简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2008年10月14日,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
2008年底,北京大学加速器质普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这批简中的无字残片标本进行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矫正后,得到的数据为公元前305加减30年,即战国中晚期之际。
李学勤说:“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如果这批竹简出自湖北,它的制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

12、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是现存最早的帛书,也是第一次发现比较完整的简帛古书。此书最初为长沙蔡季襄收藏,1946年流美,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学者们依据有关信息大体确认,墓的年代是战国中后期。
长沙子弹库楚墓位于长沙旧城南郊,1942年9月被盗,曾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其中最著名就是 “楚帛书”。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重新发掘此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仅见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为稀世珍宝。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后,除个别残片外,帛书均已流失海外。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被称为乙篇;一段8行,被称为甲篇。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12段边文,被称为丙篇。

其中,甲篇叙述宇宙的起源与形成,文章提到了伏羲、女娲、禹、契、帝俊、炎帝、祝融和共工等神话人物,被称为“神话篇”。它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先秦时期的创世神话。
内容大意是:
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四子开辟大地,万物因此化生。
由禹与契来管理天地:经定疆界,治理九州水土;分天盖为九区,步算周天度数。后来山陵横拦导致水患,大禹于是疏通山陵。
当时未有日月,由伏羲、女娲所生之四子,轮流交替,主司四时。
成百上千年后,帝俊生日月。九州地势不平,山陵倾斜。四神升天,推动天盖使其转动。
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帝俊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历法,四神置闰,使得历法更准确。

13、其它

除了上述简帛明确地早于公元前260年外,还有两个简册的时间与之相近,它们分别是:
上博简,战国晚期
杨家湾楚简,战国晚期中段
上博简,1994年购于香港文物市场。经上博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的科学测试与比较分析,当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中的随葬品。内容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全部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前原始的、第一手的战国古籍,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文字、军事等。
杨家湾楚简,1954年出土于长沙杨家湾6号墓。每简仅书一二字,又多,漫漶难辨,性质最费推敲。墓主人是女性,年龄未超过30岁。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中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