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何来:“唐诗宋词中的怀宁”

 新用户7391BFGL 2023-12-18 发布于安徽

“唐诗宋词中的怀宁”


安徽怀宁  陈何来

1、坚贞就在这里:李白偶遇“仲卿妻”
庐江主人妇
(唐)李白
孔雀东飞何处栖①,庐江小吏仲卿妻②。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③。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译文:
  那徘徊飞翔的孔雀,在何处栖息?
  就落在这庐江郡的小吏港,这里就有“仲卿妻”。
  你看见了吧,小吏港的这家贤惠的主妇,
  正在为过路的客人缝补外衣,
  此时的她,却在思念远方的丈夫,
  仿佛听到了城墙上的乌鸦,在夜空里孤独地鸣啼。
  注解:
  1、孔雀东飞:指“孔雀东南飞”。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后人把“孔雀东南飞”喻为对美好爱情向往与追求。
  2、仲卿妻:是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此处指“主人妇”。
  3、城乌独宿夜空啼:张华《禽经注》:“乌(乌鸦)之失雌雄,则夜啼。”
  背景与赏析:
  唐天宝七年(748),大诗人李白去安徽天柱山游玩,路过庐江郡小吏港(今怀宁县小市镇),在一家投宿。男主人在外作官,主妇为李白缝补衣服,表现得知书达理、善良贤惠、持身端正,为李白所敬佩,作诗以赞许。
  诗中运用了广泛流传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夫妇的爱情故事,李白自然知晓焦仲卿妻子刘兰芝“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坚贞誓言和“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贞烈壮举。然而,四百多年过去了,世事沧桑巨变,人心不古,此时此地还有这样的好女人吗?所以李白开篇就以“孔雀东飞何处栖”发问。答案就在眼前,“君自见”这位“为客裁缝”的主妇,知书达理、贤惠勤劳、端庄持正,不就是“庐江小吏仲卿妻”的再现嘛!此时的李白,感触颇深,换位思考,设想此时的主妇正在思念她远方的爱人,以“城乌独宿夜空啼”替主妇表达那悠长、寂寥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女主人的敬佩和对小吏港醇厚民风的赞扬。
  李白的这首《庐江主人妇》,也和《孔雀东南飞》故事一样,广为流传,成为歌颂爱情的美好诗篇,也是怀宁被称为“爱情之乡”的最好诠释。
  链接信息:
  李白的这首《庐江主人妇》与《孔雀东南飞》诗歌一起篆刻在怀宁县小市镇焦刘墓附近的文化长廊上,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遗存,与“孔雀东南飞”资料陈列馆、望雀亭、孔雀台、孔雀东南飞园林、孔雀东南飞影视城一起构成著名的旅游区,成为表达坚贞爱情的网红打卡地。
2、和风甘雨哪里寻?孟郊春游观音湖
观音岩①
(唐)孟郊
岩洞②分明是普陀③,和风甘雨向来④多。
空山寂寞香灯⑤少,莲坐⑥春云长薜萝⑦。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祖籍山东平昌(今德州市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观音岩》等。
  译文:
  观音洞的水面澄澈平静,分明就是普陀圣境,
  春风和煦,细雨绵绵,常常下个不停。
  这里山高林密,空旷幽深,少有行人,
  山坡上烟云弥漫,长满了薜荔和女萝,显得朗润而清新。
  注解:
  1、观音岩:怀宁县石镜乡境内观音洞水库南岸小山,形似观音,故名观音岩。
  2、洞:指观音洞,春夏季节,“洞口一半与湖水相平,水澄澈、洞幽深,轻扣有回响,传说连接地下河与长江想通。”观音湖因洞而得名,也叫观音洞水库。
  3、普陀:通常指佛教观音道场,这里指观音洞附近山水秀美、清静,犹如圣境。
  4、向来:一直以来,经常。
  5、香灯:本意指香火,这里指人气。
  6、莲坐:本意是观音的莲花宝座,这里指观音岩下面的山坡。
  7、薜萝 [bì luó]:是指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背景与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因资料和时间不够,无法准确考证,但从现有资料分析,大约写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其间,孟郊曾两次应试而不第,父亲孟昂,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家境富裕,性狷介,好游历,常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孟郊曾在江西、安徽、江苏一带游历,游至怀宁县观音洞水库,看山水怡丽,故作《观音岩》。
  诗人站在岩洞旁边,远望整个观音湖,湖面开阔平静,四周山峦起伏,奇峰峻险,有岩石酷似观音形体,又有观音洞的幽深与神秘,以为误入普陀仙境,心情怡然自得,故有“岩洞分明是普陀”的感慨。恰逢春天,和风细雨连绵不断,山水间,人烟稀少。诗人独处其中,眼前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看山坡,云雾氤氲、绿意清新,“莲坐春云长薜萝”;揽山林清幽、遣舟车劳顿、抒自然怡情。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抒情自然见长,为怀宁县观音洞水库留下了传颂千年的乐章。
  链接信息:
  诗中所提“观音岩”,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卷之五有记载:“(去县治)西北七十里。有岩其上,有石如观音。又曰慈云岩,云生其上斯雨”,是怀宁县石镜乡境内观音洞水库一处小山。
  观音洞水库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一个中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湖水面积2.2平方公里,总库容1130万方,灌区总面积达6万余亩。
  观音洞水库已开发为自然景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独秀山脚下,水面开阔,碧波荡漾,鸥鹭翔集。四周山峦起伏、山峰险峻,茂林修竹,苍翠葱绿,闻名遐迩。盘旋在观音岩的云雾,怡丽缭绕,山坡泛着俊朗的清新和深邃的宁静。“岩洞分明是普陀,和风甘雨向来多”的诗情画意令人叫绝,传颂千年。
  附近的下天洞、私语洞、观音岩、老爷岩、香炉冲、谷泉寺等自然景观与美丽的观音洞水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3、越艰难越坚强:王安石跨越长安岭
渡长安岭①至皖口②
宋 王安石
晨霜践河梁③,落日憩亭皋④。
念彼千里行,恻恻⑤我心劳⑥。
揽辔⑦上层冈,下临百仞濠⑧。
寒流咽⑨欲竭⑩,鱼鳖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⑪,细路隐蓬蒿。
惊麕⑫出马首,兽⑬骇忘其曹⑭。
投僧⑮避夜雨,古檠⑯昏无膏⑰。
山风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雪飞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⑱,更觉所向⑲高。
  来源: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卷之三十五·诗》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译文:
  早晨冒着风霜从桥梁开始送别,傍晚找个水边的平地稍作休息。
  担心客人路途遥远,让我心痛让我忧愁。
  抓紧马的缰绳攀登山岗,看身边的壕沟足有百丈。
  天寒地冻,水流阻塞,河水即将枯竭,鱼鳖早已不知去向。
  夜间赶路,踟躇不前、十分艰难,况且山路狭窄、杂草丛生,磕磕绊绊。
  受惊的野鹿在马前逃蹿,惊吓的鸟儿忽然起飞,顾不上同伴。
  投宿到木瘤僧舍躲避寒冷的夜雨,古旧的灯盏没有了油膏,显得十分昏暗。
  夜里,山风很大,在屋外呼号,怀疑自己的周围都是汹涌的波涛。
  天明,登上长安岭,大雪纷飞,一会儿就落满我的衣袍。
  走到岭头,天空越来越低,云雾越来越深,感觉我的志向比以前更高!
  注解:
  1、长安岭:怀宁县洪铺镇长安村与月山镇东部交界处,山岭蜿蜒,宋代舒州州治至皖口古道经过此地,现有青石路及车辙痕等遗存。
  2、皖口:安庆市山口乡,位于安庆市市区西8公里处,古皖水入江口,又为皖国故地和皖县治所,因而得名。
  3、河梁:桥梁;送别之地。
  4、亭皋:水边的平地。
  5、恻恻:悲痛,心痛。
  6、劳:担忧,忧愁。
  7、辔:缰绳。
  8、濠:壕沟。
  9、咽:yè, 阻塞。
  10、竭:枯竭。
  11、邅回:zhān,难行不进的样子。
  12、麕:jūn,也可写作麇,鹿的一种。
  13、兽:这里指鸟类。
  14、曹:同类,这里指同伴。
  15、僧:这里指寺庙,即“独山馆木瘤僧舍”。
  16、檠:qíng,灯架,烛台,指灯。
  17、膏:指灯油。
  18、深:指云层很厚。
  19、所向:志向。
  背景与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在此任上,写下了《别皖口》《过皖口》《渡长安岭至皖口》等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这首《渡长安岭至皖口》在《临川文集》中题作“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独山馆木瘤僧舍明日度长安岭至皖口”,从字面看,是一首送别诗,可是,读完全文,却不是普通的送别诗,而是表达一种在征服苦难之后意志更加坚定、志向更加高远的人生体验。
  全诗以“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为起因,围绕着一个“苦”“展开描述,以言简意深、新奇工巧、含蓄深婉的语言把“人困马乏、天寒地冻、山路崎岖、野兽出没、夜雨阴寒、投宿僧舍、昏暗无光、山风呼号、雪花飞舞、天低云深”等情景描绘得如画在案、如临其境,让人感觉苦不堪言,可是,当你感觉无法忍受的时候,诗人却话锋一转,“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戛然而止,意味深长,提振精神,给人一种愈艰难愈坚强、身处困境却志向高远的感觉,比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感叹,似乎要胜出一筹。
  回味全诗内容和意蕴,感觉诗人不是在写跋涉长安岭的艰难,而是在写一场人生的境遇,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崎岖坎坷、风风雨雨、阻力重重,唯有坚定志向、保持韧性、乐观旷达,才可以“所向更远”“至于至善”,体现了诗人哀而不伤、理性思辨、坚韧旷达、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操守。
  链接信息:
  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记载:“长安岭,(去县治)西三十里。岭甚高,一望江南在目。峰顶微平,置庵其上,云分其半焉,其路亦经潜山。王安石度岭宿木瘤寺,即此。诗载《艺文志》”,与王安石《渡长安岭至皖口》描述高度吻合。
  长安岭现在属于怀宁县洪铺镇长安村,在长安村与月山镇东部交界处,山岭蜿蜒,宋代舒州州治至皖口古道经过此地,离安庆15公里,海拔约350米,山岭蜿蜒,古道原形依稀可见,杂草丛生,现有青石板路及车辙痕等遗存。
  长安岭,这块不起眼的地方,因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而名载史册、广为流传。
  (怀宁文化旅游体育局:陈何来)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陈何来

  男,1971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安徽省地方志学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县方志办公室编辑、县委史志研究室执行副主编、县文旅体局创作研究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地方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点校、宣传,在国家、省、市等刊物发表历史文化类论文30多篇。

  热衷研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通《论语》全文,能用五个朝代的“注疏”解读论语章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现代语言传授、阐释儒家思想精华。

  签名:“雕琢性情致中和,温柔敦厚守仁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