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幅楷书作品把笔法细化到了笔尖上,为何能成为获奖作品?

 书法古今 2023-12-18 发布于陕西

当代书法为了表现艺术性,往往都在笔墨和字形上去创新。例如李国胜的颜体楷书之所以能成为获奖作品,就在于他把笔墨能力表现到位了,在当时,他的一幅楷书作品让评委眼前一亮,认为写出了楷书的新气象和艺术性。而后来,张旭光等人也在写颜体楷书,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办法,也带动了许多楷书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但是,也有的书家并没有采用这种创作方法,而是在楷书的细微处去着手,同样也成为书法入展或获奖的好作品。上面这幅颜体楷书作品,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它仅仅有雄浑肃穆气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在书写时,把颜体进行了许多变化,如改变它的横画细笔为粗画,当然,这在清代也有书家这么去做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却把楷书的某些笔画细微到了笔尖上,让人看上去就有了细腻的表现手法。

在书法艺术性方面,作者虽然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如字形的大小、墨色上的干枯浓淡、字内外行间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作者为了表达书法艺术性,却在字的细节上处置得非常到位,我们注意到,这些细节上主要是点画的捺的出笔、勾的挑笔,都是非常用心细致的。一般来说,如果沿用以前李国胜等人在楷书艺术性的表现上的方法,这些细节可能就会忽略掉,而这幅作品恰恰是以细节取胜。

这幅楹联作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看点就是,它既然是楹联作品,就要反映出作品内容本身和书法特点的艺术气象来。从释文可以看出,此作品是写在某书院的楹联,既然是楹联,一方面就要有辨识度,要让更多的人从书写内容来判断书院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反映出书法的正大气象来,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一些书法爱好者说,现在那些不会写楷书的人往往用草书来对付,看来楷书的功底非常重要。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书法爱好者的心声。

在历史上写颜体楷书的书家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清代书法家钱沣的颜体楷书和近现代的华世奎,他们一直非常欣赏颜真卿的为人,因此也非常喜爱他的书法。经过多年的学习,钱沣的颜体楷书也是笔力雄健,结构严谨,自成一家。他的楷书也是后功学习书法的典范之作。我们从这幅入展作品来看,作者取法钱沣的成分要更大一些,当然,这都是颜体一脉,想必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喜爱吧。

书法的正大气象,是一个时代的呼唤。面对当下一些书法家所创作的艺术性太强的作品,只要进了展厅后,便会让很多人感到不符合传统书法之美,但是,像这幅颜体楷书作品,不论它取法于唐人还是清人,它都是符合传统书法的根本要求,也是符合当下人们的共同审美,由此看来,这幅楷书作品能入展或获奖,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