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气 活血,此方居功至伟!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中医之功不朽

 人老颠东 2023-12-18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外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说,中医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有功的。

可以说,你和我,此时此刻能够有缘,通过文字和声音在这里相会,就是中医的功劳。

不然,没有中医来护佑古人的健康,你和我,乃至你和我的祖宗,都是不存在的。

而且,中医之功,不仅泽备于古代,即便是现在,它依然十分重要。我们今天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糖尿病并发症。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并发症困扰着很多人。这个事儿值得重视。

当然,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多。我们现在谈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我们简单理解,就是糖尿病日久,在四肢,尤其是下肢末端出现的一系列病变,比如说肢端的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

这一点,很多糖尿病患者是感同身受的。

图片

那么,面对这个难题,中医有一些办法来应对。我今天想重点和你聊的,是补阳还五汤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基本构成是黄芪30到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其中,黄芪补气,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善于活血,地龙可以通经。总体来看,这就是补气活血通络的方子,治的是气虚血瘀之证。最初,它用于治气虚血瘀证的中风。后来,凡气虚血瘀证,医家都喜欢用补阳还五汤。

那么,这个补阳还五汤,到底是怎么用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呢?我给你说个简单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是57岁。

这个人啊,有糖尿病病史9年,一直用药控制。状态也算是勉强过得去。

后来,他的双下肢开始有异常反应,比如麻木,行走如踩棉被、灼热刺痛、小腿抽搐,夜间不敢受凉。

再后来,她下肢的问题日益加重,发展到两条大腿以下全都无力,疼痛,尤其是到了晚上,更是疼痛难忍,而且还发麻,就好像不是自己的腿一样。这个感觉,实在让她难以忍受。

作为十年老糖友,她知道,该用的西药都用了。于是,她决定转投中医。

刻诊,患者脉沉,舌淡苔薄白。

医家经过揣摩,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60克,当归8克,赤芍、地龙、西洋参、桃仁各10克,川芎、红花各6克,生地、熟地各20克,丹参、玄参各15克,蜈蚣2条(研末分吞服)。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图片

结果如何?用药1周以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入夜可以睡着。3周以后,疼痛基本消失。

后来,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症状也未曾复发。

这是2002年,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上刊发的验案。文老师觉得特别好,就收藏下来,现在和你分享。

那这里面是什么道理呢?其实,该患者就属于典型的气虚血瘀。

你看,此人就诊的时候,双下肢麻木无力,脉沉,这是典型的气虚表现,对吧?同时,下肢入夜痛得难以忍受,这是淤血所致。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入夜十分剧痛难忍,一般就考虑血瘀。

这个时候怎么办?气虚就补气,血瘀就化瘀。医案里用到的,明显是补阳还五汤的加味。其中,黄芪补气,当归、赤芍、地龙、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在这个基础上,加西洋参补气养阴,加生地和熟地养阴血,加丹参活血,加玄参养阴清热,加蜈蚣通经活络止痛。

你看,这么以来,患者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是补阳还五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例子。

当然,例子还不止这一个。我们曾经学习过一个典型案例,患者女,确诊糖尿病两年,乏力口干多饮,就诊的时候四肢和肩背部位麻木疼痛,到了晚上疼痛加剧,周身乏力、自汗、气短。看舌脉,属于脉细涩,舌暗红,有瘀斑。检查显示,四肢和肩背周围神经损害。

这个证型一看就知道,是气虚血瘀。怎么办?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45克,桃仁15克,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白芍、地龙各10克,生地、丹参、牛膝、鸡血藤各30克,威灵仙12克。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用药12剂,症状大大好转。再用24剂,不适基本消失。这是2006年,在《山西中医》上刊发的验案。

总之,这个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确实有很大益处。

图片

当然,这里的关键,是患者属于气虚血瘀的症候。而这个症候,对于多年糖尿病史的人来说,也确实常见。因为消渴病发展到后来,确实容易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则不能运血,阴虚则不养血脉。气虚血瘀的问题,就容易随之出现。故而,中医临床有大量的,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案例。

    文老师把这些内容,和大家念叨念叨,目的是让有需要的朋友了解,中医在治疗这类问题时,有什么办法和思路。中医之功,千古不灭。一张清代老方,至今依然焕发着活力。中医同行们,应切切牢记。非专业读者,我建议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上来就盲目尝试。这里比较值得注意的,是黄芪的用量。大了,偏燥,容易加重阴虚。小了,还不管事儿。另外,补气活血的同时,如何兼顾养阴,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总之,它是需要斟酌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