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跨学科的方式讲23高考语用题新题型词汇语义把握题(乔国华)

 一中大语文 2023-12-19 发布于福建

这两年高考体现出的一个新趋势,我将其称为“词汇语义比较题”,这类题在今年高考的四套全国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全国乙、新高考Ⅰ、Ⅱ卷都有关于这种题的考查:

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

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全国乙卷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新高考Ⅰ卷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新高考Ⅱ卷

这类题,其实在2022年高考中就有试验性考查,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第21题: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两年高考连续考,而且第二年高考开始大面积的普及,说明这的确是未来高考的一个新的考查趋势,不得不重视,而且在未来的高考中,也可以想见,必然会变成一个常规题。

但是虽说是新考查趋势,但是其实一点也不难。他无非就是考查学生对于词汇背后的复杂语义的一个精准把握。其背后的学理,应该是植根于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

现代语言学认为,词汇是由“所指”和“能指”两部分构成,所指是词汇表面的表音表意符号,如中文的“狗”,英语的“dog”,这个符号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约定俗成性,而能指是词汇背后指示的那个汪汪叫的生物。

但是由于语言都是在日常使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一个词的单一所指背后的能指会不断的膨胀,最终发展成一个所指对应多个能指的情况,(当然也有多个所指对应一个能指的情况)比如说中文中所指“狗”,在逐渐发展中就发展出骂人的能指意味,但是在英文中所指“dog”里,却没有骂人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所指和能指的不对等。

而这类题,考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够辨析出一个词单一所指背后的复杂能指。其与之前讲过的“表达效果比较题”宛如今年高考语用部分新题型的一体两面,都是在语言表面的所指和背后的能指之间拉开的张力空间中设题,只不过是一个指向的是语言的精确性,即说的“对不对”的问题,另一个指向的是语言的优美性的问题,即说的“好不好”的问题。(你看,是不是和信息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的考查指向是一样的?)

顺便说一句,能指、所指概念虽然看起来绕,但是我却认为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之一。语文究竟在学什么?考什么?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于文字表面所指背后的复杂能指的精准把握,用文学性的表达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想想,语文中大量的赏析这句话背后的深刻意蕴,不就是把握语言表层含义背后的复杂能指吗?而且这个能指越是复杂,越是与语言的表层语义相“背离”,就越会成为语文的命题点。

好了,说了这么多,这个题应该怎么解呢?我觉得虽说是新题型,但是题其实并不难,只要学生树立了词语的所指与能指有所区别的意识,这题其实是高考的一个简单题,我们只要区分出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语义即可。如果硬要说方法的话,我们可以在讲这道题的时候来一个中英双语联动,因为正如我前文所说,中英文中同一个词,所指与能指其实并非完全相同,中文中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可能需要多个词来表达,因此,我们只要把原题中的词翻译一下,看看在英语中是否是用相同的词来表达,也能发现其语义之不同。

我们先看23全国乙的两道题:

17.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原句:郭老头能吃饭。(这里的能表示善于做某事,用英语说的话,“能”是完全看不到了,变成了good appetite)

A.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这里的能表示的是有能力做某事,英语是can)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里的能表示善于做某事,英语是stand out)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这里的能表示允许,英语是allow)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这里的能和“只”连接,表示的是不得不,英语是have to)

Can、stand out、allow、have to,中文中一个能字,英语中四个词,选哪个一目了然。

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原句: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这里表示A和B两者都是该有的样子,含褒义,在这里表示衣服穿的整洁,用英语说是from the sleeves to the collar, are well-kept)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这里表示区分,英语就是is……is……的直译)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也是区分)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也是区分)

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这里也表示A和B两者都是该有的样子,在这里表示小姑娘长得好看,用英语说是she is

so beauty)

这个题难度小一点,但翻成英语也是一目了然。我们再来看新高考Ⅰ: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新高考Ⅰ卷

这是一个主观题,考的是“像……似的”,其基本含义是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但是也有表示否定的意思。(1)表的就是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像……似的”其实表示在某种情况之下,用英语的话应该翻译为as,而(2)表的则是比喻,用英语说应该是like,as和like的区别也是一目了然。

最后我们看一看新高考Ⅱ:

19.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原句:“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这里是泛指,指代任何人,英语是用不定代词anyone处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是疑问代词,英语是who)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泛指任何人,英语是anyone)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关系代词,who)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关系代词,who)

最后,我们再看看22年的新高考Ⅰ: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原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这个题考的其实是一个代词泛指和特指的关系,原句和选项C中的你,都是泛指,是不定代词,泛指很多人,而A、B、D都是特指,指具体某一个人。(在这句上,英语和中文倒是一致都用you)

好了讲完了,讲完之后可能很多老师会说我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说我在炫技,其实并不是。因为我讲这道题,说肤浅了是在跨学科教学,说深刻了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之间的同异,从而进一步思考语言的本质,学生如此这般的思考之后,所获所得,岂不是比做对一道高考题目要大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