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八一方阵 2023-12-20 发布于山东

四野战将系列97:刘亚楼(二)

作者:桅杆

军迷们都知道,大兵团作战,对战役组织、战役协同、战役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司令部的作用也非常突显。林彪思维缜密,精于算计,善于战役筹划。在东北期间,但凡大的战役,其方案都是林彪反复思考形成的。但光有好的战役方案还不够,还必须把作战方案变成可执行的战役计划,以尽可能小的代价保证战役胜利。这就是参谋长的功夫了。在这方面,林彪与刘亚楼可谓相得益彰。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青年刘亚楼

(一)进入东北初期,林彪身边没有参谋长

对于战斗或者规模不大的战役,参谋长或司令部的作用并不那么重要,尤其是林彪这样精于筹划的军事主官。

林彪“发于卒伍”,黄埔军校毕业后,从见习排长干起,直到百万大军统帅。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除了天赋,更多地是来自战争实践,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空思考、谋划和计算出来的。

进入东北的初期,林彪只带着一个轻便指挥机构在前线指挥,人员也极精干,两位参谋长(萧劲光、伍修权)都留在后方。在上下齐台、开原、秀水河子等战斗中,林彪都亲临前沿,就近指挥。在秀水河子等战斗前,为了选定了突破口,林彪甚至亲自前沿阵地观察,在雪地里匍匐前进,子弹打在身边“噗噗”作响。

这些规模不大的战斗或战役,林彪和轻便指挥机构能够应付,可以理解为,是司令员林彪把参谋长的活干掉了。直到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之后,部队和作战规模扩大,正规化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东总才增加了一位参谋长刘亚楼。从此,林彪身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谋长。

刘亚楼是第一参谋长,分管作战和司令部工作,主抓作战、训练和建军三大任务。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从左至右:刘亚楼、林彪、罗荣桓

(二)把林彪的方案变成具体作战行动

刘亚楼上任后,林彪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大事。两人的配合非常到位:林彪主要谋划作战方案和下作战决心,刘亚楼则把作战方案变成作战命令、作战计划并组织实施。

熟悉军事的人都知道,对于一次重大战役,后者的工作可谓海量,并且要环环相扣,准确到位。参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战效能。这在大兵团作战中尤为重要,一点差错往往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西方国家的军队历来重视参谋工作和参谋人员,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从辽沈战役保持战役突然性这个侧面,来说说刘亚楼这个参谋长的作用有多大。

辽沈战役的核心是夺取锦州,并围绕攻锦这个关键点,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战役方案。但林彪迟迟下不了南下北宁线作战的决心,主要是担心一旦锦州久攻不下,南下运输线会被截断,蒋军必会东西对进增援锦州。这样一来,东野主力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破解之道有二:

一是迅速攻下锦州。东野虽然配置了5个纵队又1个师攻锦,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战前,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攻下锦州,从总部到林彪心中都没有底。主席在电报中先是说“力争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后又说“这一切的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也就是说,至少需要7天以上。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谁又能保证呢?1947年6月四平攻坚战,半个月没能攻下,且伤亡重大,教训深刻。

二是出敌不意,达成战役的突然性,为战役行动争取时间。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手段迷惑敌人,突然发起攻击,让敌军来不及反应或反应时间延后。辽沈战役这样数十万大军的大兵团行动,完全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但让敌军反应时间滞后一段时间,则完全是有可能的。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刘亚楼可谓做足了功夫。他的意见是让敌军在最初阶段无法判明我军动向,多争取1天,就多增加 1分胜算,目标是争取敌军反应滞后7天以上。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三)刘亚楼的“欺骗”,效果意想不到

刘亚楼筹划并实施了以下战役佯动和保密行动:

一是示形于长春。当时长春已经被围。部队在之前为期6个月的大练兵中,练的就是城市攻坚,口号是“练好兵、打长春”。这时正好可以用来迷惑敌人:一方面,报纸每天刊登准备攻打长春的各种新闻;一方面调动几个独立师,白天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大张旗鼓地向长春开进,晚上再乘火车回到原地,连续多日,给敌军造成东野向长春集结兵力的错觉。

二是无线电佯动。在北满的主力部队直到9月13日,也即北宁线上已经打响之后,才开始南下,向锦州集结。刘亚楼规定:各部队将原电台一律留在原驻地,继续正常发报;部队南下携带新电台,并且7天之内不准收发报,保持无线电静默,给敌军以“尚未行动”的错觉。同时还利用破获的敌潜伏电台持续发出假情报、假消息。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三是部队南下行动,一律夜行晓宿,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通过火车运输的部队,一律使用小站或货运站,白天分散隐蔽,晚上上车出发。司令部还专门下达了《部队和物资火车运送保密训令》。

四是严格对内、对外保密。对外保密好理解,东总对内也保密:整个行动既不开会布置,也不用电报下达命令,而是派参谋人员到各部队口头传达。给部队的命令只是开进的目的地,不告诉具体任务。一些纵队首长对此很不理解,作战科副科长阎仲川到3纵传达林彪命令时,韩先楚就特地问:“为什么不使用电报?”

林彪初入东北,身边没参谋长:自己把活全干了,直到刘亚楼到来

这些欺骗和保密行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到9月下旬,北宁线上已经打响10多天,东野主力已经开到锦州外围,蒋军内部还在对东野的行动方向争论不休,大多人认为北宁线只是“佯动”,是为了掩护“攻打长春”,最大限度地达成了战役突然性。

直到10月3日,蒋军才判明东野进攻方向,编组了东进和西进兵团,其中西进兵团8日才从沈阳出动,东进兵团10日才开始行动。而此时,东野主力已经开始锦州外围作战。敌军滞后反应至少在半个月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