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位国家级名老中医秘方(2)

 chnydy 2023-12-21 发布于福建


七、周炳文

周炳文老中医,江西吉安县人,生于1916年春,幼入私塾。三代中医世家,自幼聪颖,勤奋钻研,博览群书,造诣精深,擅长内儿妇科。悬壶问世,未及弱冠医名便传遍城乡,至40年代,名噪全区。遐尔皆知,求诊者摸肩接踵,门庭若市。学术主张,精灵活法。取各家之长,择善而从,重视脾胃气血,重在调而不在补之说,对久病则先辨腑脏气血,认为通调气血是阴阳平衡重要条件。在论治上,主张治法不能墨守一法,尝谓『议论确切,立法机圆,用药精当,则收效可期』。

加味益脾镇惊散

组成:党参9g,白朮5g,茯苓6g,甘草3g,钩藤5g,朱砂0.3g,琥珀1g。

主治:惊吓泄泻。症见惊惕不宁,睡中时惊醒,泄泻粪便如水或粪青如苔,目珠淡蓝,指纹淡红,或青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用。

加减: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惊泻粪青如苔,泻色青,发热有味,睡卧不安,大便日行四、五次,多则十余次,平素胆怯易惊,寐时多汗、胃纳欠佳、紫纹多淡红,若调治不当,往往缠绵难愈。本方宜于以上诸症治疗,如兼肠热食滞,腹胀,大便次数无度,粘如胶、矢气者,加黄连、木香、砂仁、焦三仙、陈米。另外还要强调饮食忌口,饮食需择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生冷瓜肉,肥甘厚味。

八、姚子扬

姚子扬,汉族,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姚氏系五世中医,15岁父殁,受业于祖父临沂名医姚武璨先生。先研经典,后学唐宋,以降诸家学说,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安神达郁汤

组成:炒枣仁3g,合欢花15g,龙牡各20g,炒栀子15g,郁金12g,夏枯草10g,柴胡10g,佛手柑10g,炒白芍12g,川芎10g,甘草6g。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

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g。

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g。

瓜蒌泻心汤

组成:瓜蒌30~60g,制南星10g,姜半夏10g,黄连6~10g,栀子15g,枳实15g,竹沥10毫升(兑入),橘红10g,柴胡10g,大黄10g,菖蒲10g,郁金12g,白芍15g,甘草3g。

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

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g。

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g

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g。

九、查玉明

查玉明主任医师,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祖父业医,幼承家传。于1934年从师京城名医杨耀泰先生,攻读中医典籍,勤学八载,深得师教。1942年考取中医执照,行医于沈阳。查老治学严谨,精研医理,认为《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伤寒》《金匮》是辨证的准绳,金元四家的学术论点,是达变之法。

几十年医疗实践,擅长内科,尤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及胶原性疾病,有所建树。审证求因,论治消渴,认为本病发展变化规律,由实转虚的演变。提出分型论治,诊断,施方,用药自成体系。对冠心病临床研究,重视脏腑功能内在联系,认为发病机理,根源在肾(阴阳失调),变动在肝(气机阻滞),其制在脾(代谢障碍),气本在肺(气血关系),归宿在心(病变在血脉)的学术观点。

宣导通闭汤

组成:黄芪15g,车前子30g,甘草20g,升麻7.5g,怀牛膝25g,淫羊藿15g,滑石25g。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加减:凡症见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或小便不能控制,时有夜间遗尿,神疲倦怠等可选用本方。

1、若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g。

2、尿道涩痛者,加蒲公英25g,木通10g。

3、咳喘者,加杏仁5g,细辛5g。

十、赵棻

赵棻,男,满族,1911年9月1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赵氏早年拜前清御医后裔周良钦学医,得其真传。虽呈师启蒙5载,实以自学为重。学成之后,应考试院之试,名列前茅。赵氏学宗补土,重元气,重运化,但不拘泥于温补,能别树一帜,对疑难重症,多有治验。

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麦芽30g,谷芽30g,鸡内金15g,山药15g,潞党参15g,甘草5g。

主治:慢性胃炎。临床凡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腑脏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药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指一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加减:

1、如伤风感冒者,加香苏饮合用。

2、伤风咳嗽者,加三拗汤合用。

3、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加平胃散合用。如此类推,但无论成人、儿童,麦谷芽用量不宜减少。

十一、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汉族,1929年3月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当地贤儒名医祖父娄宗海习岐黄,其临床50余载,即承家传,又博采众家专长于痹证研究,对各科杂证均有心得。提出痹证病因病机责之于虚、邪、瘀。从事治疗类风湿病的系列中成药的研究,古今论治痹病文献整理,成绩蔚然。

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索胡12g,透骨草30g。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

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

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3、气虚者,加黄芪。

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典型病例

刘某,女,16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木瓜18g,薏仁3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覆发。

十二、何任

何任教授,汉族,1921年1月11日生于浙江杭州市,其父何公旦乃江浙名医,幼得庭训,精研医典,尤崇仲景之学,深得医道之真谛。194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悬壶于故里,名声日噪。1959年筹建成立浙江中医学院后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

何教授认为,中医事业发展之根本在于中医本身的提高,而中医本身之提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疗效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之特色。因此,其从医50余年来,临诊治病注重实效,对疑难杂证、肿瘤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屡起沉。同时,长期致力于《金匮要略》的整理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补益冲任汤

组成:小茴香3g,炒当归9g,鹿角霜6g,女贞子12g,沙菀蒺藜9g,党参15g,淡苁蓉9g,补骨脂12g,淡竹茹15g,紫石英12g,枸杞子9g,旱莲草9g。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覆其正,连服一二个月,每日煎服一剂,崩漏即不再覆作。

典型案例

曹某,45岁,工人。不规律出血10个月,有时量多,有时淋漓不断,血色淡。畏冷,6月中旬夜眠尚需棉被,没有气力,总想躺着,吃不下东西,腰酸腿痛,每晨5点左右,准有大便,为不成形便,舌质胖,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妇科检查,除子宫略大,别无阳性发现,宫内膜病理检验结果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增殖现象。

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冲任虚寒性崩漏。治当温补肝肾、调理冲任奇经。方以上为基础,加熟附片3g,肉桂6g,艾炭10g,炮姜炭10g,用药3周后,血止又来月经5次,分别为5/23天、5/28天,每次用纸一包,自觉症状完全消退。追访一年无覆犯。

十三、盛国荣

盛国荣教授,汉族,1913年11月25日生于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其祖辈世代业医,自幼耳闻目濡,13岁起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脉经》等经典著作,1946年悬壶于厦门市,并得到陆渊雷、章次公等名医指点,1947年考取中央考试院行医执照。

资肾益气汤

组成:生晒参10g(药汤炖),黄芪30g,车前子20g,茯苓皮30g,杜仲20g,地骨皮15g,泽泻15g。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

加减:

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g,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g,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

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g,漂川附子10g,破故纸8g,桑螵蛸8g。

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g,五灵脂10g,红花5g,益母草10g。

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朮15g,砂仁10g,陈皮10g。

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g,半夏8g,陈皮8g,代赭石20g。

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

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g,炒枣仁30g,龟板20g,地龙干20g,天麻10g。

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g,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

十四、董漱六

董漱六,男,1916年生。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董氏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师从海上名医秦伯未先生继续深造。

麻杏射胆汤

组成:净麻黄5g,大杏仁10g,嫩射干9g,玉桔梗6g,杜苏子9g,净蝉衣4.5g,炒僵蚕9g,制半夏9g,广陈皮4.5g,生甘草4.5g,鹅管石12g(煅、杵),江枳实6g,胆星6g。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g,知母12g,贝母12g。

2、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4.5g,细辛3g,干姜2.4g。

3、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g,连翘9g,炒牛蒡子12g,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g。

4、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g,桑白皮12g。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g。

5、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g,白芥子9g。

6、如脘腹痞胀、口黏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g,焦六曲12g。

7、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g,苍耳子9g。

典型病例

吴某,男,13岁,学生,1989年7月10日初诊。有奶癣史,咳嗽反复发作,日久发展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发,已达四五年之久。今感时寒,咳嗽随起,痰吐不爽,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夜卧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脉浮滑数,拟麻杏射胆汤连服3剂,哮喘得止,咳减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象滑数,上方去半夏、陈皮,加桑白皮9g,再服3剂,咳平,痰鸣、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结,上方去半夏、陈皮,加全瓜蒌12g,浙贝母12g,净麻黄改用蜜炙麻黄,迄今年余,哮喘未见覆发。

董氏多少年来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咳喘病人较多,单属寒型或热型不少,而寒包热型者属多数。临床上常用宣上寻下法,以麻杏射胆汤加减,既可宣肺达邪,又能清热寻痰,对证下药,咳喘病每多获得良好疗效,这是董氏临床辨证经验之处。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请务必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下文接--37位国家级名老中医秘方(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