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3-12-22 发布于陕西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

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 姜舟

“沉泗之鼎 复现人间——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特展暨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5月13日—14日在杭州举行。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书法界、艺术史界、收藏界的热议,作为今年古代书画的焦点,是近期国内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此卷历经百年才从日本回归,是赵孟頫中晚年小楷书迹的巅峰力作。此卷经邓文原、贡奎、龚璛、项元汴、沈德潜、张允中题跋。其中邓文原、贡奎、龚璛三家题跋尤为令人瞩目,这是赵孟頫朋友圈中的三位重要成员。其中龚璛与赵孟頫交往长达二十年之久,他与赵孟頫在江南共事十年。

一、龚璛与赵孟頫的交往

关于元代龚璛的相关资料,文献中并未作过多记载,只是简略介绍:龚璛(1266—1331),字子敬,号谷阳生,他出生于江苏高邮,后徙居平江(今江苏苏州)。他是元代学者、书法家。工诗文,有《存悔斋集》一卷。他曾为元代廉访使徐琬的幕僚,被举为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先后任宁国路儒学教授、上饶主簿、宜春县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他与赵孟頫、戴表元、仇远等人为忘年友。

此外,龚璛出生地是江苏高邮,明代高邮知州赵来亨《公馆记》开头就说:“盂城本高沙,故秦邮出。”他意思是说盂城的别称是继承高沙这一名称的,是从最早秦代设邮亭的原称“秦邮”而来的。据此,“高沙”是元代高邮的别名。龚璛在《水村图》第二次题跋、题跋范仲淹《书伯夷颂》以及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的落款都为“高沙龚璛”,并且他题跋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苏轼《春帖子词》以及耶律楚材《刘满诗卷》的落款也都为“高邮龚璛”。可见,虽然他已定居苏州,但他还一直心系故乡,不忘故土。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他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他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多才多艺,诗、书、画、印皆为一流,且精于鉴赏。

元大德三年(1299)至元至大二年(130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而此时龚璛担任浙江儒学副提举之职,为赵孟頫副手,两人在杭州十年每天朝夕相处。正是因为赵孟頫与龚璛如此亲近的关系,让笔者有了研究赵、龚两人交往的契机,了解到龚璛与以赵孟頫为核心的文人圈如高克恭、邓文原、戴表元、仇远等文人交游也很频繁。从历代留存的许多书画题跋中,可以知道赵孟頫与龚璛经常在一起共同观摩法帖名画、交流书画艺术。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龚璛与赵孟頫的交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龚璛题跋赵孟頫书画作品

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明朝文人周之士《游鹤鉴墨薮》云:“璛长于题跋。”这里的“璛”就是指龚璛。

(1)赵孟頫《水村图》

从元大德三年(1299)至元至大二年(1309),元大德三年(1299)八月至元至大二年(1309),赵孟頫在杭州任职的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好的艺术创作阶段。赵孟頫《水村图》(故宫博物院藏,图1),款识:“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为钱德钧作。子昂。”赵孟頫时年49岁,这是他最后一幅可靠的纪年作品。赵孟頫以水墨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的景色。山用披麻皴写出,渴笔较多,用笔松秀含蓄。画家借景抒情,表现了一种静穆的心态和对“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图卷曾为董其昌所收藏,后收入清内府。《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请横屏欣赏)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 [元]赵孟頫 水村图卷

24.9cm×120.5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水村图》从元代初期到清乾隆时期,有过多次的揭裱重装,卷后有些名人题跋早已荡然无存,很庆幸的是龚璛两次对《水村图》所作的题画诗保留至今,但经过查询考证资料,发现它们被改换次序、重新拼接。它们应分别为元大德六年壬寅年(1302)和元延祐三年丙辰年(1316)所作(图2、3)。第一次所作题画诗为: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2 《水村图》龚璛第一次题画诗

泽国渔无定,秋霜柳不凋。幽人意晼晚,此日画萧条。高沙龚璛书。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3 《水村图》龚璛第二次作题画诗《水村歌》

第二次所作题画诗《水村歌》为:

吴中水为乡,人与凫鹥□。□□□□年,黄梅少时雨。农家田畴占洲渚,乡风用锄不用犁,筑塍踏车儿女妻。农家辛苦亦复乐,高低两□□□角。自爱茅檐暖,莫厌社酒□,□□赛神卜东作。饭牛何必歌,□□尚可著。十年种树树满村,明年养蚕蚕百箔。延佑丙辰偶赋此,十月七日访湖天学士,遂到水村先生寓居。烟水苍茫间,适与此诗相似,俾书。龚璛书。

此首《水村歌》残损十三个字,可能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或因经过多次改造、裁切和重装所致,实属遗憾。

赵孟頫在元至大二年(1309)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后,又回到京师任职。此首《水村歌》是龚璛于元延祐三年(1316)所作题画诗,这时赵孟頫已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说明龚、赵两人虽然身居异地,但两人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请横屏欣赏)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4 [元]赵孟頫 小楷临黄庭经卷

书心:27.5cm×118.5cm 大德六年(1302)

(图片引自《赵孟頫临黄庭经》,上海书画出版社2023年版,第4、5页

(2)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

最近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百年复现的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是拍卖会上最大的亮点(图4),它是赵孟頫于元大德六年(1302)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在平江府(今苏州)为其亲家束季博所作。卷后也有龚璛的重要题跋:“大德壬寅(1302),子昂奉命铸国子监祭器,驻吴中久,购得锺绍京临《黄庭》。用笔䆮实,繇其能谨也。然其本诸右军旧矣,故其成就他日为不可及,观此已可见。龚璛拜观。”(图5)龚璛题跋中提到“吴中”,即今天苏州。“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及行政机构,赵孟頫是江浙儒学提举,即江浙地区最高教育长官,为国子监督造祭器,是他的工作职责。说明当时赵孟頫在吴中奉命监铸国子监祭器,其间得到一件唐人钟绍京临王羲之《黄庭经》。此卷龚璛题跋交代了赵孟頫《临黄庭经》是出自唐代钟绍京临本,可以印证,赵孟頫见到的第一件《黄庭经》就是钟绍京本。与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赠应本《黄庭经》卷可以互证。此卷传承有序,经元、明、清三代重量级收藏家递藏,元代曾为柯九思收藏,明代曾归华夏真赏斋,后成为项元汴天籁阁千字文藏品编号中的象字号。由此可知,龚璛的题跋让我们了解了赵孟頫作品,并确定其真伪,提供了可信的依据,也为龚璛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5 龚璛题跋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

《水村图》的受画人钱重鼎,是赵孟頫姐夫印德传的妹夫,客居苏州,与赵孟頫的“亲家”束氏一家交往深厚;而《临黄庭经》则是书与束季博的,《临黄庭经》的出现将赵孟頫为官儒学提举时期的很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要素联系了起来。赵孟頫创作《临黄庭经》与《水村图》时间非常接近,前者年款“大德六年十一月三日”,后者年款“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也就是十五日,前后只相差12天。二者在人物、时间、内容上有高度相关性,有理由怀疑二者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同一重大事项下进行的创作活动。《临黄庭经》卷中的三位元人题跋:邓文原、龚璛、贡奎三人都曾是赵孟頫不同时期工作的下属。这些人都与赵孟頫关系密切,与束季博交往也是顺理成章的。

2.龚璛为赵孟頫作题画诗

题画诗是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赵孟頫曾借用“袁安卧雪”典故为元代文学家袁易画《卧雪图》,称袁易与龚璛、郭麟孙为诗坛“吴中三君子”,且故宫博物院藏龚璛《静春堂诗序》,元代著名诗人杨载曾转引赵孟頫这一评语:在吴郡文士中,三君子号为领袖;“三君子”诗歌体裁以五古、五律和七律为主,题材以记游、赠答、咏物、咏怀为主。

龚璛为赵孟頫写了一些题画诗,除前述《题水村图》诗外,还有几首诗收录在《元诗选》中。如:

题子昂两小幅画二首其一元代:龚璛

西风山欲瘦,败叶不辞柯。幽草无人识,其如岁晚何。

题子昂两小幅画二首其二元代:龚璛

竹萌终抱节,叶落始归根。惨惨秋无际,依依石不言。

3.赵孟頫和龚璛参加文人雅集

元大德四年(1300),赵孟頫、龚璛同观范仲淹《书伯夷颂》(图6、7),卷后有“赵孟頫、龚璛同观”小楷题跋,且有龚璛题跋范仲淹《书伯夷颂》:“高沙龚璛拜手。一时端合拯斯民,万世宁无启不臣,此意圣贤非二致,谁令今古共彝伦。墨胎事远颂声在,青社人抄楷法新。尺素郡侯还范氏,先忧天下亦同仁。大德庚子二月二十一日书于义宅之西序。”说明此时赵孟頫、龚璛已经熟识起来,工作之余共同观摩、题跋法帖名画。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6 赵孟頫与龚璛同观范仲淹《书伯夷颂》的小楷题跋

高克恭代表作《墨竹坡石图》(故宫博物院藏,图8),是他为龚璛而作,图上还有赵孟頫的题画诗。该图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可知,此画是高克恭为元初著名学者、书法家龚璛所作。画右侧中部有赵孟頫题诗:“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子昂题。”该画著录于《大观录》《江村销夏录》《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曾经清人吴景旭,韩泰华收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墨竹坡石图》反映了高、龚和赵三人之间的友谊。高克恭和赵孟頫在江南成为亲密的挚友,赵孟頫与龚璛又朝夕相处,高克恭与龚璛自然而然地慢慢熟识起来。龚璛与高克恭、赵孟頫相善的邓文原、戴表元、仇远等朋友圈均有交往,交往广泛。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7 龚璛跋范仲淹《书伯夷颂》

元至治元年(1321)十二月,元代临济宗高僧祖瑛从杭州去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一些熟识的文人好友为他送行,时年68岁的赵孟頫在场写下《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天津博物馆藏,图9、10)。疏中之瑛公,即僧祖瑛,曾住持杭州万寿寺,昌国州即今之浙江定海。为送祖瑛住持隆教寺,赵孟頫特书此疏。卷后都写下参与送行的人名:吴兴赵孟頫以及山村逸民仇远、巴西邓文原、楚龚璛等人都是东南名流。此卷曾著录于《铁网珊瑚》《式古堂书画汇考》,明代项元汴曾收藏。赵孟頫是在元至治二年(1322)6月辞世的,这又是其较为少见的大字行书作品。在赵孟頫近六十年的书画生涯中非同一般,占据重要的地位,故此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8 [元]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轴

121.6cm×42.1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二、龚璛书法深受赵孟頫影响

龚璛擅长书法。他也是元代书法家,以“二王”为宗,多有米法,同时深受赵子昂影响,其书清劲妍丽。陶宗仪在《书史会要》卷七中认为他的书法“有晋、宋人法度”。所谓晋人法度,即魏晋时代,人们挣脱儒家的束缚,思想上表现出放荡不羁,行为上则热衷于玄学清谈和寄情山水,追求一种卓尔不群、自然而为的精神状态,反映到书法创作上,则显得于规矩中见飘逸,笔里行间风流而不露。二宋人法度,即“宋四家”之首、尚意领袖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龚璛传世书迹不多,目前已知的有《教授帖》《静春堂诗序》、题跋《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等。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9 [元]赵孟頫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局部)

47.7cm×333.5cm 纸本 至治元年(1321)

天津博物馆藏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0 [元]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后
参与送行的人名

1.上追晋唐宋

龚璛早期主要研习晋唐宋人的书法。目前所见龚璛最早的书法作品为大德四年(1300)题跋范仲淹《书伯夷颂》(图7),同时有赵孟頫与龚璛同观范仲淹《书伯夷颂》的楷书题跋(图6)。

龚璛在赵孟頫《水村图》卷后,第一次题跋(五言诗)可能在1302年赵氏作画后不久(图2),与其1300年题跋范仲淹《书伯夷颂》相比,较为生拙,颇有棱角。与赵孟頫的书风很接近。这两件书法题跋都是龚璛早期的作品。

2.师法赵孟頫

龚璛与赵孟頫在杭州每日朝夕相处,其耳濡目染赵的书风、书学思想很深厚,因而其书法深受赵孟頫书风影响。最近百年复现的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卷后的龚璛题跋虽然也是在1302年书写的(图2),但与其在《水村图》卷后第一次题跋的书风有所区别,笔者推测可能龚璛在1302年某个时间段都在学习赵孟頫的书法,继而书风自然发生了变化,初具赵体风格。

又如龚璛第二次题跋赵孟頫《水村图》(图3)时间较晚,为1316年。这个题跋的字和第二次题跋的字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这时期龚璛对赵孟頫书法的学习功力渐深,他的书风明显深受赵孟頫的影响。此题跋恭谨端庄,有飘逸隽秀之态。

因此,笔者试把龚璛研习赵体的成熟期书法与赵孟頫的书法作了一下对比:

赵孟頫行书《宗阳宫帖》(故宫博物院藏)是在其45—55岁(大德二年至至大元年,1298—1308)书写的,其以“二王”为风范,笔法考究,结构严谨,运笔轻灵婉转,如珠圆玉润,骨力洞达,俊逸多姿(图11),既得沉着痛快的风度,也在细微之处交代得分明有致。《宗阳宫帖》与《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采神图跋》《过蒙帖》同在赵孟頫《翰札集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1 [元]赵孟頫 行书宗阳宫帖

27.5cm×28.7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而龚璛于元延祐四年(1317)题跋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2),其书法以“二王”为宗,温文尔雅,笔意圆润,点画之间彼此呼应紧密、雍容遒丽,可以看出龚璛对赵体的研习用功颇深,得其神韵。但客观而言,较之赵书,此诗卷在笔法和骨力上稍逊几分。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2 龚璛于元延祐四年(1317)

题跋《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三、龚璛书法的出新

龚璛书法在1302年后受赵孟頫的影响,同时开始尝试自我创新,有的书法受赵孟頫影响比较明显,有的却有自己的笔法、体势。龚璛传世书迹很少,呈现自我面貌的有《教授帖》《静春堂诗序》、苏轼《春帖子词》题跋、耶律楚材《刘满诗卷》题跋等。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3 龚璛行书《教授帖》

1.劲挺爽利的行书

元代龚璛书法《教授帖》(故宫博物院藏,图13)。此帖上款称钱氏为“教授”(即教谕),可知其书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钱氏为吴县教谕时。当时龚璛年40余岁,应为其中年之笔。此帖书法体态紧劲,在气息上,有宋人之韵味。运笔流畅自然、劲挺爽利,体现了元人书法放而不狂、纵而不肆的书学审美情趣。此帖曾经明清项子京、安仪周等收藏,曾著录于《墨缘汇观》法书卷、《三虞堂书画目》。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4 龚璛题跋苏轼《春帖子词》

2.灵动婉转的行楷

龚璛题跋苏轼《春帖子词》于延祐丁巳(1317)(图14)。此书清劲妍丽,俊逸洒脱。这一时期是龚璛书法的最佳期。与赵孟頫的相比,已具不同风格。只可惜这阶段他留下的墨迹太少。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5 龚璛为元代文学家袁易的《静春堂诗集》作序

(局部1、2)

3.端庄凝重的楷书

龚璛为元代文学家袁易(1262—1306)作序的《静春堂诗集》(故宫博物院藏,图15),此卷还包括元代文人陆文圭、杨载、汤弥昌、陈绎曾所书《静春堂诗集》序,亦有钱重鼎(赵孟頫为其作《水村图》)与龚璛、郭麟孙等苏州士人在密集交游圈内的题跋。此年款“延祐庚申”为元延祐七年(1320),龚璛时年55岁。钤“谷阳书房”“龚氏子敬”印。龚璛楷书《静春堂诗序》,有王羲之的风姿,也有同时代赵孟頫的气度。整体上看,笔圆含方,端庄凝重,外形俊朗,为其精心之作。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6 龚璛题跋耶律楚材《送刘阳门诗卷》

4.潇洒俊逸的行书

龚璛于至治元年(1321)题跋耶律楚材《送刘阳门诗卷》(图16),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行书行笔柔活潇洒、酣畅淋漓、神采飞扬,为其晚年行书佳作。

学术 | 龚璛与赵孟頫的交游及其书法风格探析

图17 龚璛题跋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图片引自吴刚、姚凯琳编:《过云楼藏善本碑帖丛刊 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西泠印社出版社)

被董其昌称为“法书第一”的北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肥本今年初秋首次在南京公开面世。此卷后有较为珍稀的宋元明清历代鉴赏家的题跋,其中就有元代龚璛在元延祐三年(1316)的题跋(图17)。他对赵孟頫收藏僧人独孤所赠的《定武兰亭帖》拓本事迹进行转写,也体现了历代文人对兰亭拓片的认可和珍视。龚璛此题跋气韵生动,汲取“二王”和米法,兼赵氏书风,妍美洒脱,刚柔相济。

元代书画家深受赵孟頫“由唐入晋”艺术思想的影响,龚璛也不例外。龚璛的书法代表了当时江浙书家的学书观念,即通过师法赵孟頫,继而上追晋唐法度。

龚璛与赵孟頫在浙江儒学处共事十年,十年后两人虽然身居异地,但他们的友情一直在延续,使他们前后交往长达二十年之久。龚璛十分仰慕赵孟頫非凡的艺术才能,与赵孟頫的交往构成元代文化艺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赵孟頫的文人交游及元代书法艺术书写下特殊的一页。

(作者单位:南京博物院)

【详见《中国书画》杂志2023年第11期】


新媒体编辑:孙莲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审阅:刘光

终审:康守永

欢迎光临中国书画官方旗舰店


瓷器收藏 | 文创礼品 | 杂志画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