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家训 | 冬至,慎终追远家业兴

 谦言益语 2023-12-22 发布于上海

鸿龙运斗促流年,

祫祀仍临此吉蠲。

与祭以躬义斯重,

慎终追远意惟虔。

溯由一脉宗而祖,

派演天潢曾以玄。

读祝敬听增位号,

不禁蓦地涕潸然。

清·弘历《岁暮祫祭太庙礼成志感》 

冬至到来前,即使没有寒流寒潮侵袭,如果你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足够敏感度,也会觉得腰背间隐隐发冷,而手指甲上没有白色小月牙的人,也会看到有一点点月牙出现,这就是对应人体上“冬至一阳生”由因及果的细节表现。

今天11:27:09,太阳到达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达到极值,岁时进入癸卯仲冬中气冬至时节,这是公历2023年二十四节气的终点,也是岁气一阳来复的起点,自古流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本期岁时家训的主题,就从“慎终追远”这个成语说起。

“慎终追远”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篇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本意为:“曾子说,当我们做事之前,要慎重的考虑好前因后果,都能这样做的话,人民的道德观就会逐渐淳厚起来。”如果用更简洁的话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但学界近千年来,以朱熹为代表的权威注疏“慎终追远”却误读成“谨慎的对待逝者,追忆祖先,诚恳悲伤的祭祀,就能够让民风变得淳朴敦厚。”在程树德先生撰《论语集释》中所录唐以前古注条目下,引梁朝皇侃《论语义疏》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宜慎也。久远之事,录而不忘,是追远也。”又引熊埋《论语说》中云:“欣新忘旧,近情之常累;信近负远,义士之所弃。是以慎终如始,则鲜有败事;平生不忘,则久人敬之也。”可惜的是,正如《论语集释》前言中写道:“自《朱子集注》行,何晏《集解》及皇侃《论语义疏》、邢昺《论语注疏》又废。”

而“慎终追远”这四个字,因为“终”字的误读,被曲解了八百余年。在《礼记·大学》中,“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这段话里的“终”字为“结果”之意。在《中庸》的“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这段话中,“终”字依旧是“结果”之意。这是否可理解为,在传统经典四书中,“终”字的表意,多数应以“结果”译释呢?

在南怀瑾先生著述《论语别裁》中,对“慎终追远”释读又回归到皇侃《论语义疏》本意。他讲到:“慎终追远是什么意义?'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佛学里的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家的菩萨,大致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圣人,圣人们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比如有一个朋友来约你作生意,这个动机,也就是这个初因,我们要注意,也许是善因,也许是恶因,如果是恶因,即使叫你作董事长,将来坐牢的也是你,那么这个因要注意了,所以菩萨是怕这个因。而'凡夫’普通一般人畏果,像死刑犯到执行时才后悔,这个后果来了他才怕。真要注意学问的人,对每一件事,在有动机的时候就做好,也就是刚才说的,要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也就是开始就要慎重……所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西方文化中有一句俗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这个道理。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函三为一”,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中有许多被误读讹传千年的错误认知,也有许多刻板迂腐的家训家规,但我们不能因此对传统文化戴上有色眼镜产生偏见,而要有复兴正确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中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做一名传统文化宝藏里的淘金者。

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四个字“见贤思齐”。就是向圣贤看齐,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人需要的人,这是“儒”这个字的本意,也是历代家训家规的初衷。“慎终追远”则是“见贤思齐”家运兴旺的前提和保障。

冬至,从阴阳二气周流角度言,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是即因即果的时节,认真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得失,为即将迎来的新岁慎重谋篇布局,慎终追远,元亨利贞,吉无不利。

文末跟读者们分享一个消息:由我策划、沈国麟教授主编的“文化传家”系列丛书正陆续出版。其中,我在新闻晨报连载十年的物候日志专栏系列文章之一《岁时香事》作为“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第一册,已于2022年9月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化传家系列丛书”第二册,沈国麟教授著《阴阳之道》也已于2023年1月出版,钟鹰扬先生著《太极文化》与赵文怡老师著《天风环佩》于八月份出版,有兴趣购买的读者可留言与我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