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西游】王龙║读《西游记》札记(二)

 红楼心语 2023-12-23 发布于山西


    余秋雨先生在其《中国文脉》中将四大名著进行了一个排名。《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三国演义》第四。这个排名颇具代表性。这几年一直在研习红学,近几日突然有重读《西游记》的念头。周末闲暇,就读吧。不是为考试而读的那种读,大可不必紧张。放松心态,舒展心情,慢慢地读,慢慢的思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王龙


28.《西游记》第九回写了一段渔翁张稍和樵夫李定的对话。此二人虽然是渔翁樵夫,但却是不登科的进士,诗文功夫了得。于回家路上,他二人互相唱和,写尽了山青水秀之乐,堪称千古渔樵意境之集大成者。
我们先祖孕育农耕文明,渔樵自然也起源于厮。“渔”,当和早期的采集,狩猎与一体,为早期先祖的生存方式之一;“樵”应当晚一点,至迟在先祖使用火之后,有意识的“樵”才可能产生。
所以,“渔樵”是先祖生活不可或缺的技艺,后来也成为补贴家用的手段。闲暇时光,打渔,砍柴,除去家用,还可将剩余的鱼与柴拿到市上出售,换取钱财,以之或买生活用品,或沽酒,悠哉悠哉。于是一种自己劳作,自给自足,还能徜徉山水的自得的生活方式也应运而生。
打渔的,以舟为伴,“静依孤篷,西施声音扰,涤虑洗心名利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砍柴的,踏山为侣,“默听莺啼,翘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迅速严冬如指捻,逍遥四季无人管”。
后来,“渔樵”成了”归隐的代名词。苏子《赤壁赋》中写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何等的逍遥与自在!
而当下世人皆心为形役,不得自在,在既定的生活轨道上苦苦挣扎。倘能在争名逐利中保持一份悠然,看轻名利,寄情山水,逍遥自在,随缘而过,岂不美哉!
29.《西游记》中插叙了唐僧的身世。其父陈萼为新科状元,其母温娇为丞相之女。二人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抛彩结亲,成为佳话。这一点和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构思上如出一辙。
30.其父母婚后去江州上任,其父因其母颜色出众而为歹人刘洪所害,其母被刘洪霸占,且带官凭顶替陈萼赴江州任。其母为了腹中遗孤,忍辱负重,委身于刘洪。唐僧出生后,为躲避刘洪的迫害,被其母写血书附身沿江飘下,为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救起,取名“江流”。唐僧在寺中长大,后就削发修行,取名玄奘。
31.玄奘十八岁时终明身世,几经波折,找到外祖父,当朝相国温丞相,提兵捉拿刘洪,最终手刃仇人,报仇雪恨。其父因早年间放生一条金色鲤鱼,而此鲤鱼恰为水宫龙王,故其父被害后尸首被龙王保存不腐。待他们报仇雪恨之日,龙王也使其父还魂,于江边一家人终得团聚。
32.由陈萼之遭遇可见,善恶因果果真不虚也!
33.刘洪顶替陈萼管辖江州十八年,竞无破绽。一个水工能做到此,可见其谙熟官场。若非江流告发,恐其还有升迁之可能。
34.江流母亲温氏十八年来忍辱负重,和刘洪生活在一起,后刘洪伏法,其夫大仇得报,家人团圆之时,其却从容自尽。活了一人,又死了一人,令人悲叹不已。此种情形可与徐庶母亲有一比也!《三国演义》中曹操慕徐庶高才,便赚其母之许昌,程昱又仿其母手迹,诈修书一份于徐庶,骗其之许昌。徐庶至,其母便自缢身亡。水镜先生司马徽听说此事后说:“此中曹操之计矣。我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35.《西游记》插叙的第二个故事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此故事内涵丰富,可分几派述之。故事缘起于长安城神算袁守诚,袁为渔夫李定每日袖传一课,李定便依卦下钓,百下百着。此消息为泾河龙王得知,以为如此下去,泾河的水族岂不为李定打完?于是化做白衣秀士,前去找袁守诚算账。
他以为自己专管云雨,便让袁守诚算第二日的天气情况,结果被袁一一算中。龙王为了赢袁,便私自改变下雨时辰和点数,结果触犯天条,要被问斩。便立刻又向袁守诚求救,袁给其点拨,让去求唐太宗为其向人曹官魏征求情,或可免去死罪。结果,魏征依旧梦斩泾河龙王。龙王阴魂不散,不依不饶,造祟宫中,且要唐太宗与其在闫君处辩理。后唐太宗也真亡故,赴阴曹与其辩理后还阳。

36.在此故事中,泾河龙王可谓恃强凌弱,滥发淫威。本来,李定依卦下钓是可商量之事,且李定并非贪婪之人,每日所钓只是满足于日常生活,如何就将泾河水族打光?
37.其和袁守诚打赌,输了还想不认账,私改圣旨,触犯天条,可谓咎由自取。
38.其找袁守诚算账,砸其卦摊,被袁点破,则立马显得慌张,为保命求袁帮助。则是色厉内荏,无理取闹。
39.被斩之后又作祟宫中,使得唐太宗夜不得安寝,又引出叔宝与敬德为唐太宗守宫门,才有后世的门神。
40.唐僧取经是一个大大的因果。
佛家讲“缘起性空”。任何事物都是由“缘”构成。唐僧取经这个事件也不例外。
缘起一:
佛曰:“……但那南膳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缘起二:
佛曰:“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缘起三:
观音菩萨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缘起四:
佛恐善信难行,又赐五件宝贝:锦斓袈裟,九环锡杖,三个金箍。
缘起五:观音菩萨往东土,一路上点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做取经人的徒弟,点化白龙,变作白龙马,做取经人的脚力。
缘起五:
唐玄奘的父亲被歹人所害,母亲为歹人霸占。玄奘出生后为防被害,被其母沿江漂流,为金山寺长老救起收留,长大后削发修行,成为一代高僧。
缘起六:泾河龙王和袁守诚打赌,私改玉帝圣旨,触犯天条,被处死刑,由人曹官魏征听斩。
缘起七:泾河龙王听袁守诚指点,赴唐太宗处求情,让唐太宗救起性命。唐太宗答应。结果魏征依旧梦斩泾河龙王。
缘起八:
泾河龙王被斩之后,以为唐太宗食言,不救其性命,故而作祟宫中。唐太宗身亡赴阴曹与其三曹对质。闫君判唐太宗无罪,准其还阳。
缘起九:
唐太宗还阳途中,经过十八层地狱,看见其惨状,始明因果。
缘起十:
唐太宗还阳后笃性佛教,广行善事,举办“水陆大会”。
缘起十一:高僧唐玄奘受召主持“水陆大会”。
缘起十二:
观音普萨化身为癞头和尚,和木叉在长安街货卖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
缘起十三:
丞相萧瑀具备佛心,不以外貌看人,对观音菩萨礼遇有加,遂将菩萨引荐于太宗。
缘起十四:
太宗见观音菩萨后满心欢喜,愿意高价买起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菩萨却说:“今见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绝不要钱。”太宗遂将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赐予玄奘。
缘起十五:
玄奘讲经,被观音菩萨诘难,才知有大乘佛法。菩萨让其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求取三臧真经。
至此,唐僧取经始成。


作者 | 王龙:一凡人,混迹于江湖间。

编辑 | 落笔升蝶:资深痴红品红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 迎 来 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