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来借书萧三刁难,萧三要配马毛泽东不准:同窗挚友66年

 海岛雨鹰 2023-12-24 发布于安徽

毛泽东来借书萧三刁难,萧三要配马毛泽东不准:同窗挚友66年(砖载)

悠然谈历史

2023-12-02 10:57

黑龙江

萧三的传奇色彩

萧三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与毛泽东是同窗,与周恩来做战友;与高尔基共事,由胡志明介绍入党。

他是国际歌的第一位中文译者,以笔名“埃米·萧”写的诗广泛流传国外,肖像曾悬挂在苏联东欧许多百姓家里。

除了史沫特莱和斯诺,萧三是国内第一个将中国革命宣传到全世界的人;也是中央指定的首次首个为毛泽东写传记的人。

萧三(1896-1983),字子暲,排行第三,湖南湘乡人。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其父萧岳英从教于东山学堂。

他兄弟姊妹十人。闹革命后,萧三跟毛,子升(兄)跟蒋,子凤(弟)著书。

同窗"不打不相识"

萧三自幼聪颖好学,1907年12 岁时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两年后,毛泽东也于1909年考入。

东山学堂旧址

因韶山离湘乡较近,凭外婆住湘乡唐家坨,毛泽东以外婆家为籍贯,考进本不收外县学生的东山学堂。

毛泽东和萧三交往之前,有这么一则故事十分有趣:

毛泽东爱读课外书。得知萧三有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书里介绍了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名人生平业绩时,十分高兴,便提出向其借阅。

谁知萧三傲慢地说:“书倒是有一本,但我借书给别人,向来是有点讲究的。”

“仁兄有何指教,小弟愿洗耳恭听。”毛泽东谦恭地说。

“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不知仁兄说的是哪三种人?”

“一、无真才实学者不借;二、昏庸小人者不借;三嘛,嘿嘿,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

萧三

毛泽东听了,微微一笑,说:“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学,但求知若渴,借书心切,请仁兄出一上联如何?”

萧三见毛泽东如此心切,便说:“我这书里讲的都是英雄豪杰,就以此为题吧。你听着,上联是这样的:耳旁是貴,聩眼不会识貴人。快对、快对!”

“不忙。”毛泽东略一沉思,从容答道:“小弟不才,现冒昧对一下联,并将此联赠给仁兄。请听: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萧三听罢,羞得满面通红,低头说道:“请恕小弟无礼,贤兄大才,愿为知己,地久天长!"

说完,立即将《世界英雄豪杰传》拿出来,双手捧给毛泽东,连说:“仁兄海涵,还望仁兄笑纳。”

毛泽东接过书,说声谢谢。二人遂握手大笑,自此结为同窗知己。

毛泽东

在学校的日子,两人经常一起散步、交谈、写诗作文,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毛泽东借到书之后,高兴的拿回去阅读。他读到精彩的部分,总忍不住提笔圈圈点点,还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了不少批语。

结果还书的时候,毛泽东非常抱歉,对萧三表示:“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

萧三翻开书,见随处都是勾画和笔记,很吃惊。他感叹地说:“润之兄,但愿我将来能望君之项背!”

毛泽东却说:“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研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长期奋斗!”

不论分合情谊深

1911年,毛泽东从东山学校毕业,进入中学学习。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并入湖南第一师范。令人惊喜的是,萧三没过多久也来一师读书,两人又在校园相遇了。

同窗共砚,交往更加密切。他们常常同去听船山学社的讲座,同上杨昌济老师的哲学课,汲取着一切有用的知识。

1916年夏,萧三师范毕业,先后在黄氏族校和一师附小执教。这期间,与毛泽东联系更密切,思想更趋一致。

1918年初,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萧三等在长沙创建“新民学会”,两人接触更加频繁。

岳麓山上的新民学会旧址

毛泽东和萧三等同学,钟爱冷水浴,也敢赤身冲进暴雨中,无论寒暑常在岳麓山跑步。正是身体和意志的磨炼,支撑着他们不顾疲倦地为革命奔走,对压迫抗争。

有一次,北洋军阀4000余溃兵欲进长沙城劫掠。毛泽东看出其虚实,号召同学拿起武器组成三队学生军,各由萧三、陈绍休、张昆弟指挥,在第一师范严阵以待。

待溃军进入防备范围,便将仅有的枪支齐声放响,再燃鞭炮拟作枪声迷惑敌军。最终,被吓倒的溃兵乖乖缴械听从发落。

1918年6月,毛泽东、罗章龙、萧子升、萧三等人邀集志愿留法之士25人,由湘赴京,进留法预备班学法语。

在北京,毛泽东发现国内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他提出大家不要一窝蜂聚在一起,应该分头行事。

最终,蔡和森等人去法国了,罗章龙考入了北京大学,毛泽东则回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萧三参加了示威游行。他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散文诗《节孝坊》,提倡新文化,反对旧礼教。

1920年5月,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留影,左一萧三,左七毛泽东

萧三先是在北京学习,后来回湘协助毛主席办《湘江评论》。到了1920年才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萧三逐渐适应了国外的学习生活。他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共产党”。

随后,他由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萧三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与陈乔年将《国际歌》歌词首次译成中文。

1924年初,萧三和任弼时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参加了列宁的葬礼。

回国后,萧三曾任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代理书记。萧三与周恩来等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的三次起义。

萧三

1925年,萧三专程到韶山会见组织农民运动的毛泽东。1927年,萧三在中共五大毅然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坚决抵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1927年,毛泽东从韶山来,穿长袍,握雨伞,背布包,到萧三家住了一晚,在凤尾屋水塘洗过澡。

毛泽东和萧三召集当地农会,商量如何打土豪分田地,第二天就到25公里外的衡山白果调查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了。

可惜没过多久,毛泽东去北京投奔老师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当了一段时间图书馆管理员。两人偶尔有书信来往,互相勉励进步。

1927年国共分裂。萧三因病赴苏疗养,并先后任教于远东大学和莫斯科东方学院。

从1928年起,萧三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0年秋,萧三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驻苏联代表,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成为《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的主编。

萧三著作

萧三通过文学作品,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影响巨大。他写毛泽东的传记,很受欢迎,被译成俄英法德日捷等多国文字。

情贯延安西柏坡

1939年春天,萧三被批准回国。他决定直接到延安工作,还能见见自己的老朋友毛泽东。

4月29日,萧三坐着大卡车抵达延安,下车就是组织部大礼堂。萧三等刚走到窑洞前,毛泽东已经迎出来,和走在前面的萧三紧紧握手。

延安杨家岭大礼堂

萧三在延安负责文联方面的事务,主编《大众文艺》和《新诗歌》两个刊物,平时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召开一些文化相关的座谈会。

有一次,毛泽东专门去鲁迅艺术学院看望萧三,刚跨进大门就笑着说:“特来专程拜谒。”萧三连说:“真不敢当。”

两人坐在窑洞的大木板床上,背靠墙闲聊。

毛泽东有空时候,偶尔会和萧三聊聊一些从前的经历。有一次萧三提出,想要一匹马,方便出去调查研究访问。

毛泽东想了想说:“不合适。”他不能搞特殊照顾,但说自己的小青马可以借他用,可见友情深厚。后来萧三还真借用过毛泽东的小青马。

毛泽东和他的小青马

1940年,萧三和柯仲平、胡乔木、贺敬之、郭小川、艾青、朱子奇等成立“延安诗社”,出版《新诗歌》。

萧三写的创刊词曰:“你现在不能丢炸弹,动刀枪,——你应该写些诗歌给他们唱。诗人,诗歌可比子弹和刺刀。”

萧三曾经和任弼时等人代表中共莫斯科支部为列宁守灵护灵。他还写诗哀悼:

“我紧紧地贴在伟人的左脚旁,低头把那亲切的容颜来凝望。我的两行泪水滴在花丛中,最崇敬的人永远活在我心上……”

萧三与同到莫斯科的胡志明多次会晤,他写诗追忆:“忆昔巴黎邂逅时,青年爱国凌云志。谈心话旧赤都日,方寸何曾忘故里。”

他写工人,写农民。一生笔耕六十余载,是家乡、中国、乃至全世界知识分子的榜样!

1939年,毛毛泽东和萧三在去延安抗大的路上与小八路谈话

1943年,逢毛泽东五十大寿,党内一些老同志想要推出一部毛泽东传记以作纪念。

萧三作为毛泽东的同窗挚友,早在苏联用俄文写过随笔《毛泽东》等文章,便成了当仁不让的人选。

任弼时亲自找萧三商议这件事,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也积极为萧三联系访谈者。萧三日夜兼工完成了传记的初稿。

毛泽东得知后,请来萧三吃早饭并坦诚地说,“我劝你不要写我的那些生活片段”,“倒不如花点功夫研究一下湖南工人运动的起源”。

萧三著作

毛泽东坚持不为自己做寿和出版传记,因此萧三仅将传记的一章《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刊于《解放日报》上。

文章引起了高度关注。当时延安的著名作家周立波评价道:“这将是有世界意义的一个作品,因为你写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最伟大的人。"

萧三的动人文辞满足了边区群众对毛泽东的敬爱之情。读者们对后续作品的期待,促成了整部传记的出版与反复再印。

传记的成功与萧三的坚持,毛泽东最终还是答应了继续出版传记的要求。经过不断删改,萧三所著的毛泽东传记于1947年后陆续出版。

萧三

1948年,党中央机构从陕北搬迁到河北西柏坡,萧三也一起来了。

一天晚饭后,萧三正漫步在村头小径,忽然听到有人在叫他“小胡子”(毛泽东给萧三起的称呼)。

待萧三应了声来到跟前,毛泽东邀请:“去耍一下吆。”于是俩人来到附近的苇塘边。

他们谈往事,说今时,时而高声阔谈,时而大声欢笑,明月高照才不舍地分手。两人约定:“以后每天下午七点半,可以同去散散步。"

萧三有了什么新作品都会送毛泽东。毛泽东有空就拿出来阅读,偶尔给出一些评价和意见。

从1909年东山学堂同窗,到时分时合的投身革命,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对学友挚友,谱写了66年的革命命情谊。

写在最后

新中国成立后,萧三主持我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遍访欧亚,两次出席亚非作家会议。但萧三忙里偷闲,也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

萧三的代表作品有《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革命民歌集》《萧三诗选》《革命烈士诗抄》及续篇等。

其《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书非常受欢迎,不仅国内热销,还译成日德英等外语出版。

1962年,萧三把自己主编《革命烈士诗抄》的编辑费全部上缴。

1981年,他又把《萧三诗选》的全部稿费捐赠给四川灾区人民。

萧三先后出席了第一、二、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胡乔木在《悼萧三同志》一文中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国际著名诗人,

一位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政治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