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禽鸟画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容错过!)

 风清乐幽 2023-12-25 发布于河北

禽鸟画是传统国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禽鸟画通过各种自然物象来展现中国画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通常以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展现出禽鸟的形态特征和神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图片


禽鸟画,也像草虫画、水族画和花卉画一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禽鸟画以“胆敢独造”的精神,表现出整合传统的高深造诣,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从古至今,在花鸟画中无数大师用禽鸟点缀画面,从而使整体画面完整灵动鲜活,抒情达意,为后世称赞不绝。所以它在中国画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性。

图片

一、主体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幅花鸟画中鸟是画中的主体,这种鸟的位置是占有画面的最显眼的地方。也就是说鸟是画中的主角,也正是画家个性的表现,画家的心灵特征全部化在这个主体的笔墨之中,花草树石均为客体,用来衬托鸟,起到一个烘云托月的作用。


图片

在构图学上讲,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上下左右四个主画眼,那么,鸟的位置一般不会向外(四周)超越这四个画眼,起码说不能超过太多,如果偏离了中心,也就不称其为主体了。这样,使画面主体更加突出鲜明,更加尽态极妍,这是大多数禽鸟画作品中最常见的手法,可以说它居主流的地位。

图片


二、点睛作用

 随着花鸟画的发展,鸟就是主体这种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构图的需要和现代审美的要求。于是,鸟在画中起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有时,鸟是起到点睛的作用,这种情况下,花草、树石是画面的主体,但仅有这些,画面又缺少几分生气,如果增加了几只小鸡小鸭,画面就活跃起来了。

 这样画面立刻有了生动的气息,禽鸟的添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浓烈又朴实的生活化气息紧抓眼球,更有一种让人细细品味的意境之美。

图片


三、点缀作用

 现代禽鸟画中,由于构图的纷繁复杂,许多画家在表现各种禽鸟时,还采取了一种“藏'的方式,也就是把禽鸟画在了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在观赏作品时,如果不通读全画,只是一扫而过,就很难发现鸟的存在,这正如鸟在自然中的生存、栖息一样,当你走近了才能发现它的存在,这种深曲含蕴,意脉不露的手法,往往能创造出虚处藏神,花气袭人的艺术境界。

图片


这样的作品往往也更贴近自然,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只有当你仔细观赏作品时,才会发现。这种鸟的作用既不是主题,也不是点睛,而只是画面的点缀,点缀的作用是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更符合生活的实际,鸟与画面溶成一片,更显得气韵生动。


图片

四、渲染的作用

 有时,画面中的禽鸟又起到渲染气氛、情调的作用,一幅成功的画,有时同气氛、情调的渲染有直接关系,气氛渲染不仅能使画面灵动起来,还可表现出画家的精神气质来,有了渲染,画面的某一方面就更加突出,分外传神,因此,渲染能够加浓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使美的事物更美,使画家的创作意图更鲜明,要提高花鸟画的艺术性,我们更要注意禽鸟画创作与练习。

图片


如宋代赵佶的作品《瑞鹤图卷》中的仙鹤,在皇宫大殿的上空盘旋,展翅高飞,在空中舞动着双翅,嘶鸣着。鹤在传说中有吉祥长寿之意,表现了宋徽宗赵佶用此画寄托了他祝愿宋朝江山美好吉祥、长治久安的心态。

图片

五、象征作用

 象征手法是“幽妙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清.叶燮《原诗》),也就是画家体会造化自然的微妙的生机动态,用生动、传神、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这样创造出来的境界是深静的、是哲理的,也是偏于清醒的,画家创作的形象,往往寄寓着画家对社会生活哲理的思考和清醒、深厚的感情。画中的禽鸟,不再是一种写真的、简单的鸟,而是具有深厚、丰富思想内涵和感情内涵的鸟了。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图片

同样在禽鸟画创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如清代的朱耷(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画家就以鸟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八大山人的许多作品中的鸟,都是白眼看天,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图片

图片

六、象外作用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强调,一幅作品不仅要表现一定主题,有一定的内涵,还要有一定的外延,有时外延已远远超出了画面,延伸到画面以外,达到画外有画,象外有象的境界。

图片


正如清初画家笪重光所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创作最深的意趣,莫过于真景逼而神境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也就是通过现实的“真境’’的逼真描绘,来表现“无可绘”“神”的境界。

生动的气韵笼罩万物,而往往又是空灵无迹,故在画中要靠空虚和流动来表现,这正是激起人们想象的灵动之处,所以象外作用的禽鸟在画中看似实画之物,实际已有意境之界。

图片

所以古往今来的写意花鸟画家,亦多描写描写禽鸟,高明者静中示动增加意趣,平庸者则以翎毛点缀花木。许多画家的禽鸟画非常自觉地以禽鸟为主体,尤擅在空间处理和构图布局中突而出之,良工苦心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高超的笔墨造型本领,像晚清的任伯年和近世的徐悲鸿一样,略参焦点透视,描写正面或正侧面的禽鸟,或小雀正面立于枝头或水禽从画中向画外游来,务使造型准确,符合焦点透视中的立体感,暗示出实有的空间。至于周围的花木,则大笔一挥按平面构图的布局摆置,从而使禽鸟主体得到突显。

图片


二是删略环境,扩大禽鸟所占画面的空间。在白石所画的仙鹤中,即多次以 S形曲线为构架想,画背面而立的仙鹤回首顾望、使其独立苍茫悠闲自得的形神充满整个画面,既突出了仙鹤的峤然不群,又因省略环境描写而在观者的联想中造成了空间的广大无垠。

图片

三是利用竖长形的构图,把禽鸟出其不意地安排在画面的最上方或最下方,或画苍鹰雄峙于古松的最高枝上,或画喜鹊活跃在高耸的石笋之巅,或写水禽在极高的水生植物下遨游,或写鹌鹑在势欲参天的秋菊下奔啄。

这种为突出禽鸟使花卉木石“极其势而去”的大胆造险,虽若易宾为主,却因强调了禽鸟的顾盼呼应和花卉木石的参差穿插而取得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奇效,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和构图的新鲜感,使人寓目难忘。

图片

正因为富于创造性的禽鸟画,不仅筑基于生活,得益于感受,而且得法于整合传统,还要雅俗共赏。所以禽鸟画的学习在国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锻炼。通过学习禽鸟画,可以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在国画领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对后续的国画学习有非常多的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