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说生活中的铜

 零壹贰012 2023-12-2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铜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金属元素之一。早在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铜就作为石头的替代品被首次使用:公元前4000年,埃及首次对铜进行铸造;公元前3500年,人们用火与木炭将矿石治炼成金属,并有意地添加锡做成青铜合金。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在地壳中,铜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从铜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纯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不过,仔细观察各种家用铜器,比如烧水壶、乐器等,你会发现,这些铜器大多由黄铜(铜锌合金)或白铜(铜镍合金)制作而成,很少会用到纯铜。为什么家用铜器多用铜合金而较少用纯铜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纯铜的质地太软了。铜的固体是由铜原子堆积起来的晶体。铜原子紧挨在一起,外层能量高的电子形成自由电子,为晶体所共有。这样一来,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同形成了金属键。当固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离子能够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动,而金属键的个数与强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某种金属固体中夹杂其他原子和原子团(或离子和离子团)而形成合金的话,由于这些夹杂进去的原子或离子与原来的金属离子大小不一、性质不同,所以会阻碍原来金属离子的滑动,导致合金的可塑性变差,但同时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

图片

对于铜而言,如果夹杂的其他原子的大小、性质和铜原子的相差太大,那么铜合金的硬度会增强,但韧性会变差,也就是变得易脆易折。比如,锡原子和铅原子的大小与铜原子的相差较大,而锌原子的大小和铜原子的相差较小,所以,由锌、铜组成的黄铜就比由锡、铅、铜组成的青铜韧性更强,但质地要比青铜偏软。正是因为黄铜有较强的韧性,耐磨且不易腐蚀,所以才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物。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可用作导电和导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业、电子电器产品、工业机器和设备、交通车辆、日用品和军用品等领域,铜还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应用于农药、轻工、化工及医疗方面。

对于合金而言,由于组分金属的原子性质不同、排列不均,所以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作用力也不均。这样,当温度尚未达到某一种晶体的熔点时,合金就会软化。因此,合金一般没有固定的熔点,它成为熔融体的温度一般都低于组分金属的熔点。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何古人最早使用的是熔点较低的青铜(熔点为700~900°C),而不是熔点较高的纯铜(熔点约为1083°C)。另外,合金的电阻率通常大于纯金属,所以合金的导热率较差。因此,电线最好用纯铜丝制作,良好的导电性能才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古人常把铜称为金。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国统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里的“金人十二”实际是“铜人十二”。《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学者孟康注释:“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丹阳铜”中的“丹阳”,指的是如今的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市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在元素周期表中,金、银、铜位于同一族,它们有着相似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而在元素周期表发表之前的两千多年,我国古人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说,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图片

古书中的“金”往往指的是铜,而古书中的“铜”却不见得指的都是铜。有一种名叫“自然铜”的中药材,它味甘、性平,归肝经,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虽然“自然铜”的名称中带“铜”,但其成分并不是铜,而是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常见于沉积岩、沉积矿石和煤层中,它的颜色和黄铜很像,不用经过人工冶炼便可从自然界获得,故名“自然铜”。

重金属离子一般都有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或细胞的作用,所以重金属离子一般都是有毒的。石灰和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被称为波尔多液,波尔多液可用于防治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等病害,这是因为其中的铜离子可以通过杀死孢子细胞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铜还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大部分以有机复合物存在。虽然铜的化合物大多有毒,但毒性和摄入量有关。对于人体而言,铜是必需的微量矿物质,也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元素。人体中许多重要的酶都需要微量铜的参与和活化,铜对于血红蛋白的形成、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们并不需要特别补充铜,只要适当食用一些动物性食物、干果和粗粮,基本就能满足人体对铜元素的摄取要求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