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有卦:君子如何让事业走向成功、辉煌、更辉煌

 慧然 2023-12-25 发布于广东

《周易》溯源

 

火天大有卦是天火同人卦的反卦,但是,相对于前面的泰卦和否卦之间的反卦关系,又是不相同的。泰卦和否卦,是因为天地相交而导致阴阳之气相背离或者相交的关系,所以两卦的含义是相反的。而同人卦和大有卦仿佛是一前一后的因果关系。同人是大有的开始,大有是同人的结果。这种关系就好比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所唱的,“你有我有全都有”。你和我是同人关系,“全都有”就是大有关系了。但对其中的“有”来说,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阶段,自然是不一样的。从字面的表达,“大有”是什么意思呢?大,数量、程度超常地,指包括一切的。有,拥有,获得。大有,就是拥有更多的,拥有全部。从阴阳的角度来比较同人卦和大有卦,同人卦的一个阴爻居于下卦之中,代表同人是顺承的关系,凡是同人无不是因为志同道合而跟随的;大有卦的阴爻居于上卦之中,即阴能蓄阳,天下之物无不能被蓄藏。《序卦传》:“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同人聚会在一起为了什么呢?自然是拥有财富和管理天下的权力。同人聚会的结果,天下万物一定会归于一处,所以,用“大有”的含义表达。《子夏易传》对其的理解,“与人同者,得其治焉,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增加了“得其治焉”,即实现了管理天下的目标。对于“有”的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业,所拥有的成功是不一样的。相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从拥有到大有的过程,就是事业的巅峰。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最大的拥有就是整个天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子夏易传》:“柔得大、中之位,而上下归焉,无有远迩,皆大有之也。其德刚健,而行文明,以辨大位。德应於天,以时行,是以大亨也。”

火天大有卦的卦象,是离在上,如太阳当空,普天之下光明遍照的气象;乾卦在下,代表用刚健进取的精神成就符合天道的、伟大的事业。用以表达事业成果的大有卦,代表君子的事业是没有不能摆在太阳下面的,都可以为万众所审视。圣人有私心吗?圣人如天地一样是没有私心的,因为他能平等地对待一切。反过来说,英雄的事业虽然有天下为公的说辞,但最终还是成就在他私心的范围。越是远离圣贤之道的事业,就如同天上太阳的光辉一样,会越来越少,逐渐地变成黑暗。只有圣贤的事业才能如同离卦在上、乾卦在下一样,成为“大有”的事业。

大有,最大的拥有就是整个天下。《彖辞》对“大有”的解释,何谓“大”?何谓“有”?后人对《彖辞》的断句,为“柔得尊位大中”,将“大中”并在一起理解。《周易正义》解释说,“'大中’者,谓六五处大以中,柔处尊位,是其大也。居上卦之内,是其中也”,这看似明白的注解,实际上是含糊其辞的理解。其“谓六五处大以中”的解释,说明其并没有将“大”和“中”的含义明白彻底。实际上,“大”和“中”有不同的含义。虽居尊贵之位,未必称为“大”;居于上卦之中位,可以称之为“尊”,也未必称作“大”。这里的“大”有特殊的含义。对《彖辞》,我是这样断句的,“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得九五之位者,称之为“尊”,所以称作九五之尊。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君临天下,能够符合九五之尊的要求呢?但是,同样的居于九五之尊,有圣君、仁君、昏君、暴君,此为君子和小人的分别而已。而能够得天下归心者,能够得四海归心者,一定是通过柔性的文化治理国家和对外交好,这就是“柔得尊位”的“大”。虽然居于尊贵之中位,未必能上下一心而呼应,就是臣和民能与国君一体。离开圣贤之道,离开符合天道的“礼”的规范,就不可能真正拥有天下。  

柔得尊位,说明了什么?乾卦的九五之尊位,是君子秉承天道的刚健进取精神而获得天下。而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再采取刚性的作为治国的方法,显然是不可以的。比如说强权政治,比如说暴力政治,比如说把法律作为治理民众的主要手段,这都是不长久的。以“刚”获得天下,以“柔”管理天下,这是符合天地、阴阳之道的。柔,能乘刚而成就。恰如“文武之道”。秦以武力而成就霸业,因其缺乏文治,迅速灭亡。一般会认为,唐朝是以“文”治国,看似文化繁荣的盛唐气象。实际上,隋朝和唐朝在统治上不仅希望政治统一,更希望学术统一。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文治”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就命令颜师古统一经典文字,炮制出了《五经正义》,又命令孔颖达主持经典章句的义疏,用政府钦定的话语代替了个人的解释,垄断了经典话语的解释权,在学术上为学者们划定了边界。宋太祖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武将的权力,重用读书人。宋太宗时,明确提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因而任用大批文臣执政。宋真宗即位后,对儒家思想倍加推崇。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我们看到的两宋,是学术上非常自由的时代。针对儒家学问“性命学”系统的失传,针对佛教进入中华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两宋时期的政治环境显示出了极大的包容性。至于后人认为的依文治国的方略,是导致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本来就是片面的认识。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任何一种文明都抵挡不住草原马队战刀的进攻,就像现代的常规武器面对核武器一样。这是人类文明衰落和国家兴亡的宿命,非当时的人所能扭转乾坤的。

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这里有“有”和“大有”的区别,即告诉我们称其为“大有”的原因。凡居于中位者,皆为居于尊位。其是否有君子之德,那就不一定了。中,指六五爻居于上卦的主位。因为六五爻为“柔得尊位”,大显君子之德,所以能做到自上而下的呼应。我们学习大有卦,不可拘泥于六五爻就是国君之位。实际上,所有的群体和团队,居于首领之位的,都是居于上卦之中位。如果能做到自上而下的人对他顺从,那就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总结《彖辞》对“大有”的解释,一个方面就是因其“柔得尊位”而为“大”,另一个方面就是因其“上下应之”而为“有”。这里所说的“中而上下应之”,强调其居于中位,似乎很啰嗦的,因为得到尊位就已经是居于中位之人了。实际上,能做到“上下应之”的人,还有其他身份的人,贤臣等也可以做到,甚至宰相级别的人也可以做到。足见古人表达是何等的准确。不仅仅是“中”,能做到“大”的,也不仅是居于尊位的人,还有圣人。所以,《子夏易传》将“大中之位”的“大中”并列在一起来表达了。“柔得大、中之位,而上下归焉,无有远迩,皆大有之也”。无有远迩,距离远和距离近的人,同样会归依六五爻。

元亨。元,创始。我们从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明白“元”的含义是符合天道的一切美善的开始。《彖辞》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最广大无边、无所不包的是天道美善的开始,万物依靠其美善的作用而产生出来。亨,受用。因天地所创造的万物皆可以为人类受用,所以这是乾元美善开始的结果,因此一切都是亨通的。元亨,就是符合天道的美善的开始,一切都是亨通的。作为大有卦的卦辞,“元亨”所表达的含义是,下卦乾卦为根本的君子的事业是无限广大的,其所运行的一切就像上卦的离卦如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是一片光明的。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最广大的拥有一切,是没有如黑暗一样的私心。元亨,就是符合天道美善开始的事业,最终获得的最广大的事业,一切都是亨通的。乾元之德,何以不亨通?又得“柔得尊位”之“大”,自然是大亨通。从大有卦卦象表达的丽日于天、普照天下之物,君子是用刚健进取的精神、积极进取的德行。天下之事,即在教化万民,使得万民明白圣贤之道,并推而行之。又能使万民安居乐业,拥有财富,包括脱贫致富。一个人拥有财富,而其他人却贫穷,又如何称得上“大有”呢?只有让天下之民脱贫而富有,才算“大有”,那就是天下之民没有不拥有财富的。

我们看《彖辞》的解释,“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其德刚健而文明。其德,即能够做到事业大有的人,就是六五爻。刚健,就是乾卦所代表的君子刚健之德。文明,是离卦代表的文明气象。“文明”的概念,在同人卦《彖辞》中有“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子夏易传》的内容有“非文明辨于内,刚健行于外,中正而相应者,不能同也”。文明,我们如何理解其含义呢?文,书面化的、有史记载的。对于社会来说,文明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对人类有益的、被广泛认可的文化的总和。对于个人来说,表达内在的,是指文德辉耀,表达外现的,是指文采光明。这里的“文明”指的是外卦离卦所表达的君子之文德辉耀。因此,“刚健”和“文明”,都是六五爻的君子之德。

应乎天而时行。应乎天,就是指君子的所为与天道相应,顺应天道。时行,君子行动做事要顺应天时。显然,这是乾卦《文言传》的外用。“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德是没有偏私的,如果你对众生有远近亲疏之别,那你就是私德了,就不会“大有”,更不符合“元亨”的大有法则。天道是怎么来的,天又是怎么做的,人类就应该效仿天地之道,《文言传》就告诉我了我们一个法则,我们结合大有卦来理解。“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道形成之前的叫做先天,天道是没有违背先天而形成的,那么天道的一切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奉天时”。时行,就是“奉天时”。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说,天道和天德一直在那里,要么顺应,要么违背。这是不同的两条路。人类为了满足私欲,而去违背天道,逆天时而行,所得到的实惠都是暂时的,其背后等待的是更大的灾难。我们人生也是一样,君子之德是顺应天道的。君子该如何做呢?从个人修德到成为社会的榜样,那就是“君子怀德”到“君子怀刑”的过程。这就是“应乎天而时行”,凡是能与天道相应、顺天时而行,没有不是吉利的,没有不会成就的。

我们再看《子夏易传》的发挥,“其德刚健而行文明,以辨大位。德应於天,以时行,是以大亨也”。“其德刚健而行文明”是前提,“以辨大位”是准备行动的结果。居于六五之尊位,先要分析判断如何光大自己所拥有的尊位,做到大有。这句话是说,六五之德凭借刚健进取并且让自己的文德得以福泽四海,能够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如何光大自己的尊位。接下来是行动。顺应天道,顺天时而行,做到这样就能够有大亨通。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子夏易传》:“明得其时,上无不容也。善者,道之大也,故扬之。恶者,道之小也,故遏之。上举其善则恶止矣。君子顺其时,美其命而已,故大有之也。”

火在天上,大有。我一直在重复讲的一个道理,《易》最初是圣人因观象而得卦,而这世间的万象所包含的智慧就是天道和地道的法则,其含义和智慧是广大无边的。火天大有卦的卦象,是太阳在上,苍天在下,我们怎么理解才是最完备、最准确的呢?天下之物无不在光明照耀之下,天地之间的事情无不是透明的,没有私情。所以,后人对大有卦的阐述都是立足“用”的某一角度来说的。大有卦实质上包含了治世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水平。能得大有之天下者,前提是要有同人的志同道合,最终是为了天下大同。《说文》对“大”的理解,天大,地大,人大。大有卦卦象的天之大,必有地之大相应。又因为太阳光明遍照,人类的文明才会无处不在,圣人的教化才会如甘露遍洒普天之下。能拥有这样的这样天下的君王必定是圣君,这便是“人”之大。天地之间,太阳润泽万物而无差别,大同世界的到来。《子夏易传》:“明得其时,上无不容也”,这是子夏对卦象“火在天上”的描述,日月照耀、无所不见,天地之间的万物因此而同步太阳运行的节奏,有了四季方能顺应天时。太阳在天空之上,普照万物,无所不容。从卦象看,上卦为火,下卦为天,火在天的上面,才会照亮山河大地,更大的照亮就是整个天下。我们从这个卦象来获得智慧,每个人都是火把,你能照亮多大的范围,那是天命赋予你的,那就是你的事业。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人间的善恶从哪里来呢?作为天地间最高贵的生命,人之善源自本性,人之恶源自禀性。善,乾元是美善的开始,所以一切美善的东西都是源于天道的作用。恶,贪欲是罪恶的开始,所以一切罪恶的东西都是源于人的私心。从性命学的角度,我们曾分析过其差别。而对于世间的善恶,君子该如何对待呢?君子凭借大有卦的卦象而获得启示,首先是“遏恶扬善”。遏,阻止。扬,《说文》:“扬,飞举也。”即高举使之飘荡。指高举以彰显。对这个“扬”字的理解,我们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就是“弘扬”的意思。古人的解释,一是“高举”,一是使之“彰显”,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弘扬”的过程就表达出来了。所以,古人的“扬”比现在“弘扬”的含义,内容要丰富得多。

《子夏易传》解释说,“善者,道之大也,故扬之。恶者,道之小也,故遏之。”君子推行圣贤之道的善,能使得天道在世间光大,所以要推崇。小人却违背天道作恶,使得圣贤之道的推行受到限制,所以要遏制。如何扬善止恶,历来是为政者首要的措施。上举其善则恶止矣。居于上位的为政者,能够做到推举行善的人,作恶的行为就会被阻止。《论语》中的“举善而教不能”和“举直错诸枉”,都是从大有卦的智慧得来的。社会管理者不去推崇善的,整个社会又如何能让善的风行呢?推行美善的,要先从观念上认识到什么是美善的,其实就是圣贤之道所教化的内容。一个不推崇圣贤之道的社会,就无从说其文明。有了文明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再以“圣贤之道”为体,建立起适用于当代社会的道德体系,也就是孔子所讲的“礼”的运用。

顺天休命。顺,遵照,依循,就是“顺应”。与之相反的就是“非”,违背。天,天道。顺天,就是顺应天道。我们常说要顺应天道,如何做才算顺应天道呢?那就要看天道所包含的范围。第一就是天道作用的开始是“乾元”,是美善的开始。那么君子做事的出发点就是一颗美善的心。第二就是天德作用的精神是刚健的、积极进取的。如果我们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去分析下去,将永远分析不完,一句话概括,人类的一切都要顺应天道。休,《说文》:“休,息止也。”即歇息,停止劳作。这里指“喜悦,欢愉”。命,命令、指令。休命,就是对待上天的指令要喜悦地接受。“顺天休命”是《周易》价值体系的根本,就是天命观的思想。中华文化中思想根本是“以天为本”,即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以天为本”的发扬。中华的文化里,人是顺从于天道的。看似崇尚人权和人文关怀的“人本”思想,在我们明白了天道作用的法则后,仅仅从人类的角度去谈人本思想是违背自然法则的。

《子夏易传》的理解为,“君子顺其时,美其命而已,故大有之也”,君子能够获得最大的拥有,其原因是顺应天时,赞美上天的指令而已。顺其时,是君子所有的行为是以是否顺应天时为标准。凡是以人的私欲为出发点的,都是违背天时的。美其命,是君子对待天命的心态,上天赋予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都要对其称美。顺天休命,不仅是指个人,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价值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的依据。这四个字的含义极其精微,又极其广大,因为人类的文明不能够尽情表现其含义,其包涵的也只能是我们理论上的表述了。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子夏易传》:“夫欲其丰,害物以求有者,斯害来矣。此害之交也,咎可逃乎?初得於主,始有之矣,守其分而不躁,难其志以自保,则终有大而无咎也,未涉於交害矣。《易》所以戒,大有,刚健之初,先远害而利至矣。”

初九。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又能够做到什么,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他,“德、能、位”。我们从这三方面去判断一个人,没有不可以看清楚的。德,这是一个人的行为。君子之德,内外一致。伪君子之德,内外不一。小人之德,损人利己。一个人的德行,主要看他的属性,他是君子还是小人。能,就是一个人的能力。位,就是这人所居何位,在什么位置上。从这三方面判断一个人,他就没有能够逃避的。我们通过对人的三方面判断,来看大有卦的初九爻。大有是目的,是最终追求的目标。整个大有卦的每一爻,都是在这个含义内来认识。无论居于六爻什么位置,只有君子最终才会有大有。而小人居其位必定是有害于他人。所以我们学习大有卦的每一爻,首先看其阴阳属性,所以爻辞中必有善恶之分别;其次再看爻位,不同的爻位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能力,做着不同的事情。能力是与属性和爻位有关,须综合来看。我们再看初九爻,其位置在初级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其德行有善恶之分,其行事也有君子和小人之别。初九爻爻辞,分为三部分: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无交害。我们看《象传》的解释,“大有初九,无交害也”,《大有》卦的初九爻,其含义就是“无交害”。无,没有,可谓一无所有。这是对初九爻在奔向大有事业的开始阶段,是什么也没有的状态。的确,因事业刚刚开始,处于没有财富、没有队伍的阶段。从无有到大有是一个逐步壮大的过程,需经历从无到少,从少到多,从多到大有的过程。交,互换,相接替。初九爻本来是美善的开始,却因为想得到与阶段不相称的财富,出现了本来是吉利的事情,而向有害的方面转化。初九爻的志向是远大的,它不会为眼前的缺失而改变方向才对。但是,总有意志不坚定者,因为内心贪婪的作用,于是人生发展的轨迹就发生变化了。这里的“交”是从最初的打算因改变心思而走向另一方面的变化。害,《说文》:“害,伤也。”即使人受伤。这里指使受损伤,破坏。就是指破坏了原来发展的道路。君子在做事业之初,总是因为缺乏一切,很难坚守住那个道。如果贪心起来,甚至急功近利,本来是美善的开始,并且向符合天道的事业发展,就因为动了这一念贪欲,小算盘就开始打起来。从善的一面开始向恶的一面转换,于是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事业发展的事情开始酝酿并逐步强起来,又怎么会在未来拥有“大有”的事业呢?这就是说,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这是因为在途中改变了初衷。《子夏易传》解释说,“夫欲其丰,害物以求有者,斯害来矣。”欲,想、要。其,代表初九爻的事业。丰,《说文》:“丰,草盛丰也。”即草势茂盛。这里指盛多。多指事物的数量。害物,破坏外物,伤害他人,原因是违背了规律做事。如果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会有害。人类所有对社会的破坏,对自然的破坏,皆是因为满足人的贪欲而起。正因为在最初阶段,违背了发展规律,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用破坏的方式获得,那么伤害就来了。人无论做什么,都希望更大的拥有,但是在最初阶段是做不到的,除非你采取非正常的手段。

匪咎。初九爻的开始,在走向“大有”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属性的不同,一定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爻辞在一开始就发出了“无交害”的警示。任何一个人都想发展自己的事业,都想有一个“大有”的未来。我们细分析,沿着初九爻的发展轨迹,出现的应该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走君子之道的人。第二种是出现了错误,通过警示或者自我反省而调整自己的人。第三种就是小人的属性而危害社会,最终是自食恶果的人。那么,“匪咎”就属于第三种情况。匪,强盗贼寇。咎,恶果,灾祸。匪咎,意思是说,有一种人违背了天道,违背圣贤教育的对人的道德规范的要求,采取非正常的手段获得财富,实现他的“大有”梦想,做起了强盗贼寇,最终会自食其恶果。衡量一个人,一个团体,其所走的发展道路,是君子之道,还是爻辞说的“匪”,其明显的天平就是为自我还是为民众的问题。凡是有家国情怀的,为黎民百姓所考虑的发展人生道路和聚众做事业,都是顺应天道的,这是君子所为。反之,都属于“匪”的范围。

《子夏易传》的解释,“此害之交也,咎可逃乎?”其有了“大有”的梦想,在发展人生的路上,因为私心和贪欲转化成危害社会的人,这种人能够逃避灾祸吗?其实,多数走上强盗贼寇这条路的人,他们知道自己会有灾祸来临,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呢?侥幸,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在作怪。天地之间的法则,从《周易》的思维来看,一切事物的结果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必然。这就是阴阳转化所体现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因果法则。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生于天地间最高贵的人,其活着靠的就是正直。不正直的人,虽然也活着,他的人生只是侥幸逃脱罪责或者免死。爻辞的“匪”和《论语》的“罔”讲的是一回事。一般来说,我们所见的强盗贼寇在乱世比较多,其最终会被正义之师剿灭。而在稳定发展的社会里,“匪”就属于那些以暴力手段获取财富的违法犯罪之人,和以非暴力手段获取财富的贪官污吏。总之,逆天道而行者,皆是“匪”。

艰则无咎。这句爻辞,指的是初九爻阶段开始的,君子在走向“大有”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将会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那就是“艰”。艰,《尔雅·释诂》:“艰,难也。”即艰险、险难。则,却。无咎,没有灾祸。君子的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必定是存在艰难险阻的。尽管如此,因为是符合天道的事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也不会有灾祸。事实上,越是伟大的事业,其路途的艰难就越多。虽然艰难,却没有灾祸。爻辞给做事业的君子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要担心,遇到什么样的灾祸都会逢凶化吉的,不会有灾祸。《子夏易传》解释说,“初得於主,始有之矣,守其分而不躁,难其志以自保,则终有大而无咎也,未涉於交害矣。”主,领导者。初九爻的君子,就像乾卦走向九五之尊的君子一样发展事业,进入了担当大任的事业开始。事业开始后,必定有人响应,此时就已经称之为“大有”之初的“始有”。此时的君子,应该“守其分而不躁,难其志以自保”。守,保持。分,限度,范围 fèn。保持处事的限度,就是接受规范,就是孔子所说的以“仁”为根本的“礼”的规范。

躁,“躁”是“趮”的异体字。《说文》:“趮,疾也。”即疾行。这里指性急、不冷静。只要守住这个界限就不会性急。难,读作nàn,无法摆脱的不幸处境。志,志向。以,能够。自保,自己保佑自己。大有卦的上九爻不是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吗,为什么在大有卦的初九爻需要“自保”呢,这就是自我能选择符合天道的做法,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看自己是否符合天道的规范。这是说,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无法摆脱的困境,只要遵循天道就能够自保。则终有大而无咎也,未涉于交害矣。涉,进入,介入,产生关连。君子能把事业做大却没有灾祸的原因,不让本来符合天道的事业而变为违背天道的结果。

我们总结初九爻的智慧,那就是君子的事业虽然道路曲折,却是前途光明的。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本来光明的事业走向反面,要时刻警醒自己。《子夏易传》解释说,“《易》所以戒,大有,刚健之初,先远害而利至矣。”戒,《说文》:“戒,警也。”即保持警惕,作好战斗准备。这里指戒备。《易》所以应戒备的心理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是说君子开启“大有”事业的时候,首先是远离伤害他人,不要做危害社会的事情,有利的局面就会打开了。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子夏易传》:“刚健之中,力之大者也。上之所任事,委於中,致远,不泥也。”

九二。依照乾卦所反映的君子事业的发展阶段,初九爻是刚刚开始的阶段,九二爻就代表事业的起初阶段已经有了气象。我们在解读每一卦的时候,只要是阶段性的表达,第二爻与第五爻相应的原因,是因为整个卦的六爻是一个整体,第二爻是下卦的中心位置,就是领导者,第五爻是上卦的中心位置,是领导者,同时也是全卦的领导者。大有卦六五之阴,积聚众阳之财富,积聚众阳之成果,但每一爻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而九二爻针对六五爻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好比在农业社会里,国家的财富是从基层来的,基层的管理者是给国家聚集财富的,然后上交给国家一样。所以,大有卦的九二爻是立足于“大有”的身份来说的。就是说,不同的体系,不同的主题,居于基层领导地位的人显示出来的功能也不相同。所以,九二爻的理想和发展,都是朝着六五爻而去的。这一点是理解九二爻的关键。九二爻的爻辞分为两部分,一是“大车以载”,指九二爻的身份和能力。二是“有攸往,无咎”,指九二爻在发展道路上的吉凶。

大车以载。车,分为大车和小车。在《论语》中有“大车无輗,小车无軏”。这里的大车是指牛车,小车是马车。车的大小之分别,是因为运输的重量不同,还有拉车的马和牛不同。牛的力气大,就要拉大车。马的力气小,就要拉小车。九二爻的大车,指的就是九二爻的身份。在初九爻,我们提到从“德、能、位”三方面来判断一个人。那么,从能力的角度来说,九二爻的能力就是最强的,并且他还在下卦的中位。以,能够。载,《说文》:“载,乘也。”即搭乘车辆,指装载、装运。这句爻辞的意思是,九二爻就像大车一样,能够装载更多的财富。所以,对这句爻辞的“以”,是指“能够”,只是说明九二爻的能力。我们要明白,这些财富不是为九二爻所拥有的。财富属于六五爻的,就好比说一切财富都是属于国家的一样。无论是基层的为政者,还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群体创造财富,聚集更多的财富,为国家所用。财富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了财富,空谈理想和信仰是没用的。我们要明白,你处于基层作为领导者的时候,你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聚集的财富很多,为什么你能做到,因为你离创造财富的百姓距离最近。但是,这些财富不是你的。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在传统社会,财富主要是指粮食,所以在这里表达财富的时候,用大车装再来表达。

《象传》对“大车以载”的解释是“积中不败也”。积,《说文》:“积,聚也。”即聚集。本义指储备的粮食。中,zhòng,满,充满。积中,指储备的粮食是充满的。九二居于基层的管理位置,对他来说,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才是他位置安定的基础。败,灾年、荒年。不败,就是不会有灾年和荒年,即遇到灾年和荒年,因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就一定能渡过。在先秦时代,基层的最富有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子夏易传》从另一个角度对九二爻的能力进行解释,“刚健之中,力之大者也”。刚,《说文》:“刚,强断也。”即强力摧断。指勇敢的,坚毅的,不屈不挠的。健,《说文》:“健,伉也。”即强壮有力。本义是腰身挺拔,强壮有力。刚,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健,代表的是一种力量。中,是从爻位来说的,居于下卦之中位。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他居于领导的中心。刚健之中,子夏是脱离了对九二爻的具体解释,这里是指一个人,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面对一切的能力,并且居于领导众人的中心位置。力之大者也,对和九二爻一样的人的描述。力,《说文》:“力,筋也。治功曰力,能圉大灾。”即筋骨。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我们现在把“力”理解为力量和能力,《说文》明确了“力”的含义: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一个人治理国家的能力,最能体现其作用的是遇到大灾之年是否能度过。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能力并不是在他一帆风顺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而是在他处于逆境、困境的时候,是不是有能力走出来、摆脱出来。力之大者,是一个平治天下的能力非常强大的人。

有攸往,无咎。“大车以载”说的是九二爻的能力,这句爻辞说的就是九二爻的理想和目标,以及实现理想的过程不会有灾祸。对于“有攸往”的理解,坤卦的卦辞中,有“君子有攸往”。攸,《尔雅·释言》:“攸,所也。”其作用就是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即处所、地方。往,《说文》:“往,之也。”即去,到…去。意思是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攸往,就是目的地,就是奋斗目标,说大一点就是理想。君子有攸往,就是君子有所去的地方。君子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么,君子该去哪里呢?从大处说,这个大地是我们的安身的地方,家是我们安身的地方,朝廷也是我们安身的地方。因为九二爻的身份,是在大有卦之中,是接受六五爻的管理和领导,因此他的人生之路就是最终要“平治天下”。无咎,没有灾祸。君子的事业是符合天道的,只有违背天道才会有灾祸发生。九二爻的君子有了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平治天下的能力,带着这样的理想奋斗,就不会有无法摆脱的灾祸。《子夏易传》的解释,“上之所任事,委於中,致远,不泥也”。任,《说文》:“任,符也。”即委任状。指担当职责,接受使命。事,遵从上级命令。委,顺从跟随。致,走到,到达。泥,阻塞,阻滞。对于九二爻位置的君子来说,他所居于众人之中的位置,是遵从居于上位的六五爻的命令,而担当的指责,所以要顺从并跟随六五爻,才能够走得更远,道路不会阻塞。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子夏易传》:“为下之长,富有其民,公之位也。为五所有,志达乎尊,以奉其主也。小人不可用也。以上之柔德,则不克,通而谋其害之矣。大有,容之也。御小人者,其道异乎,可大有之而不任也。”

九三。九三爻所居的爻位和作用,我们不能以常规的含义来理解。此卦的含义为“大有”,“大有”的来源在民众,而所有的财富均归于居于尊位的六五之爻。因此,九三爻则有着向下则统领民众,向上则畅通朝廷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理解大有卦的每一爻,先看该爻的位置,不同位置就发挥不同的作用。既看到君子在其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有看到如果是小人在这个位置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分析自天子至庶人的管理体系中,虽然同为朝廷任用的官员,作用是明显不同的。第一个最重要的位置,就是封疆大吏,其直接与朝廷畅通,能不能让朝廷的政令传达下去,能不能把民情反映到朝廷,都是封疆大吏所发挥的作用。在大有卦,就是九三爻的作用。第二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县太爷。县级的官员是直接可以和百姓联系的最高位置,古人为什么把县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太爷”,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县的收入,均由县太爷掌握和聚集。在大有卦,就是九二爻的作用。第三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像初九爻一样,带领民众创造财富的人,就是村一级建制的领导者。我们再看九三爻的爻辞,分为两部分,一是君子的作用,一是对小人居其位的表述。

公用亨于天子。公,爵位之一,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公爵只封给前朝的后裔,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guó国、州国、虞国。周公之国鲁国只是侯爵国,周公虽然称“公”,但仅限其本人,不世袭。虽然包括鲁国在内的公国像周天子一样行宾礼,其他侯国行臣礼。实际上,与周天子的关系仍然是君臣关系,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质上,周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视为一级,只不过公爵的地位和待遇优越一些,正如在现代社会中相同等级的官员中有排名前后的划分。这里用“公”代表的是天子所管辖的一切诸侯国的君主。

公用亨于天子,在帛书《周易》是“公用芳于天子”。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就引用了九三爻的爻辞,并结合卦象进行了解释。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

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

秦穆公的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准备用武力将逃亡在外的周襄王护送回朝。狐偃对晋文公说:“求霸于诸侯,不如为王事勤劳,起兵救援天子。这样可以得到诸侯的信任,并且合乎大义。既继承了文侯的事业,而且在诸侯中宣扬了信用。现在做这个事情就可以了。”

晋文公让卜偃对此事进行占卜,卜偃说:“吉利。得到的是黄帝战于阪bǎn泉的征兆。”文公说:“我不敢当啊!”卜偃回答说:“周朝的礼制没有改变,现在的王,就是古代的帝啊。”文公说:“占筮看看。”占筮结果得到火天大有卦变为火泽睽卦,卜偃说:“吉利。得到'公用享于天子’这样的卦,象征战胜之后天子设宴席招待,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再说这卦,天为水泽迎着太阳,象征天子屈心下意来接待公侯,这不也是很好吗?大有卦变为睽卦,终将回到大有,亦是理所当然的。”

从《左传》的记载和《周易》的比较,《左传》是“公用亨于天子”,《周易》是“公用享于天子”。这句爻辞所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公”,一个是“天子”,因此是关于“天子”和“公”之间关系的表达。我们解开这句爻辞的具体含义,首先立足于大有卦的本义,然后依从《子夏易传》的注解,结合《左传》的记录。虽然《左传》记录得很详细,因为断卦是根据当时的情形而得出结论的,并非这一爻的本义。这一点要我们要分清。因为这句爻辞是站在九三爻的角度来表达的,所以主语是“公”。用,作用,即九三爻在天子管理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围绕着天子的要求做事的。公用,就是指王公所做的一切事情。

“享”与“亨”是同源字,后转注成两个不同的字,两字的本义都是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亨,引申为受用,获得满足,又引申为畅通、通达。享,引申为受用,获得满足。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爻辞的“亨”字表达的是“公”和“天子”之间的关系,这里特指王公行事如何对待天子,即使不在天子身边的时候,都要像供奉神灵一样把天子放在最高的位置。这就是说,王公你取得如何的成就,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不要忘记这是天子的赏赐,就像把天子像神灵一样放在心里。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样做似乎是夸张了,实际上就应该如此。我们看一下《论语》中“乡党篇”很多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虽然鲁君不在身边,在经过其呆过的地方时,孔子的脸色和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变得肃敬起来,好比孔子看到鲁君就在身旁一样,不能和鲁君平等站在一起,所以加快脚步经过。孔子对国君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像对待神灵一样恭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王公一样的封疆大吏,对于他的封地来说,他就跟天子一样,很容易膨胀起来,忽视整个国家的管理,最终会独霸一方,不接受天子的管理。我们从“亨”的“畅通”含义来理解,上有政令的下达和执行,下有民情的通报和民心的归向,九三爻这样的封疆大吏是一个王朝的血脉里最主要的闸口。公,在这里代表的是如九三爻一样的管理者,比如侯国的国君,比如封疆大吏,比如基层的管理者,都包括在内了。公用亨于天子,意思是说,九三爻的位置就好比王公,他拥有管理领地的绝对权力,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要忘记天子的存在,都要有一颗像对待神灵一样的心对待天子。

《子夏易传》的解释,“为下之长,富有其民,公之位也。为五所有,志达乎尊,以奉其主也”。九三爻的位置,就是公侯的位置,是天子之下的首领,百姓的财富都在他这里掌握着。九三爻和六五爻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财富都是属于六五爻的,九三爻只不过是管理者。九三爻的意愿要时刻与尊长之位的六五爻畅通着,这是对九三爻的要求,不要忘记六五爻对其管理的存在。为五所有,一切都是天子赐予的;志达乎尊,时时刻刻不忘天子的存在。奉,恭敬地持举。主,主人。把“为五所有,志达乎尊”这样的心态恭敬地持举着,来对待主人。其实,这就是时刻保持的一种恭敬的心态。

小人弗克。居于九三爻位置的人,既有君子,也有小人。君子的做法就是“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呢?《象传》说:“'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害,与初九爻的爻辞“无交害”的“害”含义一样,指破坏,破坏了原来发展的道路。《象传》的意思,九三爻的君子之行,是“公用亨于天子”,如果是小人居于九三爻位置的话,那就是对“大有”事业的破坏,因为只有君子才能成就大有的事业。弗,《说文》:“弗,挢也。”即矫正。“弗”为“不”的同源字,即“不”。克,《说文》:“克,肩也。”即用肩扛。指胜任,能够。这是从另一面来表述的,九三爻是君子的话,是可以承担起作为首领的作用,若是小人则不能胜任其位。小人不能做到的原因,就是不能把“为五所有,志达乎尊”放在心里,而是从私心出发另行一套。

《子夏易传》的表述更直接,“小人不可用也”,就是不能把小人安排在九三爻的位置。人是形形色色的,虽然是君子,但也有不同性格和不同行事方式的人。“以上之柔德,则不克,通而谋其害之矣”。九三爻的位置是阳刚之位,其属性也是刚健进取的君子之行,就是说王公一样的人物必须具有担当一切、舍我其谁的精神。但是,有一种人学天子的柔德,就像六五爻海纳百川的精神,他就不能够胜任这个位置。为什么呢?通,普遍的,全面的。谋,谋划。通而谋,做一个决定,做一件事,从方方面面、层层面面来思考问题。这种人的思维喜欢通盘考虑,你不是天子一样位置的人,却用天子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自然是对大有事业是一种破坏。“大有,容之也。御小人者,其道异乎,可大有之而不任也”。虽然说“大有”的含义,是可以包容一切,但是掌控小人就不能用包容的方法了。统领小人的方法是不同于对君子的管理。能拥有更多财富的,既有君子,也有小人。小人可以大有,可以拥有很多的财富。因为小人有小人的门路获得财富,但是这种人是不可以任用的,不能因为他能创造财富而把他放在九三爻的位置。这就是大有卦用人的标准,不单从能力上来判断,不单从现象上来判断一个人。就现代社会来说,那些成为富翁的人,取得了显赫地位的人,未必是通过君子的作为而到达这个位置的。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无咎’,明辨皙也。”

《子夏易传》:“柔得尊位,而上下咸愿,应之以时。近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畏天下之所覩。如非在五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可无咎矣。非明辨者不能至也。可谓智矣,刚能处柔者也。”

九四。九四爻位于上卦之始,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向上传达下卦的民情,向下传达六五爻的政令。对其本身来说,作为阳爻,具有了君子刚健进取的精神,拥有肩负大任的使命,勇敢去面对。又因为九四爻,居于第四爻之阴的位置,即具有谦恭、载物之厚德,遇事舍己为人,包容一切的德行。因此,九四爻本身足可以刚柔并济,能够左右协调、取舍自如。对于接受六五爻的管理来说,皆是大吉之象。九四爻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九三爻的小人之举。我们在学习九三爻的时候,有“小人弗克”。如何面对居于九三爻之位的小人,这是九四爻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看接下来的爻辞,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匪其彭,无咎。九四爻的爻辞,我们在古代的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记录和不同的解释。《周易正义》记载的爻辞是“匪其彭,无咎”,《周易集解》改作“匪其尫wāng,无咎”,认为九四爻以阳居阴,失位不正,宜作“尫”解。帛书《周易》为“彭,无咎”。而对于爻辞如何理解,我认为应该采取《子夏易传》的解释,毕竟我们直接理解卦辞和爻辞,是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子夏易传》的版本,目前见于历史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刘向等所论证所征引的书。有的说二卷,有的说三卷,有的说四卷。第二种认为是唐代张弧所伪作的版本,有十一卷。第三种就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子夏易传》,我们现在所认同的版本。对第一种版本,后人是认可的。对第二第三种版本,后人认为是伪作。我们分析《子夏易传》被认为是伪作,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主要学术观点一旦形成,错误的东西达成共识以后,很难再改变过来。但我还是认同第三种版本的,所以按照这个版本打开《周易》。我在这里来分析的原因,就是为解读大有卦之九四爻爻辞找到佐证。对于第一种版本的《子夏传》记载的九四爻为“匪其旁,三国时期吴国的易学家姚信《周易注》说“彭,旁也”。因此,对于解读九四爻的爻辞所遇到的各种观点,我们只要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把其中的谜解开。

匪,匪盗,截路掠货者。这是指位于九三爻之位的小人。九三爻的君子,其作为下卦的首领,所管理的财富应该是由六五爻来支配的,即所有的财富都属于国家的。但是,那些处于基层的管理者,却把财富据为己有,就像匪盗一样。彭,《说文》:“彭,鼓声也。”即鼓发出的声音。本义是拟声词,侧击鼓面时发出的震耳“嘭嘭”声。古人称巨大的鼓声为“彭”,称微弱的竽声为“兮”。还有“澎湃”一词,澎,拟海浪拍岸时发出的彭彭声;湃,拟海浪从空中落下、打在礁石上发出的碎裂声。“匪其彭”的意思就是,九三爻像匪盗一样敲鼓而发出巨大的声响。实际上,九三爻对九四爻来说,应该是顺从才对。为什么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呢?这都是九三爻财大气粗的原因所致。按理说,不管你是哪一级的官员,俸禄是朝廷发给你的,如果走正路,断没有豪富的现象。但是,九三爻这样居于地方的官员,掌握着地方的财富,和朝廷里的清官比较起来,口气自然要大得多。从国家的财富分配来说,出现普遍贪腐的一定是九三爻以下的官员,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财富。遇上这样的官员,九四爻看似虽在上位,却不如九三爻看上去势力大,是不是对九四爻不吉利呢?答案是:无咎。没有灾祸。

居于下位的人,不管你拥有的财富有多么富有,不是你的势力看上去多么强大。九三爻无论如何对待居于上位的九四爻这样的清官,九四爻自然是毫发无损。其实,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下级比上级富有的现象很多。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居于基层的处级官员,是单位的领导。他因为善于经营,又有自己的公司,很多比他职位高的官员在他面前,似乎是显得没底气。这位官员,也是经常口出狂言。尤其是又有了同样腐败的更高位置的人罩着他,他根本不把那些清正的上级放在眼里。我们要相信,有时候鸡确实比鹰神气,但鸡就是鸡,鹰就是鹰。九三爻的小人是奈何不了九四爻的君子,对九四爻来说,九三爻任何“彭彭”的狂妄之语,都没有作用。我们再回来看为什么《子夏传》改为“匪其旁”。旁,侧,旁边。意思就是说,九三爻这样的小人,如盗匪一样在九四爻的旁边。或许是用“旁”表达起来更直接的原因,《子夏传》就改成了“旁”。而在九四爻《子夏易传》的解释中,有“在五旁”,是说九四爻在九五爻的旁边。《子夏传》用“匪其旁”来表达,我们就找到依据了。

《象传》对“匪其彭,无咎”的解释是“明辨皙也”。我们清楚了爻辞的含义,《象传》是对九四爻身份更进一步、更透彻的解释。明,明白、清楚;九四爻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处境,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辨,分别、辨别;九四爻要能辨别出周围的人哪种人是君子,哪种人是小人,尤其是居于九三爻爻位的人是否是小人。皙,本义是分析论证清楚明了;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九四爻都能够通过分析论证,然后清楚该如何面对并且如何去解决。

《子夏易传》的解释,“柔得尊位,而上下咸愿,应之以时”。咸,普遍都。愿,忠厚、谨慎。应,应和,响应。以时,及时。这是说六五爻,表现出柔性之德并且居于尊贵的位置,从而使得居于上位和居于下位的人都会忠厚待人、谨慎行事,能及时响应六五爻的号召。“近亲难处之地也,能知祸福之端,畏天下之所覩,如非在五旁”。亲,关系至近至密者。难,困难,艰难,不容易。处,位居,在某地。端,开头,头绪。畏,担心,害怕。覩,古同“睹”,看见。九四爻靠近六五爻,是六五爻关系最为亲近最为亲密的人。正因如此,九四爻的位置是很难居处的,这是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关系的缘故。其身居要职,能够知晓其他官员的祸福是如何开始的;所以九四爻要有担心天下人看到自己的拥有的权力,要表现出低调的姿态,就如同不在六五爻的身旁。如同不在六五爻的旁边一样,也就是说九四爻不要把自己位居此位作为优势,就好像没有这个位置一样的心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可无咎矣”。兢,小心谨慎的样子。警,戒备;警醒。怙,《说文》:“怙,恃也。”即有所依仗。恃,《说文》:“恃,赖也。”即信赖。九四爻保持小心谨慎的样子就能够自我警醒,不敢依仗自己的权力而获得他人的信赖,这样就可以做到没有灾祸。如何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非明辨者不能至也”,不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处境和辨别君子和小人的人,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可谓智矣,刚能处柔者也”,能称得上智者的人,是刚健的君子能处事柔性的人。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帛书:阙复,交如。委如,终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子夏易传》:“以柔德而居主位,虚中孚诚,民亦奉其诚也。志交信矣,何所备乎?故易然,而保其尊。威如,而获其吉也。”

六五。六五爻属阴,居于五之尊位。其属性为阴,其他皆阳,正应“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济,足以怀柔天下,福泽四海。其阴,则显温顺、柔和、包容之心性和德行。其位居阳,柔居刚位,乃仁者心怀天下。守其“威信”,行其“威信”,以“威信”引领天下者,天下人无不守信,无不积极响应。这里的“威信”是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含义,在下文中我们会学到。由此可见,大有卦之六五爻,其阳则为行天道之德,其阴则为地德美善之开始,无所不容,上下相应,乃天下文明之气象。

厥孚,交如。厥,《说文》:“厥,发石也。”即发射石块。在这里指六五爻像发射石块一样主动表现的意思,就是说居于六五爻的君王,要主动向天下人表现你的德行。这个德行就是指的“孚”。孚fū,《说文》:“孚,卵孚也;一曰信也。”即孵化,后作“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信”,即相信、信任。孚,包含了对未来的期望,所表达的希望是天下人皆相信的。作为居于六五爻心怀天下之志的君王,他要带领他的臣民走向一个美好梦想的未来。在开始的时候,首先要画一个蓝图,这个表达是主动的,是直接的,就是天下人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表达,既有天下人所共有的社会终极目标,比如儒家文化的“大同世界”,也有个人德行的外现,比如如何对待天下人,让天下人看到其“信”的一面,比如说话有“信”,做事守“信”。厥孚,就是指六五爻主动表达他的“信”,诚信地管理天下,期待美好的理想得以实现。有了这样一个做法和目标,与天下人的关系就是“交如”。交,结交、交往,表示居于六五爻之位的君王和天下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往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交好”。君王的做法是交好的,臣民自然也会这样做。君王主动用“信”来治理天下,那么臣民也会表现出“信”来,与之相呼应。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象传》说,“厥孚交如”,就是“信以发志也”。信,对应的就是“孚”。以,能够。发,对应的是“厥”,即发布,表达。志,包括六五爻的心思、情感、打算和理想。信以发志也,用诚信面对天下就能够表达他想做的一切。由此可见,一个真正能富有天下的君王,他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用自己的“信”,带动天下的“信”,即所谓“国无信不立”。

《子夏易传》的解读,“以柔德而居主位,虚中孚诚,民亦奉其诚也”。柔,温和、温顺。德,德行。柔德,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用水的德性来解释,显然是不妥的。世间万物之“性”,皆源自天性。万物之“德”,皆始于天德。天德与地德相应,一刚一柔,于是就成全了万物的德性。这里的“柔德”实际上指的“大地之德”。从字义来说,是温和的德行。大地之德,能够容纳一切,能够承载万物,这就是居于六五爻之尊贵之位的君王,具备了引领天下人的德行。以柔德而居主位,意思就是拥有包容天下的大地之德,并且居于领导天下的尊贵之位。六五爻这样的君王,一是拥有其“德”,二是居于其“位”,即德能配位的道理。

虚中孚诚。虚,本义是空无所有,即空虚、空着。引申为谦虚。中,内部,内心。虚中,即内心谦虚。这是六五爻的柔德所表现出来的,他的内心也是谦虚的。泽山咸卦的《象传》说“君子以虚受人”,君子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地前来,是因为你具有谦虚包容的德行。当来者感受到你的谦虚包容后,他自然会留下来和你一起发展事业。具有了内心的谦虚,表现出来的就是“孚诚”。孚,诚信,获得他人信任。代表一个人做事诚信。诚,信守诺言的,真心实意的,即说实话。代表一个人言而有信。从“德位”的“以柔德而居主位”,到“行为”的“虚中孚诚”,其结果就是百姓的相应,“民亦奉其诚也”,百姓也会恭敬地接受六五爻所说的真心实意的话,也会如此去做。

威如,吉。“厥孚,交如”是管理天下的开始,要想使得事业的长久,那就需要遵循一贯的法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或者制度,其背后是私心,并非天道之德的仁心,自然是不会长久的。那么,永恒不变的法则就是天道。威,《尔雅·释言》:“威,则也。”即法则。威如,就是说你拥有了天下,必须有一个不变的法则屹立在那里,大家都来遵守,这样做了,你的国家才会有吉利的结果。爻辞并没有说这个法则是什么,我们学习六十四卦是从乾坤二卦代表的天道、地道和人道而来的,表现在社会中的就是君臣之道和夫妻之道。因此,“威”所代表的就是天道法则。《象传》解释 “威如之吉”就是“易而无备也”。有了天道法则和地道法则,人道法则表现出来的就是“易”。易,和悦。容易接近,容易亲近。备,《说文》:“备,慎也。”即谨慎。一个具有大地之德的人,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和悦,谁都可以亲近他,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我们看多少君王居于此位,如履薄冰,必有诚惶诚恐的不安心态,其表现就是“备”之谨慎。当你能和悦地面对天下,就没有了这种谨慎的心理。易而无备也,一个讲规矩的人,很容易亲近并且不会表现出谨慎行事的拘谨和刻意。

《子夏易传》:“志交信矣,何所备乎?故易然,而保其尊。威如,而获其吉也。”我们在这里学习这一爻开始时所讲的“威信”。在风火家人卦的上九爻爻辞中,有“有孚,威如,终吉”。和同人卦的六五爻一样的,讲的就是“信”和“威”。威信,就是讲规矩、守信用。天下的治理,就是立于信,成于威。志交信矣,何所备乎?居于六五爻之位的人,其意志的表现并和他人交往是一种诚信的关系,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还有什么需要谨慎的?这里是说作为上级,如果和下级建立的是诚信的关系,彼此已经相互信任,该怎么说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如果没有了信任做基础,上下级关系就不是这样了。做领导的做事往往容易谨小慎微,说话和做事就会非常谨慎。天下人都明白了君王用“信”来构建一个未来的社会,并且也积极的用自己的“信”来践行,就不需要谨慎小心地做事了,可以放开手脚去推行你的治国之道。

故易然,而保其尊。而,能够。保,保持。尊,尊贵、高贵。一个人的尊贵,并不是靠职位体现出来的,因为很多居于高位的人,并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恭敬。我们所见到的,那些有威严、有霸气的人,的确可以让人顺从,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但是从内心是不服气的。一个内心谦虚,说话做事讲诚信的领导,居于下位的人也会诚信待他,其表现一定是和悦的,让人感觉很容易亲近。只有这种人,才能够保持他的尊贵。所以呀,一个人真正的尊贵,是他内心的谦虚,外在的亲和。我们看看圣人是不是最尊贵的,他们永远不会是怒目金刚的样子。威如,而获其吉也。一个用规则管理团队的人,能够获得吉利的结果。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子夏易传》:“刚居极上,尊柔奉之。可谓上贤而顺,高而得终。履其信也,得其终也。内符於天,与天合德也。则自天佑之矣,何不利焉。”

上九。从一卦之中六爻的变化,第六爻在整卦代表阶段性逐步变化的时候,往往是与原卦本身的含义相违背的,因为到了最后阶段就要向相反的发向发展。但是,第六爻的吉凶也是根据这一卦的含义来判断的,大有卦的上九爻就是吉利的。大有卦的离卦在上,其极处如太阳遍照天下,下卦为乾卦,也代表天道运行福泽天下一样,所以上九爻是大吉大利的。从大有卦的含义最初为财富的拥有,到最终的拥有天下,实际上是大同世界的理想未来。天道运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九州万方,一体教化;万物和谐,天下太平。

从爻位来说,上九爻是比六五爻更进步的阶段,而作为大有卦六五爻以柔德治理天下的阶段,上九爻之治是什么?是天道运行的教化。管理国家的一切方法之上的,就是圣贤之道的教化。一般看来,教化是顺应君权和皇权之下的,教化是为了政治统治。而为了政治统治的教化,往往是愚弄百姓,因为如此的君王并不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之民的,那个朝廷是家天下的。只有在君王代表天下民众利益的时候,这样的教化才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呀,圣贤之道的教化从本质上是居于君权之上的,因为君王更需要圣贤之道的教化。我们再来看六五爻引领的天下,其向上就是上九爻这样的教化作用。我们就理解了天道的运行是刚健的,圣贤之道的教化也是刚健的,没有私心就没有顾虑,就是天道运行生生不息。六五爻为天下民众编织的美好未来得以实现,就是“孚”中的相信未来的部分终于到来了,是完全推行天道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时代是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而已,未来不会有,过去也不曾有过呢?看看当今世界的人类文明状况,我们是很难相信这样的时代会到来的。从人类有限的记忆,我们看得清晰人类文明逐渐衰落的过程,的确可以感受到上古时期的文明气象。

《子夏易传》解释说,“刚居极上,尊柔奉之。可谓上贤而顺,高而得终。履其信也,得其终也。”刚居极上,尊柔奉之。上九以刚健之德居于大有卦的最高之位,尊贵的六五爻尊奉着上九爻。我们怎么理解这里的“奉”呢?对六五爻自己来说,是渴望到来的更加文明的阶段,就是从柔德引领天下到天道运行不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说,天道运行的圣人教化是高于治国理政的法则的。在君王之上,还有奉行天道的圣人。当然,这个圣人也可以是六五爻继续发展的自己,比如尧帝、舜帝和禹帝。可谓上贤而顺,高而得终。上贤,上,通“尚”,推崇有德才的人。顺,行得通,无阻碍,即畅通无阻。奉行天道,推崇圣人的教化,就可以称得上“尚”,推崇有德才的人并予以重用,就能够诸事畅通无阻。履其信也,得其终也。通过实践和奋斗,实现最初所期待的梦想,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履信,就是为了梦想不断奋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过程。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爻辞,同样也出现在孔子的《易·系辞传》里,“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只有与天德相合才能得到上天保佑之吉,没有不是利益的事情。得到上天保佑的前提,是你必须与上天合其德。《象传》说“大有上吉,自天佑也”。大有上吉,即大有卦上九爻之吉,就是因为“自天佑也”,由上天保护。《子夏易传》的解释,“内符於天,与天合德也。则自天佑之矣,何不利焉。”内符於天,与天合德也。符,《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即朝庭授权的信物。朝中信物,汉代的制式是以竹为材,长六寸,切分后可以准确相合。这里指的就是符信。内符于天,强调的是内心有着尊奉天道的符信。比如张载横渠四句中的“为天地立心”,你的心不是天地之心,但是你却有着推行圣贤之道的愿望和理想,植根在你的心中,就像上天交给你的符信一样。你有了这颗心,永远都不要改变它,遇到再大的挫折与苦难,依旧矢志不移。外在的表现呢?与天合德,就是《乾卦·文言传》所讲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你该怎么做,你的所有的行为规范都必须和天德是一致的,因为你行的是天道。则自天佑之矣,何不利焉。由上天保佑你,还有什么不顺利的事情吗?与六五爻相比,六五爻的做法是以柔顺而引领和管理天下,这是在天下人大多数不能顺应天道行事的前提下,所以在走向大有的过程,本身也是教化民众的过程,有圣人之胸怀,有天地之真性情,何愁大有之盛世的到来。上九爻之大有,行的天道之刚健,与天德相合。

Image

王宏杰

河北沧州人。

钟情于先秦诗文,尤其《诗经》之文风。自少年起,喜欢用诗词记录人生足迹,自诩为用诗词记录人生历程的写诗之人。

数十年来,深入研究传统经典,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皆有修学。

研究古今对《论语》解读的版本,采用从“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学路径,“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前后历经九年,完成100多万字的“《论语》溯源”。“溯源”之含义,即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直接回到源头上,去寻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编辑《论语》的本义。对《论语》的注解,不以汉儒以后注解为准确答案,只是作参考,直接回到先秦的语境,参考先秦诸家经典,结合历史进行解读。走进《论语》,自觉:波澜起伏,荡气回肠。

数十年来,深入学习和实践《周易》学问的理论与外用,对传统相学、天干地支四柱学、梅花易数,皆有深入学习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年前,重新解读《周易》,通过“十翼”结合卦辞和爻辞,主要以被后人称为伪书并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子夏易传》为金钥匙,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直接回到源头上,去寻找和发现《周易》的本义和传承,即名曰“《周易》溯源”。走进《周易》殿堂,自觉:开天辟地,惊天动地。

现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东林净土学院儒学课教师、儒学研究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