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接见劳动模范,周总理瞅一人眼熟,毛主席:咱老班长回来了

 泊木沐 2023-12-26 发布于辽宁

1932年农历八月初九,红25军73师219团的一名班长接到了撤离大别山的密令,这位班长的名字叫做李开文,此时他已经35岁了,妻子刚生下一对双胞胎,还坐着月子。

然而,此时上级的命令非常严峻,敌人正如蝗虫般涌过来,部队必须紧急撤退,不得有丝毫迟疑。并且,团长在选人的时候将他特意提拔出来,让他担任团担架一班班长,在未来的突围任务中责任重大。

眼瞅着身上沉重的担子,又看着妻子的眼神,李开文怎么都不忍心和妻子坦白,他舍不得离开妻子,更舍不得孩子们,可为了革命,他又没得选择......

随着时间到来,李开文跟随219团部队从屋后经过,李开文不敢进屋,只是看了自己的房子几眼,就立刻跟着队伍前进。

不过尽管他没有去看妻子,但他的大儿子李锦旭却还是发现了他,立刻跑上来抱着他哭道:“爸,妈妈天天念叨你,等你回家呢。”

这年仅8岁的孩子让人心疼,周围的战友都在劝他:班长,你还是回去看一下吧。但李开文却咬了咬牙,转身离去。

眼见爸爸要走了,李锦旭发疯似的抱住了爸爸的一条腿,死活不让他离开。李开文当场就急了,他担心孩子,但突围的任务更重要,于是不顾一切将腿从孩子的双手中抽出。

由于力气过大,将孩子摔到了地上,孩子只能无助的看着父亲远去,那眼神充满绝望。

李开文知道孩子在哭,他知道妻子也在哭,可他不敢回头,也不能回头,他不知道这一别到底是多久,也许在某一天他会死在路上吧,他只希望妻儿三人能够好好活下去......

就这样,李开文离开了家乡,一走就是17年。

等他再次归来时,这个普通的担架班班长,早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成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朋友,甚至成为了毛主席口中的老班长,还是毛主席暴怒时少数几个能劝住他的人。

那么李开文离开家乡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在撤退的路上,李开文等人立刻遭到了敌人的围剿,士兵们一个个受伤倒下,而担架班则立刻要冲上前去挽救他们的性命。

李开文很着急,也很拼命,他带着众人挽救了好几位战士的生命,每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抬着受伤的战士们前进,连脚都磨出血泡了都不自知。

可这还没完,有一次他们遭遇敌机的空袭,有数十枚炮弹落在了担架队中,为了保护队友,李开文当场被炸盗,被埋在了碎石堆里面。

众人还以为他壮烈牺牲了,赶紧将他从碎石堆里挖出来,但万幸的是,虽然昏迷不醒,但即将下葬的时候他又活了过来。众人对此,啧啧称奇,认为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开文大难不死后就被调入到了炊事班,来到炊事班后,他就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那是1935年8月,部队已经走入了草地,身为炊事班的班长,李开文每天就琢磨着如何给士兵们解决吃饭的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有米下锅,后来只剩下青稞,再后来就只能挖野菜了。物资越来越少,炊事班的压力越来越大,到了最后,连做饭的柴都没了,因为草地都是湿的,根本无法做饭。

面对这一困境,李开文却创造了奇迹。

根据资料记载,李开文所在的团中,每到宿营时,他的军灶总是第一个升起炊烟,以至于后来大家将他的军灶称之为“全师炊事班的火种”。

可是在李开文创造奇迹的同时,大家又惊讶的发现,李开文变得更加面黄肌瘦了,而且肚子开始浮肿起来,以至于到后来连走路都走不动道了。

刚开始大家以为他得了浮肿,但到了驻地后,他却能快速的“消化”下来。

直到大家实在忍不住对他仔细盘查,才知道:原来李开文居然将湿草捂在自己的衣服里面,捂干了以后用来引柴,如此才有了第一缕炊烟的传奇。

毫无疑问,李开文的举动足以让人敬佩。

长征结束后,李开文又被调入到中央红军,成为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之后又被调往中央特造班班长,专门负责给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等几个中央首长做饭,而这一干就是10多年。

在这一过程中,李开文结识了毛主席,两人有了不解之缘,二人的相识是相互的。

首先是李开文的杰出表现,当时李开文上任时发现伙食费开支巨大,于是他带头不吃中央小灶,节衣缩食,专门供给中央小灶,如此解决了开支问题,而且还提高了中央首长的伙食,此举得到了李富春的高度表扬。

除此以外,李开文还十分注重毛主席的饮食安全,凡是毛主席的饭菜都要由他亲口尝过才送给他。有时,毛主席在办公室忙的忘记吃饭了,他也是看着警卫员把饭菜端给毛主席,否则绝不罢休。

还有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这个爱好也被李开文拿捏住,他常常给毛主席做红烧肉烧法,还特别有讲究,使得红烧肉成为毛主席最爱的保留节目。

对于这个优秀能干的炊事班班长,毛主席对他也是非常慈爱。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亲自推荐他当选了劳动模范。

有一个寒冷的冬天,李开文去窑洞给毛主席送饭,毛主席见他穿的单薄,于是就把一件羊皮背心送给了他,这一举动则让李开文泪流满面。

随着两人关系的熟络,毛主席也常和李开文开玩笑,例如毛主席就曾经说:老班长是我的顶头上司,结果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不过毛主席这话其实也并非虚言,有次毛主席和任弼时在饭桌上讨论工作,双方讨论的急了眼,毛主席急性子发作,甚至还发了火,大家都不敢去劝说。

反倒是李开文走上前去说道:“你不要发脾气,这样不好。”这话还真有效,毛主席果然接受了他的劝告。

总而言之,李开文和毛主席就这样有了缘分,他也成为了毛主席口中的老班长。

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和毛主席依旧对他很优待,曾推荐他去当天津冰糖厂厂长,但却遭到了李开文的拒绝,他执意回到小山村里面当粮库主任。

这里得提一句,李开文回家的时候,当初妻子生的那对双胞胎已经饿死了,而他的妻子也在误以为丈夫牺牲后带着儿子改嫁了。

对于这一结果,李开文的内心无比悲痛,但他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继续干革命。1956年,李开文又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被邀请去北京授奖。

来到北京后,在人民大会堂他见到了李富春,李富春连忙说着:“老班长回来了。”周总理也对毛主席说:“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毛主席看到后,自然也是高兴万分,他紧紧握着李开文的手,风趣地学着安徽话对他说:“咦,咦,模范啊,照,照。”

看着毛主席丝毫不见外的模样,李开文的双眼不由得再次湿润了,他和毛主席一起聊起天,毛主席还请他吃了饭,期间还送给他一双大皮鞋。

在会议结束后,李开文没有任何迟疑,依旧回到了山村,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他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亦如长征时延安时一样。

1992年2月,这位传奇老人离开了人世,而他的长征故事和毛主席的过往也被历史档案所记载,为后人所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