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北京劳模大会,周恩来低声对毛主席说:老班长今天也来了

 赶潮老兵 2023-04-05 发布于福建

有句俗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尽职尽责。在新中国的奋斗过程中,毛主席身边有很多出色的外交人才和军事人才,这些人物都大名鼎鼎,有很多广为人知的事迹;但主席身边其实也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鲜为人知,但却仍旧做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同样值得人们铭记。

1956年,一位穿着黑色短棉袄,脚穿破旧布鞋的老人走进了大会场。而他刚进来没多久,周总理就关注到了他,立刻提醒毛主席说“我们的老班长来了”。

这位老班长名叫李开文,是一位老红军。毛主席听到周总理的话后,当即嘱咐周总理开完会一定要见见老班长。

部队上的班长很多,为什么李开文能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特别关照呢?

这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文章图片1

李开文,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在20世纪初,这里是安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苛捐杂税、兵连祸结让很多人从八九岁就开始下地干活,即便是一辈子勤勤恳恳却依然要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李开文家也不例外,为了生活下去,他只好给地主当苦力,受尽了地主的羞辱和欺负。也正是因此,在他的内心有了强烈的反抗意愿。然而当时大家都是这种生活,也都没办法改变。

直到有一次他进城给人帮工干活的时候意外得知了红军的消息,得知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后,他果断决定寻找红军。

文章图片2

1929年是他人身的一个转折点。他在家乡大别山找到了红军队伍,尽管已经31岁但他还是坚定地参军了。

考虑到打游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他一直没敢把参加红军的事情告诉家人,害怕家人因此担惊受怕,也担心万一被抓了,家人只要不知情,或许也能不被连累。于是连续三年里,他一直在“悄悄参军”,但当兵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在一个地方不动。

1932年,敌人开始对大别山发起围剿,为了保存实力,上级决定离开大别山。此时的他也面临一个选择,究竟是留下还是跟着大部队走。

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跟着大部队走。但考虑到当时自己的妻子正在坐月子,如果告诉妻子难免会让妻子担忧,同时也动摇自己的决心,于是,他不得不选择了不辞而别。

文章图片3

在离开老家后,他跟着部队一路上顶着枪林弹雨前行,虽然他不是前线作战的士兵,是担架队的班长,但也要经常冲到阵地上抢救伤员,不少同志都牺牲了。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一枚炸弹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炸响,导致他耳朵严重受损,直接导致双耳失聪。听不到声音,也就不适合再当担架队班长了,上级领导经过讨论,让他去炊事班工作。

但如果在食材丰富的地方当炊事员,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可红军长征路上一直在穿山越岭,走的是不毛之地,粮食和蔬菜很难找到,尤其是在过草地的时候,甚至连烧火的木柴都找不到。

文章图片4

草地的草湿度都太大,不容易点燃,而为了能够便于给战友们做饭,他就把大量的草集中起来塞到自己的衣服里,一边走,一边用体温烘干这些草,待到驻军休息的时候点燃,这件事感动了不少战士。

长征胜利后,李开文被安排到中央组织部炊事班工作,担任特灶班班长,直接负责中央领导的饭菜。他为此激动地晚上睡不着觉,这也充分说明了组织对他的信任。

起初他还担忧领导们不好说话,后来他发现毛主席和周总理人都很随和,也开始放宽心干活。但是在特灶期间,他发现伙食账本开销越来越多,而事实上领导们的伙食费比例其实不到三分之一,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吃走了”。

为了省出更多的钱,改善领导的伙食,为此他召集大伙开会,带头不在特灶吃饭,这件事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表示“还是老班长有办法”。

当时延安地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同时由于毛主席经常连夜工作,因此也必须要做好健康保障工作,而为了改善主席的健康,李开文总是想法设法的找一些肥肉,隔三差五的做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

还有一件事,令毛主席泪流满面,终生难忘。

抗战胜利后内战很快打响,蒋介石也下令胡宗南部对延安发起重点进攻。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形势,同时也是为了大局,毛主席等人紧急撤离延安。

但由于部队走得太急,导致炊事班储存的腊肉和咸鸡蛋还在窑洞里,但组织上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又不允许大家冒险回延安抢救物资。

于是李开文半夜悄悄潜回了延安,拿回了腊肉。主席看到饭桌上居然还有腊肉,立刻询问是从哪里找来的。得知是老班长冒险回去拿的,主席非常担心也很生气,当即表示这饭菜吃不下去。

看到老班长李开文伤心了,才改变了态度,说大家不要辜负老班长的心意,含泪吃完了饭。

新中国成立前夕,老班长李开文被送往了机关干部培训学校学习,以期毕业后委以重任。

但是在毕业后,他却要求回家乡工作,拒绝了天津糖厂的厂长职务。尽管毛主席和周总理再三挽留,劝他留下,可他却仍旧推辞机会,希望能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志。实在没办法,也只得安排他在老家的粮站当了个站长。

就这样,李开文与周总理、毛主席等人依依惜别。

这在“明眼人”看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可李开文却甘之如饴。即便是在家乡这样一个小粮站上,他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并成为了劳动模范。

1956年,他作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模来到北京参会。会上周总理一眼就看到了这个为他们掌勺的老班长,也就有了他与毛主席的耳语。

而在会后,毛主席派人把他接到家里,几人攀谈一番好不快乐。毛主席在眼见老班长衣衫单薄,还执意送给了李开文一件大衣和一双皮鞋。

不过,李开文对毛主席赠送的皮鞋、大衣却是始终不舍得穿,一直珍藏。

1992年,94岁的李开文去世。纵观他的一生,虽然没有立过什么特别大的功劳,但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光发热、兢兢业业。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感动了主席和总理,他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