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年毛主席与故人中南海重逢,故人热泪盈眶,毛主席开口就“骂”

 古稀老人赵 2022-09-15 发布于北京

1956年底,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等待一位故人的到来。

故人出现,见到毛主席情绪激动,热泪盈眶,毛主席先是喜笑颜开,随即突然变脸,皱起了埋头,来人走到他眼前,毛主席开门见山就“骂”起来:“老李啊,你穿得太少了。”话语中满是关怀。

他口中的老李,是曾跟随他十余年的“红色大厨”——李开文,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他们有十余年的相伴之情。

文章图片1

图|毛主席

红色大厨

安徽省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而,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比毛主席小4岁的李开文就出生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

李开文自幼就过着苦日子,16岁时的他就种地、烧窑、卖苦力,靠着辛勤的劳作,李开文养活一家人。1929年,李开文32岁,是4个孩子的父亲,一家人日子平淡简单,按道理,他该这样守候在家人身边,过完平凡的一生,但李开文没有这么做。

他选择参加红军队伍,由于年纪大,文化水平低,李开文一开始在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当班长,后来又当上炊事员。

文章图片2

图|红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蒋介石不断对红军发起“围剿”,企图破坏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战士展开艰苦曲折的游击战斗,数次粉碎敌人进击。

1932年秋,李开文所在的红军队伍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开拔。大家立刻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李开文虽然个头不高,但为人忠厚,还有一把子力气,于是就被挑出来,担任红军担架兵。

队伍路过他家门口时,李开文来不及,也舍不得进家门,他害怕和家人含泪告别的场面,年幼的儿子李锦旭却发现了他。

儿子跑到他身边,哭着喊着让他回家,李开文强忍不舍,狠下心将儿子踢开,从此跟随红军队伍离开金寨,离开家乡,离开亲人。

队伍时常会遇到敌人伏击,常常要不停冲锋,李开文从来没有摸过枪,但始终奔走在最前线,一旦发现战友受伤,他要立刻用担架,将战友抬走,行进的道路上,李开文几乎每天都是负重前行,他的草鞋早已磨破。

队伍行至汉中时,遇到敌机轰炸,爆炸声不绝于耳,地动山摇,沙土横飞,炮弹正好落在担架队中,李开文瞬间被埋在土里,不得动弹。

等敌机飞走后,战士们赶紧把他从土里扒出来,彼时李开文身体没有任何反应,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将他放在一边,准备妥善安葬。

文章图片3

图|李开文

一位与李开文交好的老乡不相信这个噩耗,老乡直奔死人堆,在李开文面前痛哭流涕:“李班长,我是你老乡,你可不能就这样走了啊,我还要跟你奔一条活路呢。”

老乡一边哭,一边将手指头伸到李开文的鼻子下面,试探他还有没有气,让老乡惊喜的是,李开文还有微弱的气息。

他赶紧狂奔到队伍里,告诉大家这一消息,并找来小半碗米汤,给李开文喂下去,团长也为李开文高兴:“这小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这下,李开文不是抬担架的人,而是躺在担架上的人,队伍来到四川省通江县,李开文被送进医院。

因为被爆炸声震到,他的耳朵受了伤,但身体没有大碍,因为行动不便,他就一点点锻炼,从地上爬,扶着墙走,后来一点点好起来。

他在医院住了近一年的时间,想奔赴战场的信念愈发强烈,出院当日,他告诉团长:“给我一支枪吧,我要当个真正的战士。”

“你早已经是个真正的战士了。”团长笑着说道。

由于双耳伤残,李开文不能上前线杀敌人,团长说:“你就去烧饭吧。”李开文沉默无言,顿了一会儿说道:“只要能留在部队,就好。”

团长看他回答得很勉强,皱起了眉头,李开文生怕自己不能留在红军队伍,赶紧大声说道:“要得。”这是他才学会的四川话。

1935年,李开文成为一名红军炊事员,掌勺战士们的伙食。这一年,红军开始过草地,作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李开文也进入草地。

文章图片4

图|红军过草地

众所周知,红军过草地面对着极大的艰难困苦,脚下的沼泽地泞泥不堪,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彻底吞没,许多战士倒在沼泽地里,便长眠于此。

此外,草地区域气候恶劣,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大雨滂沱,一会儿又是满天飞雪,所以枯草虽多,但全都裹着雾气,湿漉漉的,没办法用来生火做饭,“饥寒交迫”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那段时间,战士们都注意到,作为炊事员的李开文肚子开始涨起来了,过草地时步履蹒跚,大家都很担心他,但一到了营地,李开文又恢复正常,一上路,他肚子又浮肿起来,众人开始疑惑不解。

同在红军队伍的康克清、蔡畅也十分好奇,李开文到底怎么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为了能准时开饭,不让战士们饿肚子,李开文总是将一堆湿漉漉的枯草拧干水,然后揣在衣服里,用体温捂干,所以他的上半身看上去总是鼓鼓的。

等到了营地,枯草被捂干,正好能用来烧火做饭取暖,就是靠着李开文的这种付出,战士们才能有火烤,有饭吃,他的精神实在叫大家感动,康克清、蔡畅止不住热泪盈眶。

文章图片5

图|林伯渠、毛主席、朱德、周恩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表现优异的李开文从红四方面军被调入中央红军,不久后又被派往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任中央特灶班班长。

当时在中央特灶班吃饭的,都是德高望重的中央领导人,不仅有毛主席,还有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领袖。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天会给毛主席掌勺,与毛主席有如此亲密的接触,更没想到,他在毛主席身边一干,就是十余年。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顾不上吃饭,不准时吃饭成了毛主席的生活常态,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敢在毛主席忙碌的时候打扰他。

文章图片6

图|毛主席

有一年寒冬,李开文在特灶班做好了饭,各位领导人的饭菜都被秘书取走了,偏偏毛主席的秘书一直不见来,李开文把饭菜热了又热,还是等不来人。

李开文担心,直接端着热好的饭菜,走到毛主席的窑洞,刚进门时,李开文人禁不住打了个冷战,天气实在太冷了。

毛主席原本在伏案工作,见李开文进来了,立即停下笔,关切说道:“老班长,我看你啊,穿得太单薄了。”

“不冷,不冷,我习惯了。”李开文赶紧接话。

毛主席站起身来,从自己屋里拿出一件羊皮背心,要给李开文穿,李开文一直拒绝,毛主席坚持给他穿:“叫你穿上就穿上,你个小,我个子大,抗冷。你老班长要是冻病了,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那道我最爱吃的菜了。”

李开文实在拗不过毛主席,只好将羊皮背心穿上,听到毛主席说喜欢他做的饭菜,李开文来了兴致,和毛主席闲聊起来:“主席,我做的哪样菜,你说最爱吃?”

“当然是红烧肉了。”毛主席笑着回答。

短短的几个字,让李开文充满成就感,也愈发有动力,毛主席忙里偷闲,总算吃上了饭,而李开文也近距离地了解到:毛主席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等回到特灶班后,李开文发现一位小战士穿得也很单薄,就将毛主席给的羊皮背心脱下来,给了那位小战士,关爱友善的精神就这样传播开来。

文章图片7

图|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抗日期间,国民党蒋介石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延安的物资、粮食都十分紧缺,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高瞻远瞩,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带领大家一同开荒。

中央特灶班的同志们要做好开荒的后勤工作,不仅要备好饭菜,也要去地里送茶水,去干活开荒,李开文双耳残疾,每次快走到地里,毛主席看见他,就大喊:“聋子,饭烧好了吗?”

“好了,可以收工了。”李开文喊道,每到这时,毛主席就喊大家:“收家伙,吃饱了肚子再做。”毛主席和李开文熟悉了这样的模式。

后来活越来越繁重,为了照顾年纪偏大的李开文,特灶班里的小战士们就让他留在班里,其他人都去地里干活,李开文除了烧水做饭,给自己找了个新的活干:打草鞋。

他有空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打草鞋中,因为耳朵不好,所以别人聊天也不会影响他,他打的草鞋质量很好,打好后就把草鞋一筐筐送到战士们手里,给大家穿。

文章图片8

图|毛主席、周恩来、朱德、陈云

那时候毛主席、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领导人都穿过他打的草鞋,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年纪小,十分可爱,李开文就给小李讷也打了一双,鞋面上细心地配了两朵小红花。

年幼的李讷穿着小草鞋,蹦蹦跳跳,开心极了,毛主席看着女儿笑:“你还不快谢谢李伯伯。”

李讷听话,跑到李开文面前,给他鞠躬,乖巧地说:“爸爸要我谢谢李伯伯,你是李伯伯吗?”她一句话把大家都给逗笑了。

这一年,李开文的勤劳努力、踏实肯干得到战士们的一致认可,他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在上千人的大会上,李开文接受表彰。

毛主席亲手将一面白布毛边的奖状授予他,憨厚的李开文激动万分,脸涨得通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在旁边鼓励他:“没事,老李,你想说啥就说啥。”

李开文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道:

“我没做出什么样子,人民过奖了,我往后一定拿出成绩来......”

这一句话说完,他嘴里再也蹦不出话来了,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紧张,带头鼓掌,所有人也都鼓起掌来,这天的李开文紧张、激动、兴奋、忐忑,也为自己的表现懊恼不已。

文章图片9

图|李开文所获奖章

李开文一直在按照他说的话在做事,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儿是否还活着,便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战斗中,一心为了领导人能吃好,一心为了革命能够胜利。

部队撤离延安时,李开文甚至为了能让领导人吃好,冒险返回已经被胡宗南占领的延安,寻找食物,毛主席知道,批评他不顾危险。

看着李开文辛苦付出的模样,毛主席还是告诉大家:

“大家都吃吧,吃吧,别辜负了老班长的一番心意。 这可是老李和两个战士豁出性命讨回来的。吃吧,吃了有劲,争取一年收复延安!”

从长征结束,到撤离延安,李开文在毛主席身边待了十余年,毛主席始终这样理解他,待他好,李开文对这位领袖充满敬意。

中央机关撤离陕北后,前往西柏坡,李开文并未随军去西柏坡,他离开毛主席身边,离开特灶班,接受组织安排,前往中央干部文化学校学习。

和毛主席分别前,李开文专程去见毛主席,向他述说自己的不舍,作为男儿郎,他强忍着眼泪,不让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来。

毛主席握住他的手,一直没有放下,他鼓励李开文:“你到先进学校学习, 等革命胜利了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没文化不行啊!”毛主席还告诉他:“你有机会就要来看我啊。”

“要得,要得。”李开文的声音已经开始哽咽,想表达不舍的话语太多,以至于到最后像颁奖那时一样,他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从此,李开文与毛主席各自奔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文章图片10

图|毛主席

久别重逢

时光一晃到1949年,毛主席带领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革命胜利,迎来新中国的成立,人民都过上安稳、和平的生活。

而此时的李开文也从中央干部文化学校毕业,中央群工部部长李维汉告诉老熟人李开文:

“李开文同志, 组织上考虑你过去吃了太多的苦, 现在就给你安排一个'甜’的工作。决定派你去天津,当糖厂副厂长。”

以前中央特灶班只有七个人,李开文做的是自己擅长的做饭,可天津一个糖厂就要上千人,李开文担心自己无法担此重任。

他向李维汉争取,自己想回家,哪怕妻儿已经被国民党部队杀害,他也要回家乡去,李维汉无法说服李开文,只好同意他的想法。

文章图片11

图|李开文在金寨县的故居

北京一别,不知来日何时才能再重逢,这是李开文心中所想,于是在返回家乡安徽前,他专门去见了毛主席一次。

毛主席关心他:“为什么不去天津糖厂呢?”

“天津糖厂的糖甜, 也没有家乡的水甜。”李开文回答。

毛主席没有劝他留下,他了解李开文想“叶落归根”的心,所以只是告诉他:“回去就回去吧,你要经常写信来。 到哪里都要记住了,你是从中央出去的。”

就这样,李开文回到家乡,妻儿还活着,只是生活所迫,妻子为了生存下去,带着孩子改嫁,不过改嫁的人已经去世,李开文毫不犹豫将妻子接回了家。

在去找妻子的路上,李开文注意到响山寺附近十分清净,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到家乡附近的响山寺粮站工作。

金寨县委领导不解,他坚持表示:“我当了半辈子炊事员, 后半辈子就让我还同粮食打交道吧!”最后,李开文得了个“响山寺粮站站长”的头衔,从此兢兢业业。

文章图片12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他还是保持着和以前一样的认真、踏实、努力,1956年底,李开文被当选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

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模范人物齐聚北京,参加会议,这也是李开文时隔几年后,再度来到北京。

会议主席台上,都是他熟悉的面孔,毛主席、周恩来如今都是日理万机的领袖,周恩来总理先看见了他,随即将此消息告诉毛主席。

毛主席很高兴,直接表示:“故人来了,我是一定要见的。你派人通知他,会议结束后到我这里来一趟,我要请老班长到家里吃顿饭。”

文章图片13

图|毛主席

两天后,在蔡畅的陪同下,李开文受邀来到中南海丰泽园,他穿着单薄的黑色小棉袄,一双破旧的黑布鞋,在这个寒冬,显得尤为单薄。

毛主席看见他第一眼,先是喜笑颜开,随即皱起了眉头:“老李啊,你穿得太少了。”

“主席,不冷,我一点都不冷。”此时的李开文完全沉浸在重逢的激动与喜悦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寒冷。

毛主席叮嘱身边警卫员,给李开文找来一件皮大衣、一双毛皮鞋,好像回到了许多年前延安的冬天,毛主席坚持让他穿上,李开文推脱着不穿,最后实在拗不过毛主席,李开文一句“好,我穿上。”最后乖乖就衣服穿好。

他们坐下来,一同回忆当年在延安的往事,毛主席问:“聋子,你在特灶班呆了十多年吧?”

“我从中央组织部炊事班调到特灶班以后,干了十一年。”李开文回答。

毛主席又问:“现在快六十了吧?”

“明年整六十。”李开文回答。

笑容在毛主席脸上绽放开来,他高兴地点头:“你这是当年'大生产运动’的老英雄,又当上了新劳模,老当益壮,又立新功啊!”眼神中满是对这位老友的赞赏。

文章图片14

图|李开文向青年人讲述革命经历

与毛主席相见后,李开文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家乡,他身上的皮衣、皮鞋被县展览馆借走,用于办“建国十周年成就展”,办完后将皮大衣留下,只把毛皮鞋还给李开文。

李开文很珍惜这桩皮鞋,好像它是与毛主席感情的联结,后来遇到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李开文见他穿着单薄,鞋子都烂掉了,忍痛将自己视若珍宝的皮鞋送给他,将伟人的关爱传承了下去。

李开文的晚年过得很简单,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听此噩耗,痛心疾首。1992年春,李开文在家中逝世,临终前,他嘴里念念有词:“毛主席、周副主席、蔡畅大姐,你们来接我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