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3年,乾隆给英国国王的回信,全文傲慢自信,不想埋下百年祸患

 走近历史的馒头 2023-12-26 发布于美国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最自信的皇帝。他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天下第一,无人能与之匹敌。他曾经说过:“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这句话,可以说是乾隆皇帝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对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自负的皇帝,却在1793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给中国带来了一场百年屈辱。
 
那一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了一支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使团,前来中国祝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同时也希望与清朝签订通商条约,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科学仪器、工业产品、武器等礼物,以及一封英国国王的亲笔信,向乾隆皇帝表达了英国的诚意和友好。
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中国,绝对是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一直是欧洲人向往的地方。中国的文化、艺术、科学、哲学,都曾经引起过欧洲人的赞叹和敬佩。甚至一切来自于中国的物品都已经成为上流社会争相追捧的紧俏货,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香料,都曾经引起过欧洲人的疯狂和贪婪。    
 
中国的市场,是所有欧洲国家惊叹和垂涎的目标。只要能拿下中国市场,那绝对可以笑傲江湖,英国人也不例外,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他们想要了解中国,想要与中国通商,想要从中国获取利益。
英国人的想法挺好,可根本求告无门,当时清朝对外贸易的政策,是十分保守和封闭的。清朝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不需要与外国人进行贸易,外国人只能以朝贡的方式,来向中国皇帝表示敬意和臣服。清朝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的十三行进行贸易,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清朝不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自由活动,不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商馆或使馆,不允许外国商人与中国官员直接接触,不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境内传播宗教或思想。清朝对外贸易的原则,是“有求于我者,随其所欲;无求于我者,不与往来”。
马戛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后,很快就发现了清朝的这种态度。他们试图与清朝官员进行谈判,提出了一些请求,如:允许英国商人到浙江、天津等地经商;照俄国之例在北京开设英国仓库,为其储存货物;允许英国在北京开设使馆;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小岛,供英商使用;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州;确定船只关税条例,不得随意征收杂费等等。    
 
这些请求,无一不是对清朝的挑战和侵犯,无一不是对清朝的法度和体制的更张。清朝的回答,也是断然拒绝。乾隆皇帝对这些礼物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这些都是英国人向他朝贡的物品,是他应得的。
他对英国国王的信也不屑一顾,他认为英国国王是一个远在重洋的小国之君,不配与他平起平坐。他对马戛尔尼使团的请求也一概拒绝,他说:“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他还亲自写了一封回信,给英国国王,信中充满了傲慢和轻视,他说:“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他还说:“尔国王既远涉重洋,倾心向化,即当永守尔国之法,不得擅自妄为,以致生乱。”写好回信后,乾隆皇帝就命令马戛尔尼使团立即离开中国,不要再来打扰他,后来可能觉得对外邦使者有些苛刻,随即传出口谕命人带领使团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算是遍赏中华大好时光。心意倒是确实不错,可却给了洋人探听清朝虚实的机会,随着马戛尔尼一路南下,逐渐认识
到,清朝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强大,百姓困苦,生产力落后,整个中华大地根本没什么工业化的影子。    
 
乾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随意的一通安排,为清朝带来了百年屈辱。当时的英国,可是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足以笑傲欧洲大陆,这封回信,无疑是对英国的一种侮辱,也是对英国的一种挑衅。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收到这封回信后,十分愤怒,他决定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措施,以维护英国的尊严和利益。从此,英国开始了一系列的侵略和战争,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压迫,使中国陷入了一场百年屈辱的深渊。    
 
如果说乾隆皇帝的回信是一颗导火索,那么鸦片战争就是一场爆炸。1
840年,英国为了强行向中国输出鸦片,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军队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最终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偿巨额赔款,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华设立领事馆,废除广州十三行,准许英国在华自由贸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屈辱。    
 
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反而趁火打劫,联合法国、美国、俄国等国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割让更多的领土,赔偿更多的赔款,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在华办理教会、学校、医院等机构,允许外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租界权等特权。
这些战争和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尽的苦难和屈辱。    
 
乾隆皇帝的一封回信,引发了一场百年屈辱,也唤醒了一场百年觉醒。在外国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抵抗,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最终在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乾隆皇帝的一封回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的一次深刻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盲目自大,不能闭关自守,不能轻视外来的挑战,而要开放眼界,学习先进,增强实力,保卫国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使中国人民永远享有尊严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