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这才是真实的《祭侄文稿》,深藏敦煌1000多年,揭露颜真卿书法不传之秘,可惜被法国据为己有!

 墨品书法网 2023-12-27 发布于北京

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是“书圣”,是唐太宗李世民口中“尽善尽美”的代表人物,也是最受古代帝王推崇的书法家。不过王羲之并非无法超越,对他的批评之声也一直存在。

唐代张彦远直言:“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韩愈更是批评:“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这是国内书法家的看法。岛国日本推崇唐人,认为颜真卿水平就在王羲之之上,并用“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王羲之神话的崩溃”来称赞他。

颜真卿是书坛“亚圣”,打破了唐代初期书坛弥漫的妍美之气,以雄健高古的笔法,开辟新的风尚。《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则是“天下第二行书”。

两件作品前者以潇洒流美著称,后者则是以纵笔豪放、气势磅礴惹人心魄,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相较于《兰亭序》历来存在真伪之辨,《祭侄文稿》就显得“靠谱的多”。此作写于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得知侄子颜季明头颅被找到,悲愤之下完成。

《祭侄文稿》递藏有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1900年时,人们还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祭侄文稿》手稿残卷,相比于台北藏本,这件残卷书写更为真实自然,它揭露了颜真卿书法的“不传之秘”,将篆籀笔法、折钗股、屋漏痕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

此作用笔逆锋而起,中锋而行,收笔沉着到位,转折处以圆弧代替转折。《祭侄文稿》点画纵放之中不失厚重质感,中锋用笔,横轻竖重、撇轻捺重,都在增加篆隶古意。

结字奇宕多变,因势赋形。卷中批改、重写也值得好好推敲,纵观这一残卷,篆籀气十足,雄秀之气即使是王羲之也写不出来。

在这件文物中,我们还能看到书写者练习《兰亭序》的痕迹。作为一件书法草稿,它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专注于将用笔的变化、衔接书写到位,这对我们学习笔法至关重要。

可惜的是,这卷《祭侄文稿》出土时正值清末,朝廷无力保护这些文物,它被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带回国内,至今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物编号为4764。

这件作品是我们学习颜真卿书法最为真实、自然的一卷,值得我们好好临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