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杂谈)基于气机升降去解构从黄芽汤到天魂汤的辩治

 新用户76602598 2023-12-27 发布于湖南

蓝月提示:

健康靠自己 生命属于你  

检查不成病 千万别侥幸

异常小指标  生病慢悄悄

耐心学一点  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提示:应托管会员的申请,其亲属和家人有健康管理诉求,苦于没有抢报到众筹公益价格的健康托管,特推出会员引荐单次健康管理咨询服务,第一次咨询有效时间为30分钟,收费300元,(出具健康管理方案),第二次咨询400元半小时(含调理方案),第三次500元半小时(含具体调理方案)每人仅限三次,三次后可以申请待定升级公益众筹健康管理托管会员!

中气为人身之本。中气和则左能升,右能降,上下左右,归于平衡。黄芽汤养中气,为升降之枢机。

黄芽一词源自《周易参同契》中的“阴阳之始,玄含黄芽”,意为生机之象,充满生机之意。人身分阴阳,阴阳之内玄含生机,蕴含身体需要充满生机之味,故而黄芽汤出现。“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宜黄芽汤

阴阳之始与中气



图片

       阴阳之始,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生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到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



图片

      中气衰,升降窒,清阳下陷,浊音上逆,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 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故“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音上逆”宜黄芽汤

图片

图片

清代大医黄元御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医家,他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非常高明。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四圣心源》可谓其巅峰之作。

一、黄芽汤

在《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中气》里,黄元御讲:“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

并立黄芽汤,其方:人参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二钱,干姜二钱,煎大半杯,温服。

二、黄芽汤方解

人参:“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兼能养胃补脾。我们都知道,人参能补元气。元气是生命的最根本之气,有元气则生,失元气则病。另外,人能还能补五脏、安魂魄,其功甚大。

甘草:味甘,入脾、胃两经,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补益中焦脾胃,养育四旁。黄元御称其为“交媾精神之妙药,调剂气血之灵丹”。甘草健脾益气,同时养中,配合人参干姜养中效果最好。

干姜: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干姜辛温不燥,消纳饮食,暖脾胃温手足,脾阳虚的人最适合于干姜。临床所见,若四肢冰凉,兼见手心出汗的,就是脾阳虚,就当用干姜。但肾阳虚用干姜不行,需要用附子。

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比白术利水渗湿更好,而且不焖燥,力甚平和。我临床上治脱发属于湿浊偏盛者,常嘱病人用茯苓研细粉常服,疗效甚高。而且服后心不慌,排尿快。

四药合用,药物配伍简单,却能直中病机。黄芽汤健中气,运脾胃,扶阳抑阴,使生机勃发,阳根有力。

我的理解是:此方纯粹以养中气为目的。那么,何为中气呢?中气就是脾胃之气,是脾胃对饮食消化的转输和升清降浊的能力。人能活着,依赖气机的左升右降。上部之气由右降,下部之气由左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这样就形成一个整体的圆运动。黄芽汤能让中气旺盛,使气机上下升降功能正常,这样人就会处于动态的平衡,五脏和谐而无病。

图片


黄芽汤的类似方

黄芽汤的组方共有四味药:人参、甘草、茯苓、干姜。分析此四味药,包含以下三个药方:理中汤、四君子汤、肾着汤。

理中汤有白术,白术性偏温燥,属于艮土,久用有伤阴之弊端,黄元御把白术换成茯苓,茯苓性平和而不燥,应于坤土。而《金丹大成集》中就有“黄婆乃坤土”的论述,故取名黄芽汤。

四君子汤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等症。常服能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考虑四君子汤有茯苓,能健脾利湿,但脾阳不振,需用干姜,故换白术为干姜,以加强温中之力。且中气之治,崇阳补火,非用干姜不可。

肾着汤所治之症,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此方通阳化气有力,补中益气却显不足,故黄元御换白术为人参。

以上三个药方其实只有五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黄元御去白术,即成为黄芽汤,药味甚简,颇有深意。其组方思路以及自古方化裁新方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天魂汤

方剂名解:

天:《灵枢 经水》: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

魂:《灵枢 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肝藏魂。

方剂组成:甘草2钱   桂枝3钱    茯苓3钱

          干姜3钱   人参3钱    附子3钱

方剂比例:2:3:3:3:3:3

方剂解释:人参加干姜:崇阳补火

          甘草加茯苓:培土泻水

          附子加干姜:暖脾温肾

          人参加桂枝:达木扶阳

方剂功效:

方剂加减: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加归,地,首乌。

方药解释:

甘草: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桂枝: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茯苓: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干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        

人参: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附子: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疬并效。

天魂汤愈阳虚案

       孙某,男,41岁。三年来全身畏寒四肢逆冷,纳少脘腹痞,大便溏,腰膝痠软,乏力,阴囊湿冷,阳痿,尿无力,尿不净,自感尿液不温,滴到皮肤上是凉感。面色苍黯,目眦黑,舌质蛋白,齿痕,苔水滑,六脉沉迟,尺脉细。

诊断:阳虚。方选天魂汤主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干姜15克、附子15克(单煎1小时)、焦白术15克、蜀椒15克、生姜7片、大枣12枚。7剂。水煎、日1剂,分3服。药渣装袋,热敷神阙穴,凉后将药渣放入脚盆,加热水泡足。

       2诊:药后手足转暖,畏冷改善,初见效机,前方加仙灵脾、仙矛、巴戟天、当归各15克,鸡血藤、黄芪、熟地各30克。7剂,服法同前。

       3诊:体力改善,全身温暖,脘舒纳增,面色转润,脉象缓而有力,效果明显,仍守2诊方7剂。4诊时基本痊愈,嘱其饭前服金匮肾气丸、饭后服附子理中丸,日2次,坚持一个月,以善后。

       按: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命曰阳根。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虚。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治法宜升肝脾以助生长,不止徒温肾气也。甘、苓培土而泄湿,姜、附暖脾而温肾,参、桂达木而扶阳,加椒、术以增强暖水燥土之力也。2诊:所加之仙灵脾、仙矛、巴戟天,大益肾命之元精,以培阳神之原;当归、熟地、黄芪、鸡血藤,峻补气血而升肝脾,以滋神魂之母也。

天魂汤是黄芽汤的加味方

 天魂汤由黄芽汤加附子、桂枝组成。

 黄元御创此方以旋转脾土左升为本,佐以温肾、达肝木,转动枢轴,从中焦脾土以升阳气,阳气以升为健,以此补阳。于方后云:“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阳气颓废,温气颓败”。并于后文解释,脾气不升,原因是中焦脾土湿邪内停,而中焦内湿的原因主要是肾水寒,故黄元御先生以黄芽汤补中阳,以顾左旋之本,用干姜和附子暖脾而温肾,以人参和桂枝来达木且扶阳。

天魂汤用附子,取黄芽汤治脾肾阳虚的加味思路;用桂枝,取黄芽汤治肝气郁结的加味思路。如此加味法甚为灵活,临床颇可效法。

天魂汤治疗阳虚,重在助左旋之脾气,兼顾温肾补火,使其由左路慢慢升达为肝木。之所以加桂枝,以桂枝性温,能助肝气温升,发为心火。肝体阴而用阳,要使肝的功能正常,先要肝血充沛,然后肝血得以温升,则阳魂出焉。

黄元御云:“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长沙药解》释:当归味微温,入厥阴肝经,善养血以滋肝,清风而润木;地黄入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临床见肝血不足时,除用当归、生地之外,还可用阿胶、鸡血藤等养血之品。

乌肝汤

乌肝汤为天魂汤加首乌、芍药。

黄元御解释说:首乌“培阳神之原以生火”,因肝血虚弱不能生火,故用首乌补肝血;芍药“清风木之燥”。

黄元御制乌肝汤以治阴血之脱所致的目不能视。我临床体会,凡辨证为肝血不足所致眼部病症,都可用此方取效。

何谓阴脱?黄元御解释地非常清晰:“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难经》曰:“脱阴者,目盲”。黄元御解释目盲的成因:“目者,阳神所发。阳根于坎,坎水,阴也,而中抱阳气,坎阳温,而生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温气之渐灵者。温化而为热,则魂化而为神。阳神发露,上开双窍,而为两目,目乃阳神之所出入而游行也。阴脱者,阳根澌败,精血失藏,魂神不能发露,是以目盲。”这个解释极为精辟,可谓发历代医家之所未发,值得学医者深思领会。

小结

由黄芽汤,至天魂汤,再至乌肝汤,细绎黄元御制方之理,即可明晓其治病的思路。简单来说,凡病多由于中土脾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诸病之本。治病先养中气,养中气离不开黄芽汤。若清阳不能左升,在黄芽汤基础上,可加附桂以升之。若肝血不足而清阳不升,除加附桂外,还要加首乌、芍药以养肝血。如此,则中气得运,肝血得养,木气能升,人身气机的左路即归于平衡。


提示:应托管会员的申请,其亲属和家人有健康管理诉求,苦于没有抢报到众筹公益价格的健康托管,特推出会员引荐单次健康管理咨询服务,第一次咨询有效时间为30分钟,收费300元,(出具健康管理方案),第二次咨询400元半小时(含调理方案),第三次500元半小时(含具体调理方案)每人仅限三次,三次后可以申请待定升级公益众筹健康管理托管会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