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笔记:潘毅中医基础理论之脾系统五

 幽默的数据线 2023-12-29 发布于甘肃

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形就是体,在体合脉,主四肢

脾运化水谷精微,然后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肌肉是否丰满,四肢是否健壮,而且肌肉质地要像土一样,是软软的。(所以,从中医角度看,健身出来的那种硬邦邦的肌肉不行。)四肢直接想象成,辰戌丑未,土载四行,往四边跑。(前面五行讲过,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即辰戌丑未,为土。)

图片

所以生理上应该是这样,脾气充裕的人,肌肉丰满,四肢健壮。反过来,若肌肉不丰满,四肢不强壮,那就是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气血津液,无法营养全身,营养肌肉。

注意,中医不是单方向的,可以倒过来,即四肢肌肉对脾有反馈作用。锻炼四肢,可以刺激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中医里凡是关于肌肉的病,特别是像小儿麻痹症,肌无力之类的,都是从脾来论治。肌无力有的是四肢型,有的是眼睑型,有的是内脏型,有的是混合型。西医基本是用新斯的明之类的药物,吃下去就有力,但是半衰期很短,过了就没力。中医一般是用大剂量的补中益气汤为主,随症加减,力气增长没西药没那么快,但是增长之后比较稳定。最好是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特别严重的时候用点西药,或者即便用西药,分量也不需要太大,因为副作用大。

(二)脾在窍为口

脾和口,结构相通。脾的功能类似于消化系统,而口是消化系统的开口。脾在窍为口,主要是从饮食、口味判断脾的功能状态。

脾失健运症状: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

1. 不想吃饭的时候,伴随症状是口淡,口淡就是脾气虚或者脾阳虚。

2. 口甜。甜,五行属土,是土的本味,也是湿的本味。热把湿蒸发上来,湿的本味显出来,所以口甜肯定有湿,大部分还伴有热。

口甜跟想吃甜的不是一回事。口甜是多了,想吃甜的是不够,脾虚,本能的想找甜味吃,因为甘味补脾。

如果口中泛酸,跟肝有关,是肝的味道跑到了脾胃再返上来,不是肝气犯脾就是肝气犯胃。

3. 嗜异味。有些小孩,拿到什么吃什么,比如,生米、蜡烛、泥土之类的,这种一般是胃肠道有寄生虫。大肠经络跟胃的经络都叫阳明经,阳明经通到牙龈。若胃肠道里面有虫,虫一动,扰动阳明经经气,牙龈有感觉,它要咬点什么东西才舒服。

(三)脾其华在唇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够不够,最容易从口唇反映出来。如果气血充裕,起码口唇有血色,若口唇淡白,气血少,口唇紫暗就是淤。

若是要看中医,女性最好不化妆,不涂口红,不刮舌苔,不然可能看不准。

其华在唇,还有一种解法,是环状肌肉。口型,上下眼睑是环状的,有一类重症肌无力就是眼睑型,四肢内脏都好好的,就是上眼睑无力,耷拉下来。其实整个眼睛算肝,但是五行互藏,眼睛之中也分五脏,这个右轮算是脾了。女性小阴唇大阴唇也是唇,那里经常会出现皮肤病。一般教科书把它当做下焦湿热,从经络角度是肝经湿热,但从环状肉的角度它是脾的,所以以肝经湿热,下焦湿热加上脾胃湿热论治,主方可能会更全面。

(四)脾在志为思

思有两个意思:一是思考的思,二是情志,跟喜怒忧恐并列的情绪。喜怒忧恐都先经过思,先过滤一下,是好事还是坏事,再决定高兴还是生气。思像是五志的一个过滤环节。

思对应脾,思则气结。五志发于心,应于五脏。哪个脏怕什么就来什么。脾主运化,运是要动的,思则气结,结是结聚,气结聚在脾。人心事重重的时候,除了不想吃饭,就是腹胀,胀就是气聚的表现。

思的病理表现有两种:一是思虑过度,二是所思不遂。后一种更伤人,不能完全用药解决。药物能解决一部分,所思不遂,想得得不到,没什么好办法。

思,五行属土,土的感觉是宁静静谧。思也是这样,虽然情绪不强烈,但是发病率很高。

(五)脾在液为涎

脾开窍于口。跟“肾在液为唾”比起来,涎是口津中比较清稀的那部分,作用是润泽口腔,帮助消化,唾液之中含有很多消化酶。

脾气调和时,涎液正常分泌,帮助消化。假如脾有问题,涎液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涎少:口干一般不说脾阴虚,因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它不怕干。口腔干燥真算阴虚的话,多半是归到胃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

涎多:1. 清稀,脾气虚或者脾阳虚。小孩或者上课睡觉者多见。

2. 涎粘臭,烂嘴角,是胃火。

在液为涎的病理:脾精不足,涎液化生少,口干舌燥。

前一句话不用管,古代提到脏精是把它当成一个过渡的东西。脏精的作用是化脏气,所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在里面直接起作用的一个东西。教科书可能想把它概念清晰化,可是后续课程并没有用这种概念。

小孩流涎,可以吃莲子、淮山、芡实,补脾气➕收摄。仅针对流涎,因为既能补脾,又能收摄的东西,有个副作用,吃了容易便秘。

(六)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除了与长夏通应,还跟中央、甘味、湿气、辰戌丑未四个时辰通应。在广东,不局限农历,什么时候湿就跟什么时候通。生理脾,碰到土气旺的时候,功能不减退,病理状态的脾,本身有湿,就会特别怕湿。在湿重时节,即便不湿,也要加两味祛湿药,若本身湿,加的祛湿药要更重。藿香佩兰这种芳香的药物,多半有化湿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