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甲流支原体,汗出不退热有哪些原因?

 青龙中医 2023-12-31 发布于山东

有不少中医爱好者,喜欢动手,自己抓药,自己服药或者给孩子治疗。比如这次很多人就喜欢经方治疗高热,但是出现一个问题,往往就是汗出热不退。《内经》曾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总而言之发热,就是高热,身体跟炭一样热,一出汗就好了。可是为啥这次桂枝汤也好,小青龙也好,发汗也不愈,热也不退,有哪些原因呢?!

其实在《伤寒论》当中就有论述比如:桂枝汤后,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条意思就是服用桂枝汤化热了,入阳明了;直接伤津液,引发高热,口干口渴,脉洪大者,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

所以有些人不知道病因病机,以为汗出就能退热(其实这种不应该桂枝汤,应该温病卫分治法,辛凉疏卫清解为主,银翘散等加减),所以给与桂枝汤属于误治;这种就是病进,疾病进一步加重了。必须白虎汤而且还得加人参。可见这种服用桂枝汤后化热其实一种误治。

还有一种,原本太阳风温,误治也是热不退,仲景在太阳病第六条提到云:若发汗以,身灼热者,名风温。仲景也是以误治表述给大家,可以参考前边提到,误用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可以白虎加人参汤救误!

以上这两条基本是一个意思,就是本来温病,当做风寒治,所以发汗误治,故而热退复热。

还有一条就是风湿,发汗后还会再热。简单说湿热,湿温不能发汗,发汗了也治不好,热也不会退。

仲景也解释了原因。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篇第十八条云:

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仲景解释说,本来这个病是风跟湿两种原因,你单纯发汗祛风,风邪是去了,但是湿邪未去,所以不能治愈,还会发热的。这种治法就要祛风同时祛湿,比如麻杏薏苡仁甘草汤,其中麻黄祛风,薏苡仁祛湿,是为代表性方剂。

同理麻黄加术汤证,如果单纯发汗湿也不能去,所以麻黄桂枝散寒同时,要加苍术祛湿。这样才算方证对应。

孩子发热汗后不退,除了上边提到两种原因,即是温热,湿热,还有一个就是积食,如果不兼顾积食,单纯散祛风散寒,虽然风寒去了,但是肠道内积滞不去也会发热不退。这都是经验之谈,临床遇到很多,不多说了!

基于以上三点,对于很多初学者,爱好者,他们分不清的。因为风热风温也好,临床都有恶寒怕冷,汗不多时候。所以这种单纯发汗不能治疗。昨天文章论述了寒包火这种治法,今天不重复了。没看去看看下边这篇——桂枝汤治不了这波甲流你还不要不信!

关于湿热发热或者咳嗽,咳喘可以去看看我以前写的
——湿热咳喘经验小结

昨天还有网友留言,说:

这次孩子甲流刚开始的时候,尿不黄,舌头也不怎么红,是怎么回事呢?他出了汗也没有完全退烧,这是不是提示是温病?

舌不红尿不黄,发汗后不退,这种情况可能是风寒夹湿,或者风湿了,不一定是温病。前边论述了湿热湿温不能发汗。湿热里边也有湿大于热类型,这种舌苔薄白稍腻,尿液不黄,或者淡黄,必须三焦分消湿热,不能单纯发汗。可以采用藿朴夏苓汤,或者三仁汤加减才能退热。

今早一个患者咨询:

吴老师,我昨晚七八点钟开始嗓子疼,吃了两包玄麦甘桔颗粒,没有效果。

半夜十二点浑身冷,盖被也冷,打寒战。吃了两包麻黄汤颗粒,一小时后出了一身汗,不冷了。

早晨还是嗓子疼,稍微有一点怕冷。

半夜和早晨轻微咳嗽了两次。

有鼻涕,粘稠,黄,不好擤,鼻子也发干。

舌照是这样的:

这种其实就是湿热舌苔,舌红苔薄腻,所以患者发汗以后,咽痛还是存在,舌质红,舌苔薄白腻,属于表证虽然通过发汗解了,但是内部湿热未清。因此我处方:

葛根20克,麻黄3克,杏仁10克,薏米仁30克,半夏10克,白蔻6克,桔梗10克,射干10克,连翘15克,滑石20克,甘草3克,2剂日一剂,

方子当中加葛根是因为颈部还有不适;麻杏薏苡仁甘草汤祛湿热止咳,另加射干桔梗利咽喉治疗咽痛。因为食欲不算好,加半夏健胃化痰湿,白寇芳香化湿。六一散祛湿热统方;连翘是清热解毒也是针对咽痛。

所以这种汗后咽痛也可以看做热不退一种类型,也得祛湿热清热。按照湿温治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