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准“利基市场”——初创企业快速崛起之道

 a_123 2023-12-31 发布于河北

文丨刘畅

创业群体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作“利基市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这样描述“利基市场”:别人不做的产品或服务,蕴含丰富市场机会但规模不大。

利基市场主要侧重于占据并控制住尚未被别人占领的位置,避免竞争,而不是如何去应对竞争。找到并嵌入一个“利基市场”是一个初创型企业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能够持续成长壮大的充分条件。因为“利基市场”意味着这是一个被行业里的主流玩家忽视或不看重的缝隙市场,若只坚守此处,至多做一份“小而美”的生意,却无法成就一项更加宏伟的事业。所以,一个具有梦想的创业者必须快速想清楚一个问题:如何从利基市场进入大众市场?或者发现大众消费市场潜在的革命性变化趋势,进而通过构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借势迅速在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战略和管理咨询专家王绍凯老师认为企业必须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要在行业周期发生重大革命变迁之前或在萌芽阶段发现这种趋势并迅速行动。因为在“旧世界”的行业周期内,存量巨头几乎已经牢牢掌控住了主流市场,创业者几乎难以从缝隙市场按照“旧世界”的规则走向大众市场。

其二,要紧紧抓住驱动行业周期变革的革命性因子。在新周期力量积蓄和变化之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利基市场”,并迅速构建起一个“增长飞轮”,全力推动这个“飞轮”的转动。对“增长飞轮”的推动起初可能是极为艰难的,甚至是不盈利的,但必须咬紧牙关不松懈地持续推动,所有的资源投入、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都要紧紧锚定在构成“飞轮”的结构和各要素的发育上,慢慢地会发现“飞轮”越转越快,推动也越来越轻松,甚至“飞轮”会自动转起来。由此,企业进入一个螺旋上升的快车道,持续提升自己在行业新周期上升通道中的竞争能级,实现与新周期波动的共振,不断扩大自身领地,当“新世界”形成,该企业自然就完成从缝隙市场向新的主流市场的迁移。

回顾亚马逊的创业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1994年,在一次上网时,杰夫·贝佐斯偶然进入一个网站,看到了一个数字:2300%——互联网使用人数每年以这个速度在成长。当时微软已经逐渐“长大”了,杰夫·贝佐斯看到这个数字后,眼里放光,希望自己能像微软一样,在IT行业取得成功。

杰夫·贝佐斯起初列出了20多种商品,然后逐项淘汰,精简为书籍和音乐制品,最后选定了先卖书籍——这是他创业所选定的“利基市场”。亚马逊刚刚创立时的性质是网络书店。因为书籍特别适于在网上展示,而且美国作为出版大国,当时图书有130万种之多,而音乐制品仅有20万~30万种;图书发行业市场空间较大,虽然这个行业年销售额为2600亿美元,但拥有1000余家分店的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全球第一大书店的年销售额也仅占12%的行业份额,这意味着行业尚没有进入寡头阶段,缝隙市场是相对容易挤入并站稳脚跟的。

选好“利基市场”是亚马逊早期成功的重要因素,亚马逊没有选择那些容易被现存行业巨头们盯上的热点领域作为起点。和亚马逊几乎同时期起步的另外一家明星公司Netscape则选择了浏览器业务作为创始业务,这使其一开始就要面对微软这样一个存量巨头的强大竞争压力,虽然Netscape成立第二年就上市了,一时名声大噪,但依然挡不住微软的强大攻势。即便1997年微软以涉嫌垄断的罪名被告上法庭,并接受了长达四年多的反垄断调查,但依然没能阻止Netscape失败的结局。1998年底,Netscape被美国在线收购。2007年12月28日,美国在线在博客表示将停止Netscape浏览器的开发,并于2008年3月1日停止安全更新和所有的技术支持,意味着Netscape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23年7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集团经济——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式现代企业集团》一书,本书作者是战略和管理咨询专家王绍凯老师,他在书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聚焦中观经济”等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为企业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些崭新的发展思路和有益参考,旨在协同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献智献策!

本文有所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