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Loading69 2024-01-01 发布于四川

白石龙与港九大营救

前阵子在电视台做节目,遇到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王红星馆长,便想起了一个与港九大营救和东江纵队密切相关的纪念馆来。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深圳北站的左近,四号线的站台依稀可见——白石龙村,对于深圳人来说,是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地方。大量在市区打工的年轻人都把这个城中村视为梦想的起点,他们租住在这里,每天到福田、南山去工作,正因此地是打工族的根据地,他们印象中的白石龙,几乎永远是灯火辉煌的夜景。

说到根据地,白石龙其实还有一段当之无愧的历史——抗战时期,这里便是红色游击队的根据地,人称“深圳小延安”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纪念馆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白石龙老村。

全面抗战爆发时,深圳只是广九线上的一个小地方,白石龙村更小,仅有二十户人家,但因为地处羊台山山脉与宝安、香港交界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故此很早就被视为建立根据地的重要地点。

1940年秋,曾生等人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即东江纵队的前身)成立,创建羊台山抗日根据地,总指挥部就设于白石龙村。宝安县委也设在这里,周围还有修械所、医院、电台等基地设施,甚至还有一家红色报人开办的《新百姓报》。周围村民多参加自卫队,抑或是农会、妇女会和担架队的成员。“深圳小延安”由此得名。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东江纵队司令员,开国少将曾生就经常在这里工作,这是一位澳大利亚商业学院和中山大学的双料毕业生,名副其实的书生将军。

其实,最初把白石龙村称作“小延安”的是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人,这就要谈到一件华南抗战中的重要事件——香港沦陷之后,1942年初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今天在白石龙有一块巨石,上面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题写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而邹家华同志的父亲邹韬奋,便是这场风波中的获救者之一。

走进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中,可看到一排获救名人的雕像,也可以从展陈读懂这次大营救的来龙去脉。

抗战爆发后,随着广州等地的沦陷,若干文化名人流寓香港,也有一些有志之士在这里积极组织抗日活动。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聚集在香港的大批中国文化精英,如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梁漱溟、胡风等危在旦夕,日军随即勒令他们到“大日本指挥部”或“地方行政部”等当地日军机关报到。

这件事也引起了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强烈重视。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连续发出指示,点名曾生的部队实施营救。

周恩来的关切十分及时,日军在1941年12月7日发动对香港的进攻,他在9日即致电在香港的八路军办事处,向在那里坚持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连贯和乔冠华询问:“在香港的文化界朋友如何处置?在九龙的朋友撤出否?与曾生部及海南岛能否联系?”

周恩来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日军占领香港后十分残暴,国民党立委林庚白被杀,海军将领陈策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著名女作家萧红因病滞留,因无医无药香消于港岛。

这种情况下,在香港的近千名文化人士如果不迅速撤离,后果不堪设想(国民党方面也组织过一定程度的营救,但能上名单的人员并不多)。按照指示,廖承志等迅速联系文化名人,让他们隐蔽待命,并匆忙试图与东江纵队(当时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取得联系,紧急部署营救工作。

当时东江纵队尚无电台,但在港九地区活动频繁。香港战斗爆发时,其政委林平正在九龙,廖承志得知情况后,在12月28日派联络员冒死渡海,到九龙找到林平,双方迅速商定了协助这些在港文化名人先集中九龙,而后分东西两路撤退的计划。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在纪念馆的院中,有一座黑瓦白墙的小房子,顶上还有一个不甚醒目的十字架,这个如今的二号馆,便是当年的白石龙天主堂——大营救在根据地的招待站。

1942年1月6日,曾生、林平、梁鸿均、王作尧、杨康华等便是在这座废弃的天主堂开会,传达上级的电报指示,部署东江游击队营救和护送文化人士工作的。

部队决定以后来的港九大队,当时的短枪队和海上队一部为主要执行者,为了安全撤离这些文化精英,开辟三条水路和一条陆路撤离交通线。其中最重要的西线,便是香港—九龙—白石龙。白石龙是这些文化名人进入根据地的第一站,也是他们走进安全区的第一步。

这是一场发生在南中国土地上史诗般的撤离,而东江纵队官兵依靠忘我的工作努力和牺牲精神,成功组织了这次行动。

1942年1月11日,第一批文化人士,包括茅盾夫妇、邹韬奋、胡绳、廖沫沙等打扮成“难民”,在游击队掩护下撤离九龙市区,沿西线穿越日军的封锁线,渡过深圳河于13日顺利抵达白石龙村。曾生等人在白石龙天主堂为这批客人洗尘接风。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复原的教堂内部。

《新百姓报》记者李征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1月13日下午4点多钟,我们听到医务所的人嚷嚷:'村里来了许多香港客。’我和报社的几位战友立刻下到村子里去看,只见天主教堂内挤满了从香港脱险归来的人……招待员对我们说:'这一批文化人有四十多位,都是著名人士。’他指着个老板模样光着头的说:'这是胡风。“

据资料显示,最终有八百多名从香港逃离的文化名人和各界人士陆续到达白石龙,再从这里走向各处大后方。游击队匆忙搭建了多处“山寮招待所”,杀狗煮饭招待这些脱险归来的人们。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纪念馆中重建的“山寮招待所”。

胡风晚年回忆道:“山寮是一大间,用几根粗竹竿做架子,屋顶是稻草,可能过去是用以堆放收获的各种作物的,除了四面用竹子篾围着外,没有窗户,但有一些缝隙,通风很好,也很光亮。开着几处门,睡时关上。”

揭秘港九大营救:茅盾等800名文化名人如何逃出侵华日军的魔爪?

茅盾记录下的“白石龙之旅”。

从1941年1月到11月,这些中国的文化种子,在白石龙周边的根据地逗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深情地把这里称作“小延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大营救中,也有大批国民党方面的人员得到了帮助。例如,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德贤,便是东江纵队的手枪队长刘黑仔等人将其救出香港的,中间还活捉了四名企图行劫的土匪。

上官德贤脱险后深表感激,评价道:“你们游击队情报准确,行动敏捷、果断,所以能在敌人眼皮底下去去来来而安然无恙。”

这次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白石龙今天的纪念馆,便是这次大营救的见证。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