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随行

 老树根b0td4712 2024-01-01 发布于江苏

640 (6).jpg

范旭东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

范旭东,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锐,字旭东。湖南湘阴人。“永久黄”团体创始人、著名爱国实业家、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

191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自1914年创建久大精盐公司,1917年创建永利制碱公司;先后创建了青岛永裕盐业公司、南京硫酸铔厂和江苏大浦盐厂,从此奠定了以盐为本,酸、碱为两翼的中国近代化工的基石;1922年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8年创办《海王》旬刊;1934年首创“四大信条”企业精神。范旭东先生创办的其它企业还有:重庆建业银行、永利川厂、久大自贡模范盐厂、自贡陶瓷厂、自贡植物炼油厂等。

范旭东先生热心学术活动与教育,曾担任中国自然科学社理事30余年,曾被推选为中国化学工业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中华书局董事,是天津南开大学和湖南私立隐储女校校董;还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国工业服务社、海洋化工研究社等学术研究机构。1945年10月4日病逝于重庆寓所。毛泽东同志亲书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640 (7).jpg

毛泽东同志题词“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久大精盐——结束中国百姓以粗盐为食的历史

1913年,范旭东先生受北洋政府委派,从欧洲考察盐政归来,决心先制精盐,再以盐制碱。经北洋政府盐务署批令准予立案,于1914年7月20日在天津成立久大精盐公司。1915年筹股5万元,在塘沽建设久大精盐厂。当时久大股东有各界名人,如黎元洪、曹锟、梁启超、蔡锷、冯玉祥等。

久大精盐厂于 1915年6月7日破土动工。1916年4月投产,同年10月5日,第一批“海王星”牌精盐正式在天津销售,其后逐步打开销路。这不仅结束了中国人食用粗盐的历史,而且积累了资金和办厂经验,为永利碱厂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1919年建成的久大精盐公司(东厂)外景

永利“红三角”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进步的象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口洋碱减少,以碱为原料的沪、津等地工厂纷纷停工,由此激发了范旭东先生创建中国碱业的决心。

1917年10月,盐务署批准工业用盐免税案。1917年11月在天津召开创立大会,筹集资金40万。1919年冬,永利碱厂破土动工。1920年9月,农商部批准永利公司注册。1923年永利碱厂陆续试车,1926年6月29日生产出雪白的纯碱,范旭东将其命名为“纯碱”,开创了东亚和中国制碱史的第一页。1926年和 1930年,“红三角”牌纯碱先后获得国际金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从此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

1926年“红三角”牌纯碱荣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证书


创办我国第一所私立化工研究社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抱定“工业的基础在科学”的宗旨,1922年8月,范旭东先生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为我国第一所私立化工研究社,是我国工业史上一个成果丰硕、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研究机构。其研究成果遍及化工、医药、化肥、国防、金属、地质、食品等领域,做到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结合、轻工和重工共举、工业和农业并重,其研究论文、译文、调查报告均结集出版,有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传播。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于1952年归入中国科学院,完成了历史使命。

20世纪20年代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折无机化学分析室

南京铔厂“远东第一”巍然崛起

硫酸称为“工业之母”。1929年1月范旭东就提议国民政府创办硫酸工厂,直到1931年9月18日,在这个极为特殊的日子里,范旭东收到政府实业部硫酸铔制造厂筹备委员聘书。1933年11月22日,范旭东正式呈请实业部备案,承办硫酸铔厂,厂址选定在江苏六合县卸甲甸。经过20个月的紧张施工,永利铔厂工程建筑和设备安装完毕,1937年1月一次试车成功。1937年2月5日,第一批国产硫酸铔投放市场,结束了洋货独霸中国化肥市场的历史。

永利南京硫酸錏厂全景

“四大信条”——中国企业文化的先行者

范旭东先生奉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1923年永利还在建厂时期,范旭东先生先后兴建起工人食堂、宿舍、职工消费合作社、运动场、图书室、医院、幼稚园、小学等。

1928年9月创办《海王》旬刊。在1934年9月20日出版的《海王》旬刊第七年第一期上,经范旭东先生广泛征集同仁意见而手订的永久黄团体“四大信条”面世,即:“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作为“四大信条”的身体力行者,范旭东先生为中国化工的发展注入了长久的文化动力。

1934年9月20日,在《海王》旬刊正式公布由范旭东先生提炼、制定的“四大信条”

团体南迁——不辱国权的坚定爱国意志

“七七”事变后,“永久黄”团体与中华民族一起蒙受了空前劫难。范旭东先生带领“永久黄”团体南迁四川,创建华西化工基地,支援了抗战,保留了化工种子。1938 年,“永久黄”团体在四川五通桥重建“新塘沽”;为打破日军对沿海港口的封锁,范旭东先生自办汽车长途运输队,开辟了滇缅运输线。先后建设了永利川厂、自贡久大模范盐厂和十余个小工厂。

为提高井盐在纯碱生产中的利用率,侯德榜博士率领科技人员,历时三载发明了“侯氏碱法”,开辟了世界制碱技术的新纪元。

1942年9月11日,钻探深井3500余尺,穿过石油层达到盐层并采出天燃气,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口深井。1943年,他亲拟“十厂计划”,以在战后大展化工宏图。

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永利川厂原址)将“新塘沽”石刻取下留存

今天,我们格外怀念范旭东先生,怀念他实业报国的崇高理想、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和那片始终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发展殚精竭虑的赤胆忠诚,作为新一代永利人,让我们继续追寻、传承、发扬……

他们这样评价范旭东


毛泽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周恩来、王若飞:奋斗垂卅年,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蒋介石:力行致用

许涤新:范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的化学工业而尽瘁的。范先生这三十年的奋斗,是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

侯德榜:论范先生之伟大,大家均知范先生创立了极伟大事业,吾人应分析其伟大之因素有五:一为其创造能力,二为其笃信科学,三为其远大眼光,四为其艰苦精神,五为其私人道德。

胡适:他是一个拼命做事的人。

郭沫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胡厥文:建国方新,忍看工业有心人溘然长逝;隐忧未已,何图生产实行者弗竞全功。

卢作孚:塘沽既成,犍乐又成,不朽清辉光史乘;为建国惜,为人群惜,岂仅私痛哭先生。

转载自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