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海曲上人 2024-01-01 发布于山东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风流倜傥,才华卓著,满腹经纶,无论书法、美术;还是诗词、古文,都有旁人无法企及的造诣。

尤其宋词,在同时代所有词人中,他受李煜影响最深,开创了豪放派风格,创作出《水调歌头》、《念奴娇》等气势恢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可以这么说,除李煜、李清照、辛弃疾之外,整个宋朝,恐怕也只有岳飞,范仲淹的个别作品,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满天下,才华横溢的人,在最适合文人士子做官的朝代,虽经历了4代帝王,无数宰相,一生基本都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到死依然是个五品小吏。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名满天下,为何偏偏怀才不遇,命途多舛?

究其原因,还是身上毛病太多,比如恃才放旷、耽于享受、始乱终弃、心胸狭隘、尖酸刻薄,无论死人、活人都不放过

比如贾谊、晁错、诸葛亮,还有同时代的王安石,都是公认的千古忠臣、历史名相、道德楷模,他居然无一不骂,而且尖酸刻薄,极呈口舌之利,加之一生投机,墙头草作风,所以被天下文人士子公认为“政治小人”,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对待女性的态度让人匪夷所思。

苏轼的代表作,有篇怀念亡妻的《江城子》,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哀婉惨楚,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于是很多人便以为他用情专一。

其实不然,据有关记载,苏轼一生至少有30位女人,而且有个极坏的毛病,就是每当离开一个地方,直接把女人像衣服鞋袜一样送人。

有次竟将一位身怀六甲的小妾送给一梁姓友人,腹中胎儿,就是后来的大奸臣梁师成。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更可悲的是,在去黄州上任之前,他看上了蒋姓友人的一匹白马,居然拿爱妾春娘交换,春娘悲愤交加,口占一绝:“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随即触槐而死。

王朝云,12岁委身于46岁的苏东坡,一生不离不弃,随他颠簸流离,无怨无悔,忠贞不二。他自己也把王朝云引为一生知己,曾写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的名句,倾诉对她的爱慕。然王朝云死后,苏轼却在墓碑上只刻下“姬人”二字,影射“妓人”,让时人大感此公冷漠薄情,寡廉鲜耻。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最滑稽的是,苏轼反对变法的理由。

在整个宋代,似乎只有范仲淹、王安石、宋神宗慧眼独具,清楚看到了王朝的巨大隐患和百姓的水深火热。

然范仲淹一生为人耿直,宁折不弯,身为宰相,政治却极不成熟,缺乏谋略,以致变法尚未实施,便无果而终。

王安石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而且可以改变那个时代的人。但他的改革措施,却遭到了朝廷上下,皇室以皇后为代表、官僚以司马光为代表、小吏以苏轼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因为赵匡胤的“和文人士子共天下”、“后世子孙不得杀文人”的既定国策,导致国土面积不足唐朝三分之一的大宋王朝,各级官吏数量却10倍于大唐,整个社会已经步入了严重的畸形。

“不杀文人”的免死牌,让大小官吏,谁都敢上书言事,妄议朝政;谁都敢歪曲事实,诋毁变法。以致变法刚见成效,宋神宗便率先崩溃,变法再次以失败告终。

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悲催、最屈辱、最不堪的王朝,终于无可避免应运而生。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而所有反对变法的人中,苏轼的理由最为奇葩,仅仅因为新法实施后,一个月需要多支付2两银子给6个仆人。

更荒唐的是,在给宋神宗上书时,竟然直接赤裸裸叫嚣:“当官不就为了享受吗”?正是这句话差点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乌台诗案,朝廷之所以禁止任何人说情,非杀他不可,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

大难当头,退隐南京的王安石爱才心切,冒死进谏。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眼看朝廷态度坚决,苏轼就要人头落地,在劫难逃。已经退隐南京、德高望重的王安石紧急上书,替苏轼苦苦求情,这才救他一命。

后来王安石病逝,朝廷和满朝文武,都因老宰相对这位天下第一才子有救命之恩,所以把追悼王安石的祭词委托苏轼来写。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写着写着,又得意忘形,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千古名相冷嘲热讽,硬是把自己口口声声称为“救命恩人”的王安石写成了一个奸臣,让天下哗然!

或许,天才自有天才的秉性,苏轼少年出道,又受世人追捧,难免独立特行,豪放不羁,有些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怪诞。

但瑕不掩瑜,其旷世才华、绝妙诗词、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必将永载史册,历久不衰!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