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期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阳光男孩007007 2024-01-02 发布于山西

今天是周末、岁末、年末,上次碰到这样的巧合还是2017年,记得那一年的这一天,我总结了十个自己的思考,今天看来,有些观点到现在还是我一直在坚持的,加之日后点滴,汇总一下作为对2023年的告别,对2024年的迎接。

一、寻找人生意义

到了一定年龄,这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终极话题,每一个人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

我们看到很多知名人士发表观点称—“人生毫无意义”,但这种观点很危险,也很消极。毫无疑问,人生肯定是存在某种意义的,这个意义在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身就存在了。

但终极问题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否则就不是终极问题,这种问题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且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

我为此这几年也搜寻了很多和这个话题有关的书籍,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人生的意义和意义的寻找方式。

是的,人生的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定义的,并不存在标准答案,但首先需要澄清的是:

享乐绝不是构成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奥威尔说:人生归根结底就是受苦,只有年轻和愚蠢的人不这么认为。

也许他说的有些极端,但是,如果你认为享乐就是人生的目标的话,那最后你肯定会失望。

其实,你认真思考一下:

所有的真理和真知都是来自于艰苦和磨难!

如果你也有此焦虑,感觉人生有意义危机,我愿意分享三个方面的思考:

1、用充实感对抗虚空感。用充实的勤奋和忙碌去读书和思考,让自己每天感觉有所收获,知识有所增加,认知有所提升;

2、用价值感对抗无意义感。投入某一项你热爱的事业,用满腔热忱去工作,创造价值,对这个世界和社会形成正反馈。

3、用归属感对抗游离态。建立和谐的亲情、友情关系,去爱人,或许也会同时获得别人的爱,让自己感受归属感。

不需要再怀疑和徘徊,用你自己的行动去探索人生的意义。

、微光的成功模型

前几天有群友问,希望找到继续前行的微光和勇气,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任何人都是一缕微光,无论他/她多渺小,都可以成为光源,但是你的光比较微弱时,你能够照亮的范围很小,这个时候你需要举着自己的微光使劲跑、用勤奋跑出各种路线,让微光的小小的照射半径可以点亮更多的区域,如果路上有一些微光和你同行,你的照亮半径就会越来越大。

很多年前,我就这样勉励自己,我在各种群里转发我的文章,希望这样的微光可以照亮哪怕是一个点,现在一个点已经汇集了无数个点,我们已经可以照亮更大的范围了。

三、克制欲望,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生在世,总是被各种欲望牵绊,这也是痛苦的根源。其实,除了吃饭、穿衣、睡觉三个必需的生存欲望之外,所有的欲望都是附加欲望,附加欲望可有可无、可好可差,不影响我们的生存。

但是,我们却在这道附加题中迷失了方向,没有的想要,有了的想要更好,人生陷入一个无限欲望循环,这是人生意义的破坏者,而非通往人生意义的探索之路。

鲍德里亚说:

人类不会灭亡于物资匮乏,而是物质泛滥。

进入现代社会后,简单应该是最极致的欲望,克欲才能求己!

四、高品质的权力,是可以用而不用

我们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做就去做,而是因为我们应该做才会去做,这是非常不一样的逻辑。

拥有权力也是一样,不是你的权力可以让你能做就去做,而是给了我能做的权力,但是我选择不去做。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高品质的权力。

五、寻找自己的T字人生

任何人都要用一生去写好一个横和一个竖的T字,横是你的宽度、竖是你的深度,没有这一横,这一竖往往写不深,而这一竖恰恰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

这一竖不要到处去挖,导致挖了很多口浅井也没挖到水,这一竖要跟随命运给你的安排,干一行爱一行。

但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要再去继续写你的横,这是你人生的宽度、思维的广度。

六、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理解不了的人和事

作为每一个个体而言,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自己,全球每人表达一种认知和偏好就是有超过60亿的观点和思考行为模式,而且其中所有的观点都会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对应,要更好理解这个世界,或者和这个世界你认为不可理解的人和事和解,你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局限性。

认识到局限性后,你就会包容身边更多的人和事,不会轻易否定别人和别人的做事方式,而这些,都是我们存于世的表现方式,没有对错和高低之分。

七、宿命论是最积极的人生观

我曾经写过一篇因果和随机,宿命和无常》,很多人认为宿命论很消极,认为人生在世,宿命已定,再做无谓的努力和挣扎毫无意义。其实不然,宿命论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观。

宿命讲求因果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其实正是有了这种强关联,更为我们选择从善如流提供的依据。

而且现代信息社会的交互频繁,因果反应不需要三世,今生即可。

八、谈乐观

人的底层欲望是被肯定,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这个世界对你最大的肯定,而我们没必要悲观,也不应该轻易去否定自己。

叔本华说:

人生如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中不断徘徊。

叔本华和尼采都是悲观的,否认自由意志,认为只有自杀是自由意志的顶级表现方式。

我们不能那样傻,去相信悲观的人生,人生因被肯定而来,你却要否定自己而去,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

九、感谢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当我结束完一天忙碌的工作,开着车回家在路上等待红灯时,我非常感恩这平凡的一天,没有惊喜、没有恐惧,充实工作,安心生活,不管是惊喜还是恐惧都会引起内心的波澜,而这种波澜都会让一天变得不平凡,而这并不是我期望的。

在我看来平凡是一种奢侈,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绝不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而是那些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是却很享受平凡的人!

(以下部分节选自2017年的人生笔记)

十、勤思考

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一定意义上看出了思考对于人类认知的重要性。你仔细去观察,我们人类社会中的所有事物,无一不是人类思考的外现,有非常明显的人类思考的痕迹(其余的也可以说是天地思考的外现)。

所谓的历史,其实质也是人类的思考史,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在某一特定时期,思维的呈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然如辜鸿铭所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文化,我也赞同,人类并没有比过去几千年的人智商更高(当然有人说人类的智商其实随着时间在退步),因为思维的外现需要被当时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所限制。

勤思能够增强生命的密度,人类生命的极限短期还不可突破,但是

勤思可以增强有限生命的密度,让你的人生更有质量。

我们在人生有重大成就的人身上都能看到勤思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爱游泳,但是主席为什么游泳?是因为头脑一直无法停止思考,只有游泳时,如果不被迫停止思考就会沉下去,游泳是暂时让无法停止思考的大脑短暂休息一下。

十一、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好奇心其实是一种渴望,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想要学好一门学问,必须对这门学科知识抱有充足的好奇心,希望一探究竟,希望搞明白、弄清楚到底里面包含和隐藏了多少的内容,它周边有哪些成形的知识体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人生没有了好奇心,则没有了原始的内心驱动,一切将止步于目前的状态,生命再无生机可言。我经常和朋友讲:

人生就像打暗黑游戏

如果你连黑暗中隐藏的东西都没有兴趣探索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人生的财富体现不是金钱,而是经历,你把所有黑暗的区域点亮了,你就拥有了这片区域的经历值,而点亮一片区域,不光收获了经历值,还收获了你思维的完整值,这对没有点亮这片区域的人来说是不确定性,而对你来说就是确定性,这就是你的知识和财富。等你把所有黑暗区域都点亮了之后,你就可以指导那些在黑暗面前不敢前行的人了。

十二、多读书、读好书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我经常买书,买各种书,而且一买就是一堆。我从来没有发现还有比读书更廉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我很少读畅销书,因为我发现迎面而来的信息都带有目的性,只有自己寻找的真理才够纯粹。我也经常发现有些只卖到十几块钱的销量极少的书中蕴藏着的巨大财富。

一个人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明确自己需要和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被时下热点、焦点所牵动,投入了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从这些热点和焦点中获得的营养有限,很多信息都是研究大众心理学创造出来的,传播是第一要务,而非最原本的知识,市面上的书籍90%都是这一类的。李敖说过一句话,当你觉得拥有一件东西时,你同时被它拥有了。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当你享受了一些无足轻重的“知识”时,你的时间也被它消费了。

这就得需要我们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寻找,而非等待,寻找真正的好书需要眼光和经验,在一个领域积累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能力是可以被锻炼和提高的。另外,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工具类的书一天可以看很多本,但是好的思想类的书一辈子要重读很多遍。我现在看专业类的书籍,基本上一个小时以内肯定可以搞定一本书,看的多了,就这么简单。另外,现在大多数写书的人也都有套路,核心的章节就那么几章。

十三、知足与感恩

人到了中年之后总是有一些不同的感悟,年轻时总觉得无所不能,阅历丰富了之后好多事觉得无能为力。认识到了人本身认知的局限性之后,特别是有大起大落经验的人,总是对人生有一番新的认识,就像我说的人生就像打暗黑,人生跨度上经历越广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全面和深刻。有的人因为境遇,体会的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还有些人则一辈子都不会体会。

小的时候,生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他们经常说“别人骑马咱骑驴,后面还有走着地”,人生要知足才能常乐。但不要误会知足并不是让人没有向前的斗志,而我的理解是做最好的努力,做到内心的知足,而非刻意追求结果的好坏。好多事情如果纯粹是为了一个满意的结果用尽浑身解数,也不一定遂愿,反而一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会带给你意外收获。真正理解了这些之后,在任何境遇下都会不失安定和从容。

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李宗盛的歌说出了一些真理,但带了些许无奈,因为不可得也是得,得了也是一种失。世间本无好恶,人有好恶,万物都是中立的。

感恩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简单总结是从内心涌出的感激、理解、宽容,跳出个人角度局限考虑问题。没有什么一定是应该的,一定是应得的,我们的境遇一切都是外部环境和个人修为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改变不了,我们只能从我们对待外部环境的态度出发,但我们的态度也同时改变了外部环境,改变了我你们的境遇。

十四、关于事业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一个通病,着急,20岁要做30岁的成绩、30岁要做40岁的成绩,总觉得发展太慢,总觉得可以更快一些,希望使出全身力气拽着时间往前走。但回头看来,在时间面前,你推着、拽着、顶着,它都无动于衷,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些无畏的斗争转化为实际的干劲,反而会更快一些。

希望诸位年轻人尽早明白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的道理。年轻时工作上都希望尽快被升职,给什么职务都敢接,有点耗子敢给猫当三陪,挣钱不要命的感觉。殊不知职不相符,必遭遭殃,有人说年轻时成功是喜剧又是悲剧,看你如何自处,关键看你能否驾驭在未来时点提前到来时对你的能力要求,能驾驭的是少数,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少数。

成功没有偶然,如果你看到了偶然,但没有看见偶然背后的必然。有人总是笑话别人的成功是走了狗屎运,而自己连狗屎运都走不了。

现在到了中年更多的是要识时务、顾大局,心不要以外骛快慢悲喜而动,要自己学会生根。

时间要给你的,你可以拿,时间不给的,你不能抢!

十五、像儿童一样思考、像老人一样生活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表达的是对婴儿的单纯、纯粹状态的推崇和赞颂,婴儿没有心计、简单直接、单纯朴素,在老子看来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事方式。有人会说,这样能在这么复杂的社会混下去吗?当然可以,很多复杂都是人为制造的,有人为了复杂而复杂,显得专业,有人故意把事情搞复杂,为了让你找不到头绪,因为他自己可能就没有头绪。

真正的大师和智者都会用极其简单、深入浅出的道理把一件事说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功力,化繁为简。我们也可以一样,以极其简单的风格应对复杂的环境,有时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处事之道。

我喜欢和睿智的、经历丰富的老人聊天,那是一座宝库,充满了对生命和生活的归纳和认知,让你不必每事必经就可以启慧入智,因为人生道理只有一个,大家都在从不同方面阐释而已。高寿的老人们经常用最简单的词句传递最质朴的真理,年轻时觉得这些都是老人家那代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我们,其实这些经验已经被验证了数代了。现代很多年轻人也承认,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比年轻人健康很多,早睡早起、心态平和、散步锻炼、多给予、少索取。

不仅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我也消费他们作为消费对象的产品,比如北方冬季干燥我用的是郁美净的儿童霜,国货很便宜又安全,我相信大家对儿童产品的标准还是比较有底限的。穿的内衣就去附近的百货买老大爷穿的纯棉制品,又宽松又舒服,一买10件,穿个一两年。很多人被复杂的商业广告和营销洗脑了,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和自己的真正需求,实属不该。去药店买个感冒药能有几十种品种,搞得大家昏头转向,有的大夫更是细菌、病毒,风寒、风热分不开,前几年我自己开始研究中药,所有的感冒几乎只需要两个方子就可以,在家里和同事身上屡试不爽,一副药的成本也就2块钱。

十六、长板与短板

我们都知道管理学有一个木桶理论(短板原理),是短板决定了木桶最终能装多少水。大多数人都有自知能力,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强势弱势的,所以有的人就使劲补足自己的短板。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木桶原理指的是以组织为研究对象,不是个人,在未来专业细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每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精通,组织是利用每个人的强项(长板)组成团队,而不是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组织能够很好的发展,第一步要做的是识别自己的长板,并尽量不断增强你的长板,使之不能成为组织的短板,如果为了弥补你自己的短板,你的长板有一天变成了组织的短板,那你就离被替代不远了。你自己的短板应该在你长板足够长了之后再去弥补。

(此观点任正非也表达过,但我发表地更早,不存在抄袭)

十七、心怀敬畏

学习的越多,你会发现你自己知道的越少,知识越多,越会把你涌向一个无边的海洋,在它面前,你无法不承认自己的渺小。如果你觉得在你的领域已经穷尽,你有可能是在海边的水坑里。

有人说,穷尽了所有知识不就行了吗?多数人的一生无法学习完一门学科的所有知识,况且努力到最后你会发现,等待你的不是胜利的彼岸,而是另外的超越你当前认知的课题,最后,你还得好好面对人类的两个课题:

已知和未知,可知和不可知!

所以我们对待知识、对待一切事物都要心存敬畏,如果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万物皆有灵,善待周围的一切,等于善待你自己。世界和我们只是镜子中的两种呈现方式,所以无时无刻都要保持谦虚谨慎。

孔子在《中庸》里面讲,“君子慎独”,其实世界上哪有所谓的“独”,如果真的有独,那就是被世界放弃的人。

十八、最高信任

人和人之间需要建立起尊重和信任,这是一切沟通、交流、共事的基础,如果没有建立起来这种信任,日后的相处将举步维艰,什么可以帮助人和人之间建立信任?地位、资产、身价、头衔、朋友圈、本领等都是可以给你增加信任的条件,现代社会的有些人根据你的其中一项内容都可以百分之一百二的信任你。

还有的人依靠自己穿名牌、吃山珍海味、住七星酒店、开奔驰宝马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但是靠这些外在的东西赢来的尊重和信任都极易破碎,而且破碎了之后再看这些形式都变成了哗众取宠。

只有对人格的尊重和信任是最坚固的!

人格通过你的所言所行、价值取向、人心好恶,也可以总结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好还要加上宇宙观。这样才能全面描述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秉持的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跟上面谈到的那些俗物俗行来比不在一个频道。

只有好生修为自己,秉持自己,才能让人对你的人格产生信任,而这是最持久和深入的信任。

2021-2023年,我每年都出版一本书,2024年,未完待续......

更期待2024年每一个平凡日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企业风控政策文件资料汇编(670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