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304):成群结队——说“队”(隊)与“坠”(墜)

 南山ren 2024-01-0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1038篇原创文章

本文约5000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细说汉字

(304)

成群结队——说“队”与“坠”

朱英贵

今天我们说“成群结队”这个成语,其中的“队”字大都是表示集体队伍或者行列的意思,然而这个“队”字却是为坠落的“坠”而造的字。也就是说“队”是“坠”的初文,“坠”是“队”的后起字。今天写的“队”与“坠”都是简化字,它们的正体字本作“隊”与“墜”,本文就来谈谈这两个字的构字理据及其字义演变。

图片

一、“队”(隊)字与“坠”(墜)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图片

“队”字应该是“坠”字的初文。它的甲骨文字形从“阜”(在左右两边均可,后来写作左耳旁 阝)从“人”或“子”会意,字形呈左右结构(见上图):一边是“阜”,表示高岗或山崖;一边是头朝下的“人”或“子”,表示大人或者孩子从高岗或山崖上坠落。可见“队”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坠”的意思,据《甲骨文編》:“象人由阜下队(坠)之形,队(坠)之初文。”(第535页)另据郭沫若解释:“从倒子,自崖头下坠,当是陨陊之意,或竟释为队(坠)。”(《殷契粹编·考释》第221页第1580片)其中“陊”是“堕”的古字,“陨陊”即“陨堕”之意。

根据郭沫若的解释,可知卜辞中“队”字也有用于坠落意思的用例,例如:“……王车子央亦队”(菁1)其中的“子央”为武丁之子;又如:“有灾王队……”(粹1580)。

那么,“队”字的构字理据是什么呢?为什么大人或者孩子会从高岗或山崖上坠落呢?应该说,人由于不慎从高处坠落是可能的,但是这毕竟是很偶然的个别现象,值得为这种偶然的个别现象来造一个字吗?

于是有人认为,其构字理据反映的当是远古山民的天葬仪式,即抛葬:将死去的成人或夭折的婴孩从山崖抛入深谷,以此为葬,晋人歌吟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正是这种葬俗。

然而,金文字形并不支持这种所谓“天葬”的说法,因为在金文字形中“人”或“子”的符号已经不见了,代之以手持动物之形(见上图)。至于那个动物之形究竟是什么动物并不甚清楚,到了小篆才将这种动物写作“豕”(猪)的符号,而且有的金文字形还增加了“土”,正因为此,才有了小篆的“隊”(队)字与“墜”(坠)字。

《説文解字》卷十四𨸏部:“隊,從高隊(坠)也。从阜,㒸聲。”许慎的意思是:“隊”,就是从高处坠落。字形采用“阜”(左耳旁阝)作为表意偏旁,而“㒸”(豕字上边加两点)是声旁。

那么,“隊”(队)字的构字理据究竟是什么呢?愚以为,参考金文和小篆增加了“土”形符号和替换了“豕”形符号来考虑,既然没有了“人”何以为“天葬”?若说它的构字理据是殉葬或许可通:也就是说,在甲骨文时代还在用人殉葬,到了金文以后的时代,就可以用祭牲替代人做殉葬了。而殉葬在上古时代是一件重要的大事,为此构字理据造字应该是理所当然,不知各位学人以为然否。

让我们再来看看“墜”(坠)字的字形演变情形:

图片

上图第一行7个字都是“墜”(坠)字的甲骨文字形,前四个字形从“阜”从倒“子”,后两个字形从“阜”从倒“人”,除了第四个字形多了一个方形符号外,其实它们就是甲骨文的“队”字,因此可以说,“队”就是“坠”的初文。

上图第二行第一个字为金文,“队”字的金文字形中也有此字,可见“坠”与“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本是同一个字。

上图第二行第二个字为传抄古文字,已经是如许慎《说文》中所解释的构形了。中间两个字形(第三、四个字)是“墜”(坠)字的小篆,从“石”或者从“阜”表意,从“阜”者下面有“土”,这个字形直接隶变与楷化为“墜”字,现行简化汉字“坠”除了“土”字符号之外又回归为甲骨文、金文从“阜”从“人”的构字理据。

图片

二、“坠”(墜)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由于“队”(隊)字与“坠”(墜)字的构字理据都是向下堕落,故今天用的“坠”(墜)字的常用义当为其造字本义,而今天用的“队”(隊)字的常用义是它的引申义。故我们先说“坠”(墜)字,再说“队”(隊)字。

“坠”(墜)字的造字本义为当为落下或陷入。例如:“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庄子·达生》)再如:“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论语·子张》)又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书·仲虺之诰》)孔传:“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

由此可引申为丧失、败坏的意思。例如:“今惟殷坠厥命。”(《书·酒诰》)孔传:“今惟殷纣无道,坠失天命。”再如:“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国语·楚语下》)韦昭注:“坠,失也。”又如:“当思乃祖乃父忠勤王室,仍以古名臣为法,否则将坠汝家声,负朕委任之意矣。”(《元史·仁宗纪三》)

由此可以引申出毁坏的意思。例如:“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子伪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坠”(墜)字还可以引申出垂挂或者因分量重而下垂的意思。例如:“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敦煌曲子词·鱼美人》)再如:“探春把丝绳抛下,没十来句话的工夫,就有一个杨叶窜儿吞着钩子把漂儿坠下去。”(《红楼梦》第八一回)

由此可引申出指垂挂在下面的东西如各种饰物等。例如:“母子二人看时,却是些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红楼梦》第六七回)

根据上面对“坠”(墜)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坠”(墜)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三、“队”(隊)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现行“队”(隊)字有三种读音和三种字义,其中读作zhuì的应该是它的造字本义,而读作suì和duì的应该是它的引申义,下边分别加以说明:

其一,“队”(隊)字的造字本义应为坠落,后来写作“坠”(墜),读作zhuì。例如:“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左传·庄公八年》)杨伯峻注:“队,同坠。”再如:“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难以复出。”(《汉书·枚乘传》)又如:“梦中甚觉心痒,取刀剖之,中有六鼠,队地散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由此可以引申出如下三种意思:

一是表示倒翻的意思。例如:“桧墓前队碑,宸奎在焉,有其额而无其辞。”(宋·岳珂《桯史·牧牛亭》)

二是表示低沉的意思。例如:“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礼记·乐记》)再如:“夫音有抗队,故句有长短。”(清·谭献《〈复堂词录〉序》)

三是表示殒灭、丧失的意思。例如:“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预注:“队,殒也。”杨伯峻注:“队,同坠,陨也。金泽文库本,敦煌初唐写本残卷,皆作坠。”再如:“五服崩离,宗周以队。”(《汉书·韦贤传》)颜师古注:“队,失也。”又如:“世盛称侍郎诗文。康祺谓侍郎,亦汉儒实事求是之学,不队师门家法者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五)

其二,“队”(隊)字可用作隧道的意思,后来写作“隧”。读作suì。例如:“城上二十步一藉车,当队者不用此数。”(《墨子·备城门》)孙诒让间诂:“当队,谓当攻隧也……队、隧通。”

由此可以引申为泛指道路例如:“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晏子春秋·杂上二十》)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案'坠’本作'队’,'队’与'隧’同,《广雅》曰'队,道也’,《大雅·桑柔》传曰:'隧,道也。’'溺者不问队’,谓不问涉水之路,故溺也。'不问队’,'不问路’,其义一而已矣。”

由此还可以引申为特指险道、要道例如:“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钘山之队。”(《穆天子传》卷一)郭璞注:“队,谓谷中险阻道也。”

其三,“队”(隊)字的常用义是表示集体的编制单位。读作duì。例如:“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左传·襄公十年》)杜预注:“百人为队。”杨伯峻注:“据贾逵及杜预说,百人为队。《淮南子》高诱注则谓二百人为队。《李卫公兵法》引《司马法》又谓五人为伍,十伍为队。”再如:“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又如:“大凡军中五人为伍,五伍为队。”(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

由此可以引申为行列的意思。例如:“车案行,骑就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再如:“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唐·韩愈《盆池》诗之三)

由此还可以引申作量词,用于成群成列的人或物。例如:“洞之西垂,又有石柱一队,外自洞口排列,抵洞后西界,别成长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再如:“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外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鲁迅《故事新编·补天》)

根据上面对“队”(隊)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队”(隊)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图片

图片

四、含有“坠”(墜)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坠”(墜)字的相关成语不是很多,其中的“坠”(墜)字大都表示落下或者陷入的意思,例如:

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语见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加膝坠泉——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同加膝坠渊”。语见《旧唐书·姜公辅传》:“公辅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

加膝坠渊——加膝:抱在膝上;坠渊:推下深渊。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源自《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瓶坠簪折——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

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语见《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语见金·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遗编坠简文章烂,粝食粗衣岁月长。”

遗珥坠簪——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同遗簪堕珥”。语见清·洪昻《长生殿·禊游》:“朱论,碾破芳堤,遗珥坠簪,落花相衬。”

遗篇坠款——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语见宋·张渂《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遗篇坠款,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

遗声坠绪——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语见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我朝唯纳兰公子,深入北宋唐奥。遗声坠绪,二百年后,乃为足下拾得,是何神术,钦佩钦佩!”

遗簪坠珥——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语见宋·柳永《木兰花》词:“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

遗簪坠屦——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语见《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月坠花折——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语见清·洪昻《长生殿·补恨》:“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

坠茵落溷——茵:茵席;溷:厕所。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境遇好坏不同。源自《梁书·儒林传·范缜传》:“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图片

五、含有“队”(隊)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队”(隊)字的成语很少,其中的“队”(隊)字都是表示集体编制或者行列的意思,例如:

成群结队——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语见《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

成群逐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语见《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成群作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队队。语见《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随行逐队——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语见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蜂营蚁队——比喻乌合之众。语见明·宋濂《次刘经历韵诗》:“一朝闽寇掠乡部,蜂营蚁队来无涯。”

相关链接:

细说汉字(301):任重道远——说“重”(上)

细说汉字(302):任重道远——说“重”(下)

细说汉字(303):身陷囹圄——说“臽”(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