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刺血疗法

 天文地理 学府 2024-01-03 发布于山西

中医刺血疗法

中医基本理论 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 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 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 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 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 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 轻、浅、快、准,深度以 0.10.2 寸为宜。

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 多至 3060 毫升者。

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

常有 3 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 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 针尖 0.10.2 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 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 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 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 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 入 0.50.1 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 的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 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 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 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 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 毒棉球按压针孔。

操作方法

一、消毒

放血前,针具要煮沸消毒,医生的双手和 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规消毒。

二、体位

根据放血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

三、放血方法

放血有刺络法和划割放血两种。

1.刺络法医生一手持针具,若持三棱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挟持针柄,指实掌空。 若持小眉刀,与持三棱针略有不同。为持 稳当,还要用食指第一关节把住刀柄,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辅助动作配合。

根据施术部位与治疗需要,可选用下列几 种刺法:

(1)点刺:这又可分为速刺与缓刺。

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 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 液。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畅,可以在针孔 周围推压挤捏,帮助血液或粘液流出。速 刺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适宜用速刺 法放血治疗。

2)缓刺:用针具缓慢的刺入静脉 12mm,然后缓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如果静脉

不明显,可沿静脉分布上下推按,使静脉 怒张,然后针刺。缓刺法主要用于胭窝、

肘窝处的放血。头面部放血时,为谨慎起 见,也可以采用缓刺法。

(2)挑刺:针具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 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

液。挑刺法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的放 血,儿童疳积刺四缝穴也常用挑刺法。

(3)丛刺:用针具在较小的部位作叩刺,刺 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

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本法当配合 拔罐疗法运用(参见“拔罐”疗法)。与丛

刺手法类似的还有“散刺”、“围刺”,这 几种刺法后来发展为“梅花针”疗法或“七

星针”疗法。(详见“七星针”疗法)

2.划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 作方便为宜,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捏牢刀

身,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进 刀划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

动作配合划割。本法宜用于口腔内膜、耳 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主治病症

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 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

实证,急证、热证。

一、中暑

1.点刺中冲、委中、十宣穴。

2.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胭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

二、昏迷、休克

点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

点刺人中、会阴穴。

四、煤气中毒

1.点刺人中、大椎穴。

2.从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压,然后点刺 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

先用三棱针点刺四井穴,再从患者手腕向 四井穴推按顺压,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

由紫暗变淡红为度。症轻者只刺手四井穴 即可,重症加刺脐周四穴(水分、阴交、

肓俞),可略深,刺 312mm,若血压下 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呈休克状态者可深

15mm,然后用大臼径玻璃火罐以闪火 法拔罐(见“拔罐疗法”),罩住包括脐中

穴在内的 5 个穴位,观察脐中穴充血如红 桃状,脐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对

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径 070.9mm 的粗针刺足三里天,刺时可沿胫骨

外缘 15mm 处进针,由浅入深,以针尖滑 刺胫骨外侧面,听之有刺骨膜声为度。对

腹痛较剧,血压偏低者,可同时肌注 o. 5lml 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热水袋保 温,饮用温开水。本法适用于急性嗜盐菌 食物中毒。

六、头痛

1.点刺太阳、百会穴。

2.点刺太阳、印堂穴:额痛加攒竹穴,

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穴;眩晕、眼花耳 鸣加头维穴。每穴可出血五六滴,体质壮

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 10 余滴,每日或 间日 1 次,lo 次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 高

血压 头痛。

七、感冒

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 1015 分钟(见“拔罐”疗法)。本法适用于发

热而汗不出者。

2.点刺少商、太阳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 刺。

八、咳嗽

点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 1015 分钟(见“拔罐”疗法)

九、 肺炎 点刺大椎、十宣、尺泽、委中、

十二井穴。

十、 哮喘 用手指点揉华盖,膻中穴 200 次,然后点刺。

十一、三叉神经痛

挑刺耳背第一条静脉。本方适用于初次起病。

十二、面神经麻痹

1.在患侧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划割,使 之出血。本方适宜于初病者。

2.在患侧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四穴 中,每次选 1 2 个穴,丛刺后再用闪火

法拔罐 10 分钟。3 1 (见“拔罐”疗 法)

十三、胃痛

1.点刺足三里,膏肓穴。

2.以手蘸酒拍打痛处,肤红为度,然后挑刺最红处。

十四、腹痛

1.从大腿向下推按顺压,至商丘穴,点刺放血,然后下推至厉兑,点刺放血。

2.以手蘸酒拍打腘窝,待其瘀血后点刺。

十五、胁痛

1.医生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 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肤红为度,然

后寻找红点点刺或挑刺出血。

2.点刺阳陵泉、窍阴穴,并丛刺疼处。

注意事项

1.对病人要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对放血的顾虑。

2.针刺时应谨慎,不要进针太深,创口 过大,损伤其他组织。初用放血疗法可用

消毒棉球裹住针身或刀身,露出 23 毫 米的针尖或刀尖,捏着棉球针刺。戈Ⅱ割

血管时,将血管划破即可,不要将血管割 断。

3.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每次放血不可太多,一般以三四滴为 宜,继续出血时可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

5.一般一日或二日放血 1 次,出血多者,1 周放血 1 次。13 次为 1 疗程。

6.本法用于急救时仅为对症抢救,病情缓解后应进行细致全面检查,再做治疗。

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 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

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

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

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

“逆之有咎”。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 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

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 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

基本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 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

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 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

血管。近有 2 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

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

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 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

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 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

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

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注意事项

应用刺血疗法、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 弱、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虚实属性、轻

重缓急等情况,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详察形神:《灵枢·终始》指出:“凡 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临床刺血时,必

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 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

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 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神气有余、

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2、辨明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虚与实,

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

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

3、知其标本: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 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强凋治病之法,

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 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

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 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

而治本。

4、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 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

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 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

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

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 曲泽 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

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5、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说:“春刺散

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

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根据四时五行衰旺 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

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 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

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 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

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

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 余可类 推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 15 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

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 24 小时者,偏瘫率在 90%以上。如超过

72 小时,则 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

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 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 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

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 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 后心穴。

四、 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 79 滴血,双脚中趾尖

35 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 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 3 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

重症,12 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 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

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 05 寸及条口穴下 25 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 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 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

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 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 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

俞,腰俞,条口穴(上 05 05 寸)肝俞。

十、 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 次即愈。(2)对肛门

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 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 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 尺泽穴。

十三、 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 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 15 寸)尺泽穴,1 次见效。

十五、 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 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 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 分钟。(2)刺血三

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 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 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

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 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

钟。

十九、 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 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 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 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间:方 1、太阳,曲泽,委中, 阳交。方 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

椎拨罐 15 分钟。方 3、后颈骨低部找出 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 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 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二十五、 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 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 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 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