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狮子变碴

 苏迷 2024-01-04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12月30日 B03版

  柯继承

  苏州话中表示“不可能”的断语,有两句最引人注目,也最为人常用,一句是“盐钵头出蛆”,一句是“石狮子变碴”。

  旧时家中厨房间总有放盐的“钵头”(似盆而小的敞口器皿,称“钵”,多用陶瓷制成,苏州话称“钵头”),多放灶头上,与糖罐乃至酱油瓶等放置一起,便于烧制菜肴随时取用。盐是最基本的调料,盛放盐的“盐钵头”,也是家庭厨房必备的。盐与糖比起来,除使用率有高低外,还因为盐价便宜,又不会变质,通常盛的器具不加盖,所以多用钵头或碗盆盛放。而糖呢?就“金贵”些,通常要加盖,便多用陶罐、瓷罐,甚至有盖的玻璃瓶了。

  盐的消炎、消毒功能强大,不仅不会变质,且能灭菌灭虫,所以通常“盐钵头”里是不会生虫的。苍蝇的幼虫“蛆”,当然更不可能存活于其中。所以“盐钵头”中是不会“出蛆”的(“出”,苏州话中有“生”的意思,“出虫”就是“生虫”),“盐钵头出蛆”是断然不可能出现的。“听仔倷讲格闲话,盐钵头匣要出蛆哉”,是说,你的话绝不可信(信了你的话,盐钵头中也会生蛆了)。

  与“盐钵头出蛆”一样喻义的就是“石狮子变碴”。

  “石狮子”就是用石材雕制的狮子形象,通常作为达官贵人住宅门前或衙门前的饰物,以示主人高贵身份,且寓吉祥之意。因为是石制的,经得住风吹雨打与人为的触碰,它不可能轻易碎坏,更不会变成粉碴,“石狮子变碴”的现象,常规下绝不可能出现。

  通常石狮子个体远比盐钵头大,所以“石狮子变碴”作为比喻,似乎比“盐钵头出蛆”更形象些、更强烈些。但其实,盐钵头出蛆,用得广泛些,比如,信了某人的讲话,会“盐钵头出蛆”,是表示不能信这人的话,或者说这人的话绝不可能是真的;说某个人的表现与他平时一贯的正好相反,许多人非常怀疑,也可以说“盐钵头出蛆”,是与“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表示不信;公鸡是不会生蛋的,如果流言某处公鸡生蛋了,也会有人用“盐钵头出蛆”来深表不信。

  但是“石狮子变碴”至今似乎只用来表示某人不肯认错、不肯改正错误,“若要×××认错,石狮子变碴”(如果要×××认错,石狮子都会变成石碴),就是说,×××非常顽固,绝对不会认错的。因此,我推测“石狮子变碴”一语,很可能是某个经典歌谣中的后半句,“若要×××认错”,配成完全的一句:“若要×××认错,石狮子变成碴。”在苏州话中,“错”与“碴”音近,“押韵了”,成了常用“俗语”。苏州人讲这话时,“石狮子变碴”还常用较快的语速,“碴”字还念得重一些,之所以要加重语气,是因为让它迅速与上半句的“错”字对应起来,以此强调×××是不会服软认错的。

  有意思的是,制作“石狮子”的石材,多为普通的“花岗岩(石)”,而花岗岩石质是很硬的,现在人们常用“花岗岩(石)脑袋”比喻某人顽固不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石狮子变碴”不仅生动,而且在语言使用上两者还有了某种关联,甚至说“传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