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静脉血栓形成:聚焦五大热点问题 | NCN 2021

 素问镜听 2024-01-06 发布于河北

2021-09-26Liny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精释妙解,不容错过!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在临床中常存在漏诊、误诊率高、治疗不及时等问题。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NCN)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曾进胜教授就《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了精彩报告!

图1:曾进胜教授做报告

1 当今形式:新冠肺炎与CVT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波及了世界各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当今抗疫、防疫的大环境下,新冠肺炎与CVT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021年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的荟萃分析显示CVT在所有新冠患者中发生率为0.001%,在所有住院的17799新冠患者中占0.02%-1.00%。对于CVT来讲,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图2: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的荟萃分析

另外,有相关研究提示,各种新冠疫苗注射后,头痛的总发生率为16.4%,这其中应警惕CVT的可能性。

2 影像学诊断:CTV vs MRV


曾进胜教授介绍,CT平扫/增强、MRI常规系列(增强)、CTV和MRV在血栓形成临床诊断中都有各自的诊断价值。

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

间接征象:相应静脉/静脉窗引流区脑水肿、缺血梗死灶,出血性梗死、脑室梗阻或阻塞性脑积水;

直接征象:条索征(cord sign)、高密度三角征(dense triangle sign);

静脉成像可显示静脉窗内血栓,呈充盈缺损样病变,上矢状窦密血栓形成可见特征性的空三角征(empty triangle sign);

对于CVT的诊断,CT和MRI各有优劣,但都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方法,其敏感性75%-100%,特异性81%-100%。具体比较见表1。

表1:CT与MRI优劣势比较

DSA:血管内治疗时的精确诊断

曾进胜教授介绍,DSA可显示闭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脑静脉窦显影延迟、毛细血管期延长、侧支引流静脉扩张、受累静脉周围的头皮静脉显影增多和静脉血流方向逆转等。可进一步证实血栓的存在、累及范围、血栓松软程度和窦内各段压力变化。

既往认为DSA是确诊CVT的主要手段,但由于CT和MRI及其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应用以及DAS的有创性,现在只有在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诊断,或决定同时施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才行DSA检查进行确诊。

3 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代替华法林的趋势


国内指南 :根据2019年《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抗凝依然是CVT的主要治疗措施。

指南建议

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类似,但比华法林使用方便(II级推荐、C级证据)。

闭塞静脉(窦)的再通作为停止口服抗凝治疗的依据尚未明确(III级推荐、C级证据)。


图3:2019年中国指南

国外研究 :JAMA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提示,两种药物治疗复发率均低,出血风险类似,新型口服抗凝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立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4: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

4 血管内治疗对重症患者的血管再通有重要意义


指南中介绍,CVT的血管内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溶栓、球囊扩张、机械取栓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临床上,有时将两种或以上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2013年,中国研究发现,52重症CVT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取栓+溶栓尿激酶10-150万单位),87%(45/52)完全再通,6%(3/52)部分再通,7%(4/52)无再通,11.5%(6/52)住院死亡。
2015年,系统分析42项研究,185例患者,71%血管内治疗,取栓前60%有颅内出血,47%昏迷。最后,10%围手术期出血,84%预后良好,12%死亡。是否要结合动脉溶栓,并不明确。
2017年,在美国一项152例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中,73例(49%)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尤其在脑水肿、意识障碍、失语、瘫痪明显、颅内高压明显、头痛、视力障碍、病情进展时,认为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对于CVT的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为:总体上建议慎重选用

5 重症患者的颅高压处理


曾进胜教授介绍,根据2019年指南意见,对于重症患者的颅高压处理有以下推荐意见:

1、对颅内高压者,可采用脱水降颅压治疗;但应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等因素加重CVT病情(II级推荐,C级证据)。

2、除非基础疾病治疗需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VT并无益处,CT/MRI未发现脑实质病变的CVT患者更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III级推荐,B级证据)。

3、对严重颅内高压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应该紧急处理,必要时可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治疗(II级推荐,C级证据)。

4、对伴进展性视力下降的颅内高压者,可行视神经鞘减压术以挽救视力(II级推荐,C级证据)。

小结

1、新冠肺炎患者或新冠疫苗注射后出现头痛,应警惕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影像学诊断是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依据,CTV和MRV均可作为确诊手段;

3、抗凝依然是主要治疗措施,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代替华法林的趋势;

4、血管内治疗对重症患者的血管再通有重要意义;

5、外科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可作为严重颅内高压抢救生命的手段。

参考文献 共1篇

[1] 曾进胜,刘鸣,崔丽英等,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年9月第53卷第9期,648-663.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