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在世,无愧于心

 凤凰山居士 2024-01-08 发布于江西


九九归一JIU992024-01-07 23:48辽宁

孔子周游列国,正要离开住了两年多的蔡国,去往楚国谋事。

可蔡国人却担心孔子要去楚国当间谍,会对蔡国不利,于是,派人包围了孔子,想要对这位孔老师威逼利诱,让他不要去楚国。

孔子可是个有原则的男人,哪能轻易受人摆布?于是,他宁可和弟子们被围困在蔡国的荒郊野外,挨饿受罪,也绝对不向强权低头。

可是,别看孔子每天像个没事儿人一样,照旧读书讲学,弹琴唱歌,他的心里可不好受。尤其是看着几个跟随着他的弟子,饿得站都站不起来,一个接一个地病倒,孔子更是觉得痛苦无助。

自己一辈子努力行道,克己复礼,年近七十,却混到了这个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找来三个最信任的弟子,子路、子贡和颜回,分别问了他们一句话:“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意思是:《诗经》里说过,“我既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为何会整天游荡在这荒野之上呢”,难道说,我一生所推行的“道”,本身就是个错误吗?否则,为什么我还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境地呢?

子路是个直性子,他说:“也许,是我们推行的'道’还不够仁义,是我们的行为,还不足以让别人信服吧。

”孔子笑道:“如果,为仁者都能被人信服,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失意的隐士?如果,有智者一定会被信任,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冤死的忠臣呢?”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这,是孔子的困惑。

子贡比较注重实际,他说:“也许,是老师您的'道’太玄奥、太高深,庸俗的世人不能理解。老师,您要不然考虑一下,放下身段,去推行一种大家都喜欢的'道’吧。

”孔子叹道:“子贡啊,好的农民会种庄稼,但不一定保证丰收;好的工匠会制作精巧的器件,但不能满足所有买家的需求。身为君子,虽然能够修身养性,遵循法纪,宣扬礼教,却不一定为天下所容。如今,你要我放下那些我曾坚守的东西,委身去讨好别人,只是为了让他们接纳我。你啊,眼光也太短浅了。”

坚持与放弃之间,怕的是苦求无果,怕的是前功尽弃,这,是孔子的心结。


子路和子贡的回答,都没有让孔子满意。他们离开后,颜回走了进来。

颜回说:“老师,您所宣扬的道理,太高,太大,所以天下都容不下您。

可是,您就这样推行下去吧,'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就算天下容不下我们,那又怎么样呢?不被天下所容,却仍能坚守内心的,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如果,是我们宣扬的道理不够好,所以才不被采用,那我们该感到羞耻。可是,如果我们宣扬的道理已经足够好,但却仍然不被采用,那么,该感到羞耻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执政者。”

孔子听罢,欣然而笑。

人生需要坚持,坚持的是自我的信念。人生也需要放弃,放弃的是成功的执念。

也许,这时的孔子,经历了世间沧桑,经历了人生波折,虽然仍然执拗着,但也早已悟到了“无用”之“道”。


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他感慨着,上古时代的舜帝,懂得了无为而治的真理,他什么都不用操心,什么都不用亲力亲为,就只管修养自身,端正地坐在王位上就好。

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他感慨着,是自然化生了万物,操纵着世间的一切规律,孕育着世间的一切生命,但自然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什么。

他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年轻的时候,执着于成功,急于证明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煎熬中,怀疑着人生,怀疑着世界。

可当经历过风雨飘摇,经历过世事无常,再回头看时,才会发现,那些曾经的执念也好,曾经的挣扎也罢,都不过是往事如风,转瞬即逝。

那些是非与对错,那些成败与荣辱,最终,都抵不过一句“问心无愧”而已。

到了这时,才敢说“放下”,才敢说“忘掉”,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与命运妥协。

而与命运的妥协,本身,也是一种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