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版《联律通则》学习心得 冯跃峰 【摘要】 楹联学会于2024年1月1日颁布了新版的《联律通则》,本文将其中的前六条(简称“六要素”)简要归纳为:“两同”、“两对”、“两联”。 其中“两同”是指字句同数、节律同步;“两对”是指结构对应、平仄对立;“两联”是指内容联接、意境联通。 后更进一步简化为“两对”、“两联”,使之更符合“对联”的特征。而原有的“字句同数、节律同步”,则都可归入“结构对应”中。 【正文】 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新版《联律通则》(2024年1月1日颁布),感觉其“六要素”可以归纳为“两同”、“两对”、“两联”,即: 字句同数、节律同步、结构对应、平仄对立、内容联接、意境联通。 下面逐句作些解说,作为对《联律通则》的学习心得。限于理解能力,谬误难免,敬请指正! 字句同数,它包括上下联分句的个数相同,而且每一个对应的分句字数也相同。 节律同步,所谓“节律”,就是朗读时字词的停顿间隙,类似于通常所说的“断句”,相邻两次停顿之间的字组成一个小节,小节与韵律合称为“节律”。所谓“同步”,就是上下联的节律要完全一致,包括小节的个数以及每个对应小节中的字数都要相同。 大多数情况下,节律以两个字为一个小节。但具体需要根据语义确定每个小节的字数,其节奏点均在每小节最后一字。有时候,同一联可以有不同的节律,以凸显某种事物或表达特殊的情感,但上下联要保持节律一致。 结构对应,这里结构是指语法结构,它包括三项。 (1)对应字词的词性相同; (2)对应字词充当的语法成分相同。语法成分共有五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3)对应字词所处词组结构相同。词组结构共分为五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 当后两项都满足时,第一项可以从宽。具体包括:形容词、动词可以相对;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允许上下联词性不同,但数词除外;同义或反义连绵词可以相对;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允许上下联词性不同。 比如,三军未动粮先动;战火纷飞梦已飞。其中,平仄、语法成分、词组结构都没有问题,但“战火”对“三军”不适合,因为“三”是数词,不属于从宽范围。将“战火纷飞”改为“万炮齐飞”,对仗就工整了。 平仄对立,对联的平仄要求比较复杂,这里将其主要内容细分为三个大项和三个小项。 三个大项是: (1)同一个分句内相邻小节的最后一字必须平仄交替; (2)同一联各分句的句脚(最后一字)的平仄周期性地交替,通常以2或3为周期。同一周期内必须有平有仄。比如3-周期:“平平仄平平仄……”; (3)上下联对应节奏点(每个小节的最后一字称为节奏点)的平仄要相反。 三个小项是: (1)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2)上联不能末尾三连仄,下联不能末尾三连平。 (3)五字以上的下联至少有三个平声字,或者仅有的两个平声字在末尾相连,否则犯孤平。 一般地说,在律绝诗凡要押韵的那个句子中,除了最后押韵字是平声以外,全句中只单剩一个平声字且这个平声字还不与押韵的最后那个平声字相邻,那么这个句子就是孤平句,或叫做犯孤平。 也可以采用这种直观方法确定对联平仄:取一个周期为4的平仄序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从中任意截取一段,其段若以仄结尾则可为上联出句,若以平结尾则可为下联出句。然后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奇号位上平仄可以从宽,偶号位上的平仄则不能改变。 其中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就是以每两字为一个小节,相邻小节的节奏点平仄必须交替。 以七字联为例,由序列截取的上联平仄有这样两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然后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得到上联平仄的两个大类: (1)通仄通平通仄仄;(2)通平通仄通平仄。 其中“通”指可平可仄。但注意到上联的禁忌“末尾不能三连仄”,从而第(1)类只能是:通仄通平平仄仄。 这样,第(1)类有2×2=4种情形,第(2)类有2×2×2=8种情形,从而上联的平仄共有4+8=12种情形。 类似地,下联平仄有如下两种: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进而得到下联平仄的两个大类: (1)通仄通平通仄平;(2)通平通仄通平平。 但注意到下联的禁忌“末尾不能三连平”,从而第(2)类只能是:通平通仄仄平平。同样,下联的平仄共有8+4=12种情形。 当然,对联平仄还有很多其它讲究,详细内容可见《联律通则》。 内容联接,是指上下联的语句含义相同或相近,能联合构成同一主题。 但又要避免“合掌”,即避免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否则就如同一个人的左手握右手,毫无意味。具体地说,上下联内容在大范围上可以相同,但在具体细节上不能雷同。 比如,上联写景,下联也可以写景。但若上联写树,下联也写树,那就差点意思了。 意境联通,所谓意境,就是对联中表达的在其情感上的拓展与引伸,它通常表现为所描绘的景象(境)与其表达的情感(意)相融合。也就是说,由形象表达心境,将心境寓于形象。 意境联通是指上下联的意境要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好的对联应该具有鲜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语言美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对联的灵魂所在。 以上就是我们对“六要素”的归纳。此外,我还有一个大胆而又近乎荒唐的想法,那就是:是否可将“六要素”精简为如下四项: 结构对应、平仄对立、内容联接、意境联通。 这样,“两对”、“两联”更符合“对联”的特征。其中,我们将“字句同数、节律同步”这两项要求,都归入了“结构对应”之中。 实际上,字句的数目,节律的停顿方式及小节个数,本质上也是一种结构。它可看成说对联的整体结构;而每个字所处的词组结构则可看成是对联的局部结构。据此,我们将“结构对应”的意义重新叙述如下。 结构对应,其中“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局部结构,它就是前面所说的三项语法结构;二是整体结构,它包括“句式结构”与“韵律结构”。其中句式结构是指上下联的分句个数相同,每一个对应分句的字数相同。韵律结构是指上下联的韵律小节个数相同,以及对应的每一个小节的字数相同。 显然,整体结构涵盖了原来的“字句同数”与“节律同步”两项规则。 【写在后面】以上纯属个人愚见,由于理解能力有限,难免出现偏差,甚至有胡言乱语之嫌,就权当自娱自乐吧,大家可一笑了之。如果您能拨冗指正,则不胜感谢之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