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子建:读《额尔古纳河》有感

 苏格柏图 2024-01-08 发布于甘肃

读《额尔古纳河》有感

元珊珊

如果有一天我退休了,定要寻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开个客栈。

而在读了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迟子建老师用她简约清丽、简单纯粹的文字,像缓缓溪流汇入大海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的壮阔画卷。

读之再读之后,我才缓缓下笔,回望这一场文字里的穿行。

关于自然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尘世中的一场奔忙,我们最后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生活最纯粹的样子。

对于自然的追寻就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那些以自然馈赠为生的鄂温克族人,跟随自己驯鹿的脚步,在森林中迁徙。

一块草地,一片密林,一场野猪肉的晚宴,挂满星星的夜幕之下,游牧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欢饮达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薄雾的时候,新的一天开始了。清风流水,日月星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河而居四处为家,太让人心生向往。

一个人在广袤的土地,面对清风流水,感受自己的渺小感受自然的神秘和伟大,在那片宁静之中寻得内心的波澜不惊。

书中写道:“我们的驯鹿,它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读至此处,美丽和谐的意境顿时展现在眼前,驯鹿的高贵和幸福仿佛跃然纸上。对于自然,我们永远心存敬畏且心向往之。

关于生命

生命,一个让人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词语。新生命的到来总是值得欣喜的,但是书中每每描述的生命的逝去都让人唏嘘不已。

列那和拉吉达睡着了,没有再醒来,“我”和瓦罗加携着白色的口袋多次出现在山边。

妮浩每次跳神拯救别人的生命,都会以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命为代价。

还有因尊严而自杀的人,因救人而舍命的人,一个个曾经鲜活生动的人走向死亡。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脆弱。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生命仿佛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感知到生命的脆弱才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日子。

死亡无可改变的时候,那就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关于人生

相遇和别离。我们要接受一些人忽然出现,也要接受一些人再也不见。人生真正的相遇和别离都是那样漫不经心。

“我”和拉吉达相遇,和瓦罗加一眼万年,都是那样顺其自然。而当他们在“我”的生命中骤然退场的时候,依然选择让生命的长河继续向前奔流。

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失去亲人,剧烈地痛彻心扉以后,依然要第二天从希楞柱走出来,面向朝阳的方向,寻找漫步的驯鹿,喂养嗷嗷待哺的孩子。

多少人的人生不也是要在别离之后,洗把脸,衣着整洁地出现在人前,一如昨日的按部就班的生活。

承受和接纳

有时生活总会抛给我们一个我们并不喜欢的剧本。

依芙琳和坤德的婚姻,半生折磨,唯一的儿子金得也在新婚的当天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依芙琳在得知坤德最爱的姑娘不是自己时,能够不那么倔强,采取柔和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婚姻,故事的结局不知道会不会不同。

无论在生活中拿到的是怎样的剧本,试着去接受它,然后再试着去改写它。

毕竟,有了自己期待和喜欢的生活的样子,生活才会真正变成你所喜欢的样子。

平静和淡然

能够陪伴一个人久远的,永远是强大的内心。

“我”的姐姐列娜死去,两任丈夫死去,儿子死去,“我”不是没有眼泪和伤痛。

只是在面对生活给予的意外和始料未及时,多了一份平静。

就像幸福的人不是什么都有,强大的人也不是没有伤痛。

在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以后,还有什么是不能平心以待的呢?

当我们能够通过书中的文字开始更多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好地把握真实的当下,这便是阅读的意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让我们突破物质世界的藩篱,自由地捧起书本,自在地去追寻那一片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迟子建:读《额尔古纳河》有感
迟子建:读《额尔古纳河》有感
迟子建:读《额尔古纳河》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