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用土三七,当心这个病!

 影像汇 2024-01-08 发布于广西

既往文章汇总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既往公众号文章,特做了一个大汇总。链接如下:

公众号所有文章和视频都给您分类好了!

小伙伴们也可以点击下方分类链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病例欣赏

病例1:39岁男性,服用“土三七”后不适就诊。

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肿大,中-大量腹水,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不均匀强化,门脉期示肝内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病灶,肝实质强化不均匀减低(肝脏CT值低于脾脏),并可以看到门脉高压表现,以及胆囊壁水肿、门静脉周围水肿。苏木精-伊红(HE)染色× 200倍镜下见肝中央静脉及肝窦周围扩张充血,肝细胞水肿,中央静脉轻度纤维化。

是什么病呢?

病例2:老年男性,腹胀 20余天入院,胆红素增高。

CT扫描,显示肝脏形态及各叶比例基本正常,但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后肝脏实质可见地图样的不均匀轻度强化,门静脉期、静脉期可见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的“爪状”强化,静脉期肝静脉未见显示,下腔静脉肝段稍窄。

这个又怎么考虑呢?

追朔病史,患者自述近四个月有服用“三七”病史!

病例3:68的男性,服用“土三七”后不适就诊。

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轻度肝脾肿大。增强动脉期显示肝动脉小且边界不清,肝实质强化程度减低,门脉期显示肝内斑片状低密度病灶,肝实质强化不均匀减低。

以上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点:服用“土三七”病史。三个病例最终都诊断为:肝窦阻塞综合征

肝窦阻塞综合征

概述:肝窦阻塞综合征( HSOS) ,既往也称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种罕见的肝血管性损伤疾病,因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肝窦血流回流障碍,从而引起肝内淤血、门静脉高压,临床常见腹胀、腹痛、腹水、肝脏肿大、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等表现。

病因:国内多见于食用含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的中草药而发病,最常见于外伤后服用土三七,比例达50%-88.6%,还见于可紫草、猪屎豆、千里光类植物;国外多见于干细胞移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及肝移植后。

发病机制: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多条肝板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外放射,组成类圆形的肝小叶;肝窦是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窦壁由肝细胞的细胞膜构成通透性较大,是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

肝窦是负责肝脏和体循环中的血液、氧气和营养物交换的血管管道的复合体。肝窦的结构由肝窦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组成。在正常情况下,肝窦血液供应来自入口(即肝动脉和门静脉),通过出口(即肝静脉) 返回心脏。

肝血窦血流图

肝脏血液循环

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脱落,纤维坏死物沉积,继而肝窦扩张淤血,从而导致肝细胞发生缺血、变性和坏死;并可形成纤维化、扭曲肝脏结构,最终可进展为小叶中心型肝硬化,晚期部分可继发门静脉纤维化和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发病前多数患者有胃肠道、呼吸道和全身症状。急性期/亚急性期(大约起病3天-4周内)肝脏增大,黄疸,并出现腹胀、腹水,也可出现脾大、肝功能损害,甚至发生肝性脑病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期: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相似,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及肝功能失代偿。

影像表现:CT 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肝脏可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可无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出现一过性异常灌注,可见肝动脉增粗、迂曲,肝内分支增多,以及可见肝内紊乱血管网;门脉及延迟期肝实质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呈花斑状或地图状改变,平扫所示异常低密度呈轻度渐进性强化,范围较前缩小,可见以肝静脉分支为中心的爪形强化,多以肝右叶为主,尾状叶及左叶受累较轻;肝静脉受压显示不清或变细,下腔静脉可受压变窄,但其内血流通畅,远段无扩张改变。MRI 平扫肝内可见大小不等斑片状 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影,边界模糊,T2WI上可见沿门静脉走形的条状高信号,DWI呈等或不均匀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与CT类似。肝外表现包括:腹水、胆囊壁水肿增厚、脾大、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肠壁增厚等

鉴别诊断:主要与布加综合征,尤其是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鉴别,两者临床表现及CT 表现相似,早期鉴别诊断困难布加综合征,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段狭窄、闭塞,回流障碍继发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流减少,致肝小叶充血后坏死、萎缩,继而产生窦后性门脉高压的综合征。分为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CT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充盈缺损;急性期可见肝脏体积增大,密度减低,增强动脉期强化减低或者不强化,门脉期肝门附近“扇形强化”,周边部分强化相对较低,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亚急性期/慢性期可见肝脏体积缩小,尾状叶肥大,密度因纤维化而出现斑片状、楔形、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门脉期中央部“地图样”明显强化,外周密度低,延迟扫描趋于均匀强化,整个肝脏呈等密度改变,被认为是慢性布加综合征较为特征的CT表现。MR表现类似CT。

三七 VS 土三七

三七又称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等,主产于云南文山州。三七含有谷甾醇、胡萝卜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营养成分,生用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津、消肿定痛等显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补血、强壮补虚之功效,是一种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各种痛症、外伤等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使用得当,很少发生副作用。

土三七别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为菊科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土三七也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是,土三七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损伤,患者会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

所以,土三七不是三七哦,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土三七未收录入中医典籍中,至今也没被国家药典收录,请勿乱服!

最后,以一张“李鬼遇李逵”图结束今天的小作文,图片来自文心一言AI作画。

参考文献:

1.Yun Zhang, Yuling Yan,Bin Song,Noninvasive imaging diagnosis of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a pictorial review.Insights into Imaging.(2019) 10:110.

2.尚亚男,等.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CT特征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

3.刘璐,张玮,诸葛宇征.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标准综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12):1064-106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