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肪肝,大学问,看磁共振分析

 zskyteacher 2018-04-03

以下内容根据:登封市中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网络,特此声明

1病因病理

   为肝脏内过量三酰甘油沉积所致,超过正常5%的含量。伴各种基础疾病如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胃肠外营养剂胃肠道改道手术、重症肝炎、中毒性痢疾、使用糖皮质激素。病理上为大囊性和微囊性脂肪肝。大囊较多,常见于肥胖、酗酒、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恶病质等。

脂肪肝分布差异大,从局限到多灶性及弥漫性,弥漫性可均匀、可不均匀如地图状及结节状。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是门脉血流来自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脂肪含量不同局灶性最典型的是Ⅳ段,其静脉引流为胆囊静脉、胆管周围静脉及迷走胃左静脉。结节状脂肪肝可形似转移瘤。

2磁共振表现

   正反相位为脂肪肝显示较好,MR对局限性脂肪肝的诊断优于CT,可与肝肿瘤区别。脂肪肝反相位病变的信号明显降低。其原因为脂肪肝时脂肪与水的相位相反或差异大导致二者信号相互抵消。MRS显示肝脏脂质峰(lip)增高,可作定量分析。

3讨论:

   脂肪肝MR检查最敏感,最佳序列为梯度回波的同反相位成像,MR的典型表现为同相位上等信号或信号增高、反相位信号下降,病变肝血管分布正常

4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有脂肪沉沉积或变性的疾病,包括肝细胞肝癌、血管瘤、FNH、DN及错构瘤类疾病。罕见多发大结节脂肪肝需与转移瘤鉴别,注射SPIO,脂肪肝时信号降低,而转移瘤信号无变化。

5网络病例

Case1 男性,52岁,HIV阳性,大量饮酒30余年。

图1  CT平时及双动脉期增强:肝内弥漫性低密度,测量未见脂肪密度,动脉期未见异常强化,门脉期似见轻微强化,恶性转移瘤?脂肪病变?


  


图2 MR  CT所见肝内多发异密度,T2WI未见异常信号。

图3 MR  反相位肝内出现多发小结节状信号减低,提示含脂质。

图4 MR  预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肝内(反相位低信号区)未见异常强化。

分析思路:肝左右叶多发弥漫分布等信号病变,含脂质(脂肪变性、未见脂肪),未见占位效应,动态增强肝内病变与肝实质相仿,未见异常强化,只能用脂肪肝来解释

活检前影像诊断:肝左右叶弥漫不均匀含脂质病变,考虑:良性非肿瘤,符合脂肪肝(结节状脂肪肝)表现。

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弥漫不均匀脂肪肝。

Case2  M,16岁,体检US发现肝脏占位伴年余。



图1  T2、DWI未见异常征象。

图2 反相位肝实质信号弥漫不均匀轻度降低,左叶内侧段近肝表面和肝圆韧带处局限性信号减低,提示脂肪变性(脂质)。


图3 预扫描、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15ml 莫迪司。预扫描呈稍低信号,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和延迟期持续强化,信号稍低于肝实质。莫迪司延迟90-120min,病变摄取对比剂,信号强化稍低于肝实质,与预扫描相仿。

影像诊断:肝左叶局灶性脂肪肝,弥漫性不均匀轻度脂肪肝。

以上图片来源:慧医腹部影像,特此声明,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