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见过厉害的父母,从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富书 2024-01-08 发布于北京



进化妈说:聪明的父母,他们从不会在小事上内耗孩子,他们懂得与其揪着小事不放,不如抓大放小,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


作者:夕晨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几天,我带着2周岁的女儿去父母家吃饭,女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养成的阶段,吃完饭要自己收拾碗,一不小心碗没有拿稳,掉在了地上。

父亲见状就对着2周岁的女儿一顿指责,那一瞬间,我脑海里涌现的全是自己小时候因为小事犯错,被父亲责骂的画面:

我因为将贴纸贴在墙壁上,导致墙壁漆坏了一点,被父亲整整骂了一个下午;

因为下雨风太大,雨伞拿不稳被风吹坏了,回家被父亲责骂没用的东西……

他总会在小事上对我絮絮叨叨,好像我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总是对我大吼大叫,辱骂责怪。

因为害怕父亲的责骂,我每次做事都小心翼翼;

因为害怕父亲的责骂,我每次遇事都不敢跟父亲说;

因为害怕责骂,我的整个童年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敏感焦虑。

看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最怕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父母无时无刻,都在小事上打压和数落。”

而聪明的父母,从不会在小事上内耗孩子,他们懂得与其揪着小事不放,不如抓大放小,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

糟糕的父母,只会不断地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非暴力沟通》里有这样一句话:“沟通是互动的过程,目的就是增进彼此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有些父母,在孩子犯点小错后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却很少与孩子一起心平气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看过这样一则短视频:

妈妈在厨房准备早餐,让女儿自己将牛奶倒入杯里喝,女儿不小心将牛奶倒到了桌子上,妈妈见状便生气地吼了女儿:“做点事情都做不好。”

女儿被妈妈的吼叫声吓得不敢动弹,眼里满是恐惧,可妈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断地对女儿喋喋不休,女儿也没有心情继续吃早饭,低头哭泣着,妈妈不安慰反问女儿道:“你做错事,还委屈得哭上了?”

隔着屏幕,我能感受到女孩的无助委屈与唯唯诺诺。

孩子犯错,换种方式积极引导会比批评说教更有说服力。

朋友之前分享过她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不小心将粥打翻了,瞬间地上、墙上都是,一时间妈妈肾上腺素分泌加速,儿子跟妈妈说:“妈妈别生气,先深呼吸一下可以吗?”

就是儿子这句话让朋友瞬间没了脾气,呆了2秒后对儿子说:“你能帮妈妈一起清理一下吗?”儿子高兴地答应了下来,积极地参与清理。

那一天,她发现儿子格外开心,她思考如果当时因为儿子打翻了粥,自己对孩子不停地说教,也许孩子的一天会被乌云笼罩吧。

糟糕的家庭关系里,父母中总有一人会在小事上不停地找茬,盯着细节不停地说教,这种环境下,孩子只会感到心力交瘁。

不妨试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不因小事过度内耗孩子,给孩子多一些共情和包容,给予孩子一定的“松弛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父母如果不断地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想逃离父母。

与其事事计较,不如顺其自然。

父母盯着孩子的小事,只会消耗他们的心力

《少年派》里,有一次林妙妙对妈妈进行了质问:“我不是你的全世界,你除了我,大千世界还有很多值得你去关心的事,你怎么老盯着我不放?”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反方向走的。

面对孩子一步步成长,父母要做的不是一直盯着小事对孩子唠叨不停,而是要学会慢慢放手。

看过一个令人心疼的短视频:

那是一个夏天,农村里的人都习惯在院子里吃饭,吃饭时妈妈说蚊子怎么这么多,女儿赶紧放下碗筷,去点了一盘蚊香。

过了一会儿,蚊子又飞来,母亲埋怨道:“你点的蚊香放哪了?”

女儿说:“我放旁边凳子下面了,我们吃饭放太近的话,我怕味道太大闻了对身体不好。”

母亲很生气地说:“放那么远,还不如不点!”

面对母亲的指责,女儿只能默默地低头吃饭,本以为母亲说了就罢休,没承想,母亲因为这点小事一直絮絮叨叨指责了女儿一顿饭的时间。

看到这里,真想给女孩一个拥抱。

“家”本是让你累了能好好休憩的温馨港湾,可有些父母总喜欢在疲惫的孩子身上,因为一些小事进行言语攻击,让这些本就生活不如意的孩子更加没自信。

网友@桃儿清甜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孩子不爱刷牙,她每天都盯着孩子刷牙,因为刷牙这个事,孩子跟她不知道闹了多少回合。

在孩子6岁的时候,她想缓和与孩子的关系,试着不去盯着孩子刷牙这个事,孩子一时没适应,就去问妈妈,今天已经10点了,妈妈你怎么没叫我刷牙?

妈妈告诉孩子,他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选择,妈妈以后不会老盯着你刷牙了。那一晚孩子并没有主动去刷牙。

第二天,妈妈让孩子陪她去医院拔牙,儿子站在旁边看到妈妈那颗血淋淋的牙拔出来,从那以后孩子每天早晚都按时刷牙,还会经常问妈妈刷牙了吗。

智慧的父母,他们在教育上不会太用力,也从不会在小事上不断地消耗孩子

他们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替孩子把握好大方向盘、稳住底线和原则。

他们会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加油门”,而不是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孩子琐事与细节的内耗中。

智慧父母从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而是用爱滋养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青春期反叛”,就是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对,总在小事上对孩子喋喋不休地开“批斗会”。

3岁时孩子不懂反抗只能隐忍,到青春期13岁时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出现了一触即发的叛逆反抗,从而亲子关系不断走向崩塌。

那父母该如何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消磨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呢?不妨试试以下这几种方法。

1、着眼当下的事情,不翻“旧账”

当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你看你又站在那里。”“我是不是之前就跟你说过了。”

父母时刻都在“翻旧帐”,只会让孩子深陷在自己一直在犯错的状态。

不防在遇到问题时,着眼当下的事情,协助孩子去解决,鼓励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让成年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尤其不易。

比如在父母看来简单的加减乘除,孩子却怎么都学不好,很多父母便会忍不住责备,可他们忘了未成年的孩子心智并未成熟。

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能对孩子此时的痛苦感同身受,也会因此温柔地抱抱孩子,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进行指导。

这样做,父母才能够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能够与他“共情”的知心朋友。

3、父母多点“钝感力”,孩子会发光

有心理专家曾说:“小事是大事的征兆,一个喜欢在小事上批评孩子的家长,一定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在父母觉得他很糟糕的时候,还愿意听你讲大道理。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是有价值的,才会听取父母的意见。
大多数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特别敏感;而会闪闪发光的孩子,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拥有“钝感力”,不在小事上紧盯孩子,让他们在充满松弛感的家里,幸福快乐的成长。


作家龙应台说过:“如果你把孩子盯太紧,那你就成了他的绊脚石。”
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家长看来,做得不合理的事情,让大人不断地抓狂并且担心孩子的未来。

其实,这些小事都是孩子在探索世界,你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孩子的童年才能完整。

点个在看,愿父母都能做到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给予孩子完整的童年。


作者简介:夕晨富书团队作者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屏蔽力》,责编:香克斯、青允,排版:斜阳叶,校对:Jenn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