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给乾隆夹了一块肉,乾隆的表现,让雍正下决心立他为储

 泰荣林黑皮 2024-01-08 发布于上海

导读

清朝历史上,有一则颇为有趣的故事,讲述了雍正皇帝在一次饭局中给乾隆夹了一块肉,而乾隆的应对让雍正下定决心立他为储君。

那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寒冬,雍正身患重病,召集了自己的十四个儿子共进晚餐。饭桌上,雍正突然动手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夹了一块肉,这块肉用白水煮过,既油腻又冰冷。

弘历虽然并不感到饥饿,但他一声不响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将整块冷肉吃了下去。父子两人对视着,谁也不说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康熙晚年留下的隐患,日后必然酿成腥风血雨

眼看着这残酷的宫廷争斗日益升级,许多大臣都在暗中叹息:圣上何以不选定太子?若是继续这么下去,恐怕迟早会出现腥风血雨之事!这场兄弟阋墙的战争,最终以四皇子胤禛夺取皇位而告终,他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此番残酷的争夺爆发,部分原因在于康熙晚年的决策失误。他的长子太子胤礽,生来英明聪慧,深得宠爱,本为当之无愧的储君人选。

图片

然一场意外的宫廷风波导致太子失势被废。本以为江山社稷将无人继承,谁知康熙突然又将太子复位。这一番举动,无异于在诸皇子心中埋下了争端。于是在他驾崩后,这场兄弟阋墙终究还是爆发了。

身经百战的雍正明白,要避免儿子们重演这残酷的宫廷争斗,自己必须尽早选定儿子中最优秀者为储君。于是,他便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儿子们,希望从中选出一个既聪明英明,又知进退的人,来掌管这江山社稷。

图片

九王爷入宫,四王爷夺嫡

说起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提起当年两个最具实力夺嫡的王爷:四王爷胤禛和八王爷胤禩。这两位皇子一个在朝中经营多年,深沉难测;一个在军中威名赫赫。所以,当康熙太子复位后,他们便似嗅到了机会的气息,各自拉拢势力,准备在老帝驾崩后夺取那龙椅之位。

八王爷胤禩性格直率,言语之间常有怨气,这使他招致许多臣子的非议。这些臣子便纷纷往四王爷处告状,使两派关系越发紧张。四王爷胤禛则深沉稳重,为人谨慎,但手段强硬,胸有成竹,这让康熙也十分看重。

图片

在这场残酷的皇室内斗中,最终四王爷以计谋取胜。八王爷此时也意识到大势已去,前途渺茫。他心中郁结难平,健康每况愈下,终于没有熬过这场风波,早早病倒离世。

江山社稷从此拱手让与,四王爷登上大统,开创了盛世太平的“雍正新政”。然而最终这场兄弟阋墙导致的惨剧,雍正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必须及早立储,以避免它重演。

图片

雍正多次考察儿子 弘历脱颖而出

雍正共有10个儿子,但其中几个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在余下的儿子中,一个名叫弘历的儿子尤其闪光。

弘历生母贤淑的熹贵妃,深得康熙皇帝的宠爱。他5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写起文章更是文思泉涌。因此,皇位的继承人选似乎就落在了弘历的身上。

图片

雍正为人谨慎,不会轻易做决定。他设计了几次考核,让儿子们上朝听政,处理奏章;赋诗作文,检验学识和气质。这几次考核中,弘历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在政事处理上,决断英明;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渐渐地,四皇子脱颖而出,成为最佳人选。

然而,雍正还想进一步验证儿子的品质和胸怀。于是一个闲暇的宫廷盛宴上,他特意让太监给弘历上了一盘没有煮熟的肉,以观察他能否顾全大局。

图片

“夹生肉”考验 弘历为大局妥协

在正式立弘历为储君前,雍正还特意设计了一个考验。这天是皇宫的千秋庆典,来了满朝文武。席间,他故意吩咐太监给弘历上了一盘没有煮熟的肉。许多王公大臣都在座,雍正的目的就是要观察儿子弘历面对这“夹生肉”时的反应。

果然,弘历刚放入口中,眉头就皱了一下,显然已经尝出肉没有煮熟。此时的雍正两眼牢牢地盯着儿子,想看他的反应。只见弘历深吸一口气,以极大毅力强忍着吃下了那块老肉。太监们见状,纷纷侍上热茶解解腥气。

图片

“好个宽容大度的君子!”雍正不禁心中暗赞。他明白儿子是顾全大局,为不失礼数,强忍着吃下了那块老肉。

这般为大局着想的胸襟和气度,正是储君与明君所必备的优秀品质。由此,雍正终于确定,四皇子弘历的确不负众望,当之无愧是储君至宝。

图片

山长水远皇威临,八旗文武拜舞尘

立储大典前夕,雍正遣宫廷大画师数十人入宫,吩咐绘制万卷长廊。长廊满墙挂绘了大清江山万里河山的卷轴画。数十名翰林学士也奉旨整理典册,全面记载大清国史。

临近大典,雍正身着朝服步入长廊,站在高台端详那些江山画卷许久。只见画中森罗万象 , 满目疆场横展 , 浩瀚国力尽收眼底。

图片

“予躬逢盛世,诚上天眷顾;万民顺遂,亦吾等福分。” 雍正缓步踱至中央龙椅前,庄严宣布立弘历为储君。

典礼当日,太和殿内座无虚席,满朝文武纷纷行三跪九叩大礼。那隆重热烈的场面,宛如满江红遍布 , 昭示着弘历这新储君的地位无可撼动。八旗勇猛之师亦列队随驾护卫,向这日后大清江山的主人展示最高的效忠与荣耀。

图片

弘历即位为乾隆,开创60年盛世

1735年,雍正帝驾崩,弘历果然顺利登基,就是后世称颂的乾隆大帝。有人说,弘历之所以能够在位长达60多年,开创“乾隆盛世”,关键就在于他的父亲雍正帝早早地就将他选为储君,从而避免了皇子们争夺大统的混战。

而雍正之所以可以下定决心立弘历为储,则是因为通过那次“夹生肉”的考验,他看到儿子弘历懂得什么时候该坚持原则,什么时候应为大局作出妥协的英明政治头脑。正是有了这般聪慧与胸怀的弘历坐镇江山,大清国运才能日久天长,长达60多年“乾隆盛世”大展鸿图。

图片

结语

在这个盛世中,弘历既有雍正帝英明果决与勤政爱民的治国之道,也有康熙帝卓绝的用人手腕与驭下天机的姿态。正是有了这两代君主的真传,弘历所开创的这场大清盛世,方得以绵长似水,以赢得千古褒颂与赞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