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抗玻璃心,不做空心人,要韧性,不任性

 细语如斯 2024-01-10 发布于北京

对抗玻璃心,不做空心人,

要韧性,不任性

作者/如斯

行走于世,难免遇到质疑和否定、误解与批评。不少人无法消化,表现出极大的受伤、激愤或压抑,一颗心被这些外来伤害戳得血淋淋。有时,甚至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让一颗心惴惴难安、诚惶诚恐,担心不被认可,害怕批评指责……

一颗玻璃心,难抵八面风。

疫情期间,清华社科院做了一项调查,部分中小学生中出现“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空心人不再集中在大学群体,已经下潜到了中小学。

当常态生活的秩序被意外打乱,我们的心如何安稳下来?当人生出现挑战,我们怎样应对才不被击垮?当不得不把“世事无常”说给孩子听,我们要怎样帮助他们有积极的心态呢?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电影《无问西东》,是在这样的提问中开始的。实际上,还可以这样问:“如果提前了解这个世界,不知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

作为家长,当把娇嫩宝贵的小身体抱在怀中,望着新生儿迷蒙的眼睛时,我们必定暗下决心:宝贝,我一定要护你周全!然而,实际上,无论我们怎样爱他(她),也无法永远保护和照顾他(她)的所有,他(她)的人生路途将遇到怎样的风浪,我们无法预料。

那么,趁着孩子羽翼未丰,尚在父母手中陶造时,我们该怎么做,帮助他们强筋壮骨,好有能力应对今后的难处?

作为老师,我们日复一日,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希望学生学有所成,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希望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秀,性格也坚强,内心也充实。我们还希望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不被挫折打倒,不被成绩至上的环境扼杀,引导他们奋起,开启逆袭之旅。

亲爱的老师们,咱们怎样做,可以帮助到所有孩子,不仅帮助他们的学科知识,更呵护和引导他们成为心灵健康、朝气蓬勃的人?

人生海海,作为普通的你我,过去的岁月中,想必在竞争的环境中百转千回,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患得患失,你是否有过暗夜伤怀?是否有过失意彷徨,是否也曾无助无望,甚至崩溃,想要彻底放弃?

那么,不论父母、老师,或者普通的你我,想要过好一生,想要帮助到你的孩子和学生,我们需要一种抵抗脆弱、应对虚无的力量:韧性。

我曾经带着小学生做了一个心理实验:

选取四种材料:纸条、棉线、皮筋和弹簧,在使用相同外力的拉扯之下,看几种材料的不同韧性。实验结果显而易见:纸条最脆弱,轻轻一拉就断;棉线也不结实,稍加力度就断;皮筋比较耐受,不易拉断;弹簧最为坚韧,抗压力强。

物有韧性区别,人心也如此。有人脆弱不堪,有人百折不挠。脆弱者面对挫折和打击,感到沮丧无力,不能勇敢迎接挑战。倘若心理韧性足够强大,困难当头,会积极思考和行动,寻求解决方略,学习有益经验,追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为自己度过患难赋能。诚如屈原所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值得庆幸的是,人的韧性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习练获得和提升。一时脆弱不可怕,借助一次次挫折的磨炼,加上刻意地学习和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脆弱的流泪谷,登上坚韧高地。只要你有意识地向着更加坚韧的方向努力,就可以迈进新高度。

心理韧性的培养,要从幼年启蒙,一生习练。幼年的韧性培养尤为重要,将对一生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升心理韧性呢?

首先,要韧性,不任性,对挫折有一定的容忍度。

洪兰博士说:外面下雨就打伞,而不是哭鼻子抱怨。如果一苦就哭,一疼就叫,任性而为,怎么能胜过困难呢?如果对下雨带来的不便和不适没有容忍度,韧性无从谈起。

韧性,是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的。那些从未经历挫折的人,就没有锻炼心理抗挫的机会。所以,家长不要把孩子保护太过,剥夺他们经历风雨的机会。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的抗挫力如同种子萌芽一样,只要有训练的土壤,终究会长出。

接着,韧性的成长,需要积极的认知扶持。

挫折出现,对其意义的解读非常重要。怨天尤人是一种解读,积极迎接是一种解读。前者是固定思维,后者是成长型思维。固定思维拒绝变化,痛恨失败,奢求完美。成长型思维不惧变革,接受不确定,对抗完美主义。

不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不但要教育孩子如何成功,更要引导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当积极认知建立,乐观心态形成,心理韧性自然强大起来。

再有,管理情绪,是心理韧性强大的表现。

负面事件出现,情绪作为马前卒登场,我们首先感受到浓浓的负面情绪。这时如果由着天然性子发作,是任性,不是韧性。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占主导,我们很难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

常听人说,发泄情绪是本能,管理情绪是本事。通过理性选择,刻意锻炼,达到可以调控负面情绪,从而积极思考出路,这是心理韧性强大的外显表现。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环境,唯有内心强大,才有应对不确定的动力。韧性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付出真实、具体的努力,不是一篇文章和一个道理一下子解决的。心理韧性,需要不断实践和练习,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模式,指导我们的行动。不要成为记住一些道理,却不去实践的人,像那些“道路都懂,却仍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的人。

不是任性,是韧性。不是忍,是韧。

愿我们都能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迎接生活中的风雨。

END

 

君着一抹关注

还您一份宁静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