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巴菲特”段永平的人生故事【万字长文】

 makeyoucool 2024-01-1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我们讲一个早已隐退江湖多年,但时不时会被提起的商业大佬,他是谁呢?段永平。
为什么讲他,是因为他对人生、对商业、对投资的理解,与众不同,非常值得借鉴。
段永平很低调,或许部分朋友没听过他,我这里简单做个介绍。
他一手缔造;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也是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的人生导师,在投资行业做得出类拔萃,先后重仓投资网易、  苹果、茅台,获得巨额回报。
当然,我们今天讲段永平不是为了强调他的这些成绩,更重要的想讲讲,他的生平经历、他对人生、对商业、对投资的理解。
主要讲两部分
第一部分 先讲讲段永平的生平经历和影响他比较大的人生事件。
第二部分,我们会讲到他对人生、商业、还有对投资的独到理解。
一、段永平的生平经和影响他比较大的人生事件
段永平是1961年 出生在江西南昌,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在他5岁那年,国家进入了十年特殊时期,他的父母也是离开大学,下放到井冈山下的农村   接受 贫下中农再教育。年幼的段永平,跟随父母  一并下乡。
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他读的小学,1~3年级集中一个班上,教室都是破破烂烂的。那个年代,全民都投入到生产建设的大潮中。在这种氛围里上的课呢,也很接地气,上的都是”“农机课”、“气象课” “劳动课”。生活虽然艰苦,倒也没有影响他个性的发展,农闲的时候,放学后也玩的不亦乐乎,摸鱼捞虾,用石头打鸟,打人家的鸽子、石子儿打玻璃窗,他都是好手。农忙时候呢,抢收抢种,也跟着没日没夜地和大人一块儿干。
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的劳动课就是上山砍柴。一群九岁十岁的孩子,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走十公里到深山里去砍柴,中午饿了就啃点儿干粮,砍完柴还要自己从山上背回来。对于肩膀还很稚嫩的段永平来说,下山的最后几里路是最难熬的,身体像是散了架的机器,硬是靠“坚持就是胜利”,一步一步撑回来,到家就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那一年他16岁。他意识到这是人生几乎是最难得的机遇。所以,他决定参加高考。经过两个月的准备,他和750多万考生一起进入了考场。五门功课,满分500分,他加起来考了多少分呢,80多分。这样可以理解。在那个年代,他从小到大也没好好学习,再加上那时候农村教育水平也不行,所以考这个分呢,也比较正常。
他看到成绩很失落呀,但失落过后,立马投入到第二年的准备过程中。下了这个决心后,段永平每天就全沉浸到学习当中,过得很充实。
五个多月,学完中学的全部课程,再一次进入了考场。这次多少分呢?80多分。不过是每门80多分。满分500分,也是一共考了400多分。
就这样,段永平报考上了浙江大学无线电系。也是他们班上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
那时候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录取率是非常低的,只有7%,而且社会上也没几个大学生,所以考上大学是一个很大的目标,能考上的都基本上是天之骄子。
包括后来别人采访他,他回忆说:我们这一代既不幸又万幸,物质和知识都不足,但意志非常坚定。我的意志力就是在上山砍柴的经历中锻炼出来的,所以今天有人问我做企业难不难,我扪心自问,真的没有我过去挑柴难,没有我高考时难。
(这就是他童年一直到上大学前的经历,基本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也被磨炼的很有毅力、能主动给自己设立目标,全力实现的这么一个人)
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段永平以为自己会很快乐,结果他却快乐不起来,心想自己这么辛苦的努力,只是换来了一张纸,有点怅然若失。包括大学前三年,段永平都非常迷茫,整天迷迷糊糊的,感觉不太快乐。有一天,他回想高考时候的经历,那时候每天都很充实快乐。他突然悟到一个道理:人的乐趣在过程当中,不在结果当中。达到结果后需要建立新的目标,然后享受过程。后来他认为这是他人生悟到的最重要的道理。
1982年,段永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子厂,干了两年多就厌倦了这份铁饭碗工作,然后他就放弃掉了这份国企岗位。(这里说句题外话,原来的北京电子厂,就在现在的798艺术区。和他同年进来的王东升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在10年后,受命接管濒临倒闭的电子厂,并将其改制为现在的京东方。)
那他辞职后干什么呢?他也没想好,当时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准备了一年,1986年,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生。
两年后,段永平快研究生毕业,他不喜欢写论文,也不愿意请别人代劳,干脆就不要学位了。所以,他成了班上唯一一个没拿到学位的人。当时学校规定,毕业一年后,只要答辩通过了,还可以拿到学位证书,段永平却放弃了这次补救机会。在他看来,文凭只是一张纸,学到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毕业后段永平再次面临就业问题,大部分人选择进国企或是政府机关。段永平找工作时,依然有不少单位抛出橄榄枝,甚至许诺多少年内保证能当上领导、多少年内能分房子,但段永平并不感兴趣,他甚至不想留在北京,当时他经常听到,谁谁谁是那个领导的儿子,那他就觉得北京的氛围不太适合自己。有人说:“丢了北京户口多可惜啊!值一万多!”段永平笑着说:“以后想要了,再花一万多买一个喽!”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震惊,那时候万元户也非常少,没想到北京户口在88年就这么值钱了。)
他要去哪儿呢,他要去全国改革开放最火热的地方。广东。甚至当时有句传遍全国的流行语,“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自由、宽松的经商环境吸引很多人下海经商,大量人才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环境,流入广东。
到了广东,选择加入了佛山一家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电子厂。加入之后,发现厂里不断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几百人的厂子,却有100名本科生、50名研究生,人才密度很高。包括段永平在内的很多人,都感觉很难有机会突出自己,也没太大发展前景。段永平就又开始想自己的出路。
当时段永平对游戏感兴趣,凑巧和他一个同学聊天的时候,发现同学所在的在中山怡华集团,就在做游戏。段永平就再次辞职,加入了怡华集团,很快他得到了怡华集团的老总的赏识,让还没太多管理经验的段永平去怡华集团的一个下属工厂——日华电子当厂长。那一年,段永平28岁。
(其实,从大学毕业到他当上厂长期间的这六年,算是段永平在社会上的摸索期,段永平更加了解自己,不适合体制内,喜欢市场经济,也不太看重研究生学历、北京户口、未来分到的房子、比较明朗,步步高升的职业发展,做职业选择也敢于走差异化的路线,选择人才密度少的公司,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行业)
段永平去了厂子后才知道,这是一个背负200万巨额债务、濒临破产的小厂,当时账上资金只剩下3000块钱,算上生产线的工人,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主要产品是已经被市场淘汰的大型电子游戏机。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扭转公司业务方向,并找到更具潜力的新产品,以便让日华早日走出破产困境。
很快,市场上正火的小型游戏机进入了他的视野,那个时候,最火的游戏机当属日本任天堂生产的一款家庭游戏机,外壳红白配色,所以又被称为“红白机”。因玩法简单有趣,受到全球玩家的追捧。据统计,“红白机”上市不到一年,销量就超过了300万台,刷新了游戏产业的记录。
当时,“红白机”在中国的价格大概是185块左右,相当于那时一个普通工人3个月的工资,还得有关系才买得到,所以,国内市场一直没怎么打开。在巨大市场需求下,很多“红白机”的仿制品纷纷涌入市场。段永平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但是作为后来者,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段永平在分析了游戏机市场后,认为:别的企业大都是组装型的,什么产品好卖就组装什么。如果能有自己的牌子,必能在市场上有长久的生命力。
一开始,段永平租了一个台湾的知名品牌——“创造者”,就希望这个品牌,打开内陆游戏机市场。但是,1990年这家台湾厂商背着段永平把同一品牌产品的包装盒又卖给了其他人,市场上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创造者”,日华游戏机的销量和信用受到极大影响。这个意外情况让段永平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所以,段永平打算自己搞个品牌。大家一番商量后,起名叫“小霸王”。(说到这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听众应该就有印象了)
段永平觉得这个名字很好,霸王比较张扬,前面一个小字比较亲和,既有个性也很容易让人记住,当即决定就用“小霸王”。唯一有一点不好,因为“霸”字笔画太多,怎么设计都不太好看,尤其是进行后期推广时,在产品的传播性打了一点折扣。但是,大家也想不出更好的名字来,就一直沿用了“小霸王”一名。
1991年,段永平对工厂经营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工厂主要从事教育类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生产与销售,主推产品就是小霸王游戏机。当时,市场上的游戏机品牌也很多,最畅销的是一款叫“小天才”的游戏机,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那么,如何让“后来者”—小霸王冲出重围,迅速占领市场呢?
段永平并没有急功近利地去打价格战,段永平就将质量放在了第一位。从生产、销售、售后各个环节,段永平都要求做到同行业最优。以游戏机的芯片为例,当时,国内游戏机大部分是采用进口的芯片  散件组装而成,有些品牌的返厂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无论产量多高,都把返修率牢牢地控制在2%以内。
1991年6月,段永平拿出4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出第一条广告——“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的有奖销售活动,当时的“万元户”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元了。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小霸王”游戏机一炮而红。
在1992年,小霸王销售额超过一亿,净利润超过800万。
到了1993年,中国的游戏机市场逐渐饱和。市场上开始涌起一股新的热潮——电脑热。对市场敏感的段永平看到了新商机。
然而,如果是投入新生产线生产电脑,成本比较高。段永平想的是如何将游戏机与电脑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卖点,生产一款兼具学习与游戏功能的产品。
他从全国各地招来数百名电子机械、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在现有的小霸王游戏机上加装计算机键盘和电脑学习卡,并支持学习机可连接到已普及电视机上。“小霸王中英文电脑学习机”就这样诞生了。
比起上万元一台的电脑,一台小霸王学习机的价格只有两三百块。投放市场之后,全国各地的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到小霸王公司。
这个产品能卖爆其实也可以看到段永平对人性、对产品的把握。价格便宜也比较符合国情,降低父母的购买成本,又是个学习机,能激发父母买来给孩子学习。同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可以打游戏。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用这种学习机打游戏,买那种四合一、一百合一的游戏卡插在学习机上,连接下黑白电视,打魂斗罗、超级马丽,至于学习卡,时间长了就找不到了)
1993年,为了更快打开全国市场,在中央电视台一位朋友的提示下,段永平为小霸王学习机量身制作了一段神曲——小霸王版的《拍手歌》,这个广告视频我没找到,我复述下广告词:“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二,我拍二,学习游戏在一块儿;你拍三,我拍三,学习起来很简单;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   感觉还是朗朗上口。同时,他再次花重金将广告投放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效果非常好,小霸王学习机在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
1994年,第二代小霸王学习机上市,产品名字非常有意思哈,叫:小霸王SB-486。他们同时也对拍手歌做了更新。与此同时,段永平开始寻找小霸王SB-486的形象代言人。找得谁呢?成龙。这次广告也成为中国电视广告的经典案例,大家可以听听“想当年,我是用拳头来打天下的,如今,这电脑时代,我儿子要用小霸王来打天下。同样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房祖名打字能力应该很好。
这里面把将成龙打拳的形象和小霸王两个拳头的标志自然而然地联系了起来,将小霸王的特征突显了出来。这个广告我放到了shownots里面,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这个产品一经推出,那是非常火爆。
1994年除夕,全国各地经销商等待拉货的货车堵在小霸王公司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199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推出了小霸王的最新广告,穿着白背心的成龙抱着小霸王键盘,面对镜头念出一句广告语:“同样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更是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小霸王学习机。
这一年,小霸王的产值超过了10亿,占据了国内学习机产品80%的市场份额,而怡华集团其他十几个子公司的收入总和,还不及小霸王的一半。
这我们多提两句,或许可能会有人说,能发展这么大,不就是广告做得好吗?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在做打广告之前,小霸王也是做了充足准备,过硬的质量,强大经销商渠道,售后服务也做到了行业领先。
段永平对广告的理解,他说,广告只是把产品的功能发掘或展示出来,而不是赋予产品功能。广告是效率导向的,就是把产品本身用尽可能高的效率传达给你的目标消费群。最不好的广告就是夸大其词的广告,靠这种广告的公司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消费者长期来讲是个极聪明的群体。
其实,他话的意思就是:广告就是放大器,如果产品不好,盲目投广告,只会加速产品死亡。
就在小霸王发展得春风得意,如火如荼时,却传出了段永平离职的消息。
1995年8月28号,段永平突然向怡华集团提出辞职。那为什么辞职呢?
开始做厂长的时候,段永平和怡华集团之间约定了利润分成是“三七分成”,他和团队可以拿到小霸王30%的利润,集团拿70%,后来逐渐变成二八,一九分成。集团不断食言。虽然,产值越来越大,段永平和他的团队拿的也不少,但集团想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经常也是把小霸王的利润用到其他地方,小霸王的发展非常被动。长久来看,不利于团队的发展。他不知道10年后公司会是什么样子。
段永平坚信股份制才是公司能长久经营的好办法。所以在小霸王势头正猛的1994年,他向集团提出了股份制改革,被集团搁置了。一年之后,段永平再次向集团提出股份制改革建议,再次被拒绝。于是就提出了辞职。
他辞职后,也不知道要干啥。本来打算去美国追求在人大认识的女同学,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当然那时候连女朋友都不是。但公司的很多人都是冲他去了,他离开大家很失落,所以也是出于某种责任感吧,段永平打算再创业一次。
正式从小霸王离职后,段永平便带着陈明永、沈炜等6名昔日骨干来到了与中山市一江之隔的东莞(guǎn),并且口头承诺一年以内   不在国内和小霸王竞争。
1995年9月,段永平创建了广东力高电子有限公司,96年被更名为: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说到这里,就比较熟悉了,我们小时候用的步步高复读机,还有小时候非常火的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都来自于这个公司)
公司刚刚成立一个月,管理人员就从最初的7人变成40多人,这些精兵强将全部是自愿放弃小霸王的高薪而奔着段永平来的。此后,不断有小霸王的员工跳槽过来,甚至维修工、厨师也义无反顾地跟过来。至于原因,有的说:“船长不在船上,水手不知道船会开到哪里去,所以只好下船。”对于这些人,段永平也就接收了他们,段永平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尽可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但因为之前做了口头承诺,一年内不在国内与小霸王竞争,但这些人又都是做小霸王出来的,为了让他们有事干,第一年就做游戏机外销给俄罗斯,最后也亏了不少钱。
一年口头禁业约定结束后,步步高陆续推出三款产品,分别是:步步高学生电脑、家庭无绳电话、VCD播放机,经营策略与原先类似,先做到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渠道能力强,然后签约李连杰、施瓦辛格、张惠妹、周星驰等大牌明星做广告,在央视投放。
除此之外,段永平在步步高也真正开始践行股份制,主动大幅稀释自己的股份,把自己的股份从70%一直稀释到17%,推动经销商入股、全员持股、全员分红,把公司变成大家的公司。当时陈明永(OPPO老板)备受重用,但他刚刚工作没几年,手里没多少现金买公司股份。段永平主动借给他钱,说:我借你一块钱,你买我一块钱的股份。我不需要你还我现金,将来用股份的利润或者股息还我就可以。
那时候大部分企业还都是搞私人作坊,老板说了算的时代,段永平愿意稀释自己的股份,可以看出他的前瞻性很强,不太计较自己的利益。当然在他的世界中,可能认为这没什么,企业是大家的,有钱一起赚,这也是他一直说的:本分。
在段永平逐步放权的过程中,步步高发展出了三条相互独立的业务线,顺着这三条业务线,段永平对步步高进行了重大改制,分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交给了自己从小霸王带出来的3个部下,每家自己只持股10%,
教育电子类业务由黄一禾负责(他退休后,由金志江负责),主要涉及步步高学习机、学生电脑、复读机等产品;后来步步高教育电子一直搞教育,比如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的点哪里,还有小天才电话手表,都是他们的杰作。
视听电子业务则由陈明永负责,包括VCD、DVD、家庭影院和MP3等产品。后来DVD的市场没落,改制发展成现在的手机公司OPPO,也一贯延续了步步高时代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打法,比如请明星代言手机,很有名的广告词,大家应该都听过:充电五分钟,通话2小时。
通讯科技业务由沈炜负责,主要生产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这样的产品;后来发展成现在的手机公司vivo。
据说这三家公司现在还留了一间空的董事长办公室,就是为了表达对段永平的尊敬。
我看到这里,就觉得段永平真的是顶级领导者啊,一个人做人做事能到达这种境界,中国企业界恐怕也很难找到几个。
(我们简单做个小结:段永平从他28岁到40岁,这是他展现自己的商业才能最重要的12年。这12年,他建立起当时中国一流的企业,成功推行了自己对企业的理解,也培养很多,现在在各领域发光发热的企业家,这些人后来也是他一辈子的朋友。)
2001年,段永平在步步高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宣布要提前退休,移居美国,原因也比较犀利,他说因为他答应妻子要去美国一起生活。在常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人疯了。一个顶尖的企业家,刚刚40岁,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提前退休,结果就是为了和妻子在一起。中国企业界,好像目前还没出现第二人,是这样做的。
这里也八卦几句他的个人生活,辅助大家来了解段永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段永平与他的妻子刘昕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毕业后,刘昕去了美国发展。
1998年,刘昕回国探亲,与段永平相遇。性格相近的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两个月后便登记结婚,为尽快结束这种两地分居状态,2000年,刘昕开始为段永平申请美国绿卡。尽管此时步步高刚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段永平并没有反对刘昕的做法。在他看来,申请美国绿卡,至少需要几年时间,足以让他把步步高的事情安排妥当。
令段永平始料未及的是,仅仅半年时间,他就获得了绿卡。虽有些许仓促,段永平却立马也就放下了,为了妻子选择去美国。
有一次,在接受采访,他说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次一个生意伙伴给他打电话聊合作,希望周六能当面聊聊。他说:周六他已经答应陪儿子了。当时对方就很震惊说我这可是生意。段永平心里想:生意没啥大不了的。还有一次主持人问他:来我这里的企业家经常后悔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多陪陪家人?段永平直接表示,如果后悔没多陪家人,那你不干不就行了。说到底还是觉得工作比家人重要。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就可以基本理解段永平为什么那么做了,工作和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会选择了家庭。我甚至认为,在他的认知里,其实不存在所谓的事业或家庭,他一直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生活方式,他也不觉得这是多大的取舍,至于其他人怎么认为,他不太在意。
在2001年移居美国后,他的日常生活就是带孩子、打高尔夫,时间长了,也觉得挺无聊。想要找个事干,这时候他关注到了投资,起初他也不知道投资他能不能干,买了一些投资书,讲什么K线、大盘啥的,他看不懂。直到看了巴菲特的东西,发现和自己经营企业的理念很像,一看就懂,就开始真正做投资。这也是后来广大网友知道他的主要原因。
2001年底,当时正是互联网泡沫期间,美股狂跌不止,网易上市后,股价一路狂跌,股价不足一美元,公司经营情况也非常差。网易急需改变现状。当时,网易已经推出了大话西游,想找个营销高手请教下。于是就找到了段永平。段永平本身就是做游戏起家,对游戏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在这一来二去的过程中,段永平对网易的兴趣也逐渐加深。通过查阅网易的财报,他发现网易是被严重低估的公司。于是,在别人纷纷抛售网易股票之时,段永平决定重仓网易。调度所有闲钱,持续购买了205万股,占网易整个股本的6.8%。2003年10月14日,网易股票猛涨到每股70美元,后来又突破100美元大关。
这笔投资为段永平整整获利1亿美金,以不到1美元的价格买入网易股票的不只段永平一人,但是能坚持到100美元才卖的却不多。
2006年,段永平拍下了股神巴菲特的慈善晚宴。他说他最感谢巴菲特教会了他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当时参加晚宴的他的得意门生,也就是现在拼多多老板黄铮。此前接受采访他其实想问:如果看到一个很好的股票标的或者有很多钱,但没有好股票标的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后来也没问。因为巴菲特说:人只要富一次就可以了。其实就已经间接回答了,就是不要冒不该冒的风险。
2011年,重仓苹果,当时苹果在智能机时代,刚刚崛起,还没到现在这个地位。那么他为什么敢下这个决定了呢?主要在三方面: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价格。
先说商业模式:
  1. 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用了苹果的消费者很难切换到安卓体系了。
  2. 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
  3. 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是电子消费品界的最高境界,有很多好处: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2)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大规模带来的效益。3)渠道成本低
  4. 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5. 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
企业文化:
  1. 苹果的企业文化已经形成,乔布斯请长假也不会影响苹果发展。
  2. 乔布斯离世后,库克成为了苹果CEO,他认为这是乔布斯最好的决定之一。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他认为库克是比乔布斯更好的CEO,他是后来事实也确实如此。
价格:
  1. 当时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那时候利润大概不到200亿。以我对苹果的理解,我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赢利大概率会涨很多,所以我就猜个500亿。所以当时想的东西非常简单,用2000亿左右市值买个目前赚接近200亿/年,未来5左右会赚到500亿/年或以上的公司
现在看起来这个分析并不难,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2011年他发表的观点,那时中国智能机才刚刚兴起,局势并不明朗。乔布斯也在同年10月离世,媒体对苹果并不看好,认为苹果失去乔布斯,就快完了。他重仓买入,到现在苹果股价大约在3万亿,整整涨了10倍。他也一直持有。
为什么是段永平能抓住这个机会呢?他很多问答里也零散地说过,我们尝试做个总结。
1)他从事电子消费业20多年,对这个行业非常懂。
2)他践行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苹果高度重合。他曾多次表示:苹果是他一直梦寐以求但似乎难以达到的生意模式。
3)他也曾说过,一直有在关注苹果,但没完全懂,在股价更低的时候,一直没下重手。在他一开始到投资下重手买苹果,已经过去了10年。对投资和苹果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
这是段永平投资生涯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里面非常清晰地展现了段永平的投资思考路径。我也是通过这个案例,结合他这十几年间的问答,归纳出了具体投资思考框架,我们会在第二部分讲到。
2012年,重仓茅台。当时,国家颁布了一个条例,禁止公款喝茅台。引发外界对茅台的担忧。当时段永平认为,喜欢喝茅台的绝不止官员,动不了茅台的基本盘,很多人就是喜欢喝茅台,会一直喝下去。并且茅台这种生意,是少见的不怕有库存的生意。所以,他就重手投了茅台。现在基本也是10倍的收益。
现在看他十几年前的对苹果、茅台的分析呀,觉得预测得非常准,当然,稍微年长的股民可能会流泪。
当然,段永平在这个20年里也投资了不少公司,大的也有通用电气、美国拖车租赁公司、雅虎等等,都有不错的回报,不过也亏过一些钱。比如投资了一个美国餐饮公司亏了100万,做空百度亏了2亿美金。不过相比他的收益来看,不值一提。他也曾反思说,他亏掉的每一笔都是因为没有遵守他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投资准则呀。
从2000年开始,段永平也是不断再把自己的财富分出去,比如捐图书馆呀,母校捐款、做慈善基金会呀。甚至不到50岁就写好了遗嘱。
现在段永平就是做做投资、打打高尔夫、做做慈善,陪陪孩子。也会经常在雪球社区发发帖。
我们大体把段永平到截止目前的人生经历就讲完了。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他足够了解自己,不受到各种观念干扰,不会为财富、名利、甚至梦想所累,拿得起放得下。践行自己本分、平常心的价值观,追求自由和人生的快乐。他的做人经商理念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共事过的人才,现在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翘楚。包括步步高、OPPO、vivo、拼多多、极兔快递等的创始人,到现在依然把本分作为他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他人生经历和网上的发言也启迪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二、他对人生、商业、还有对投资的独到理解
段永平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他多年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密不可分。这就来到了第二部分,分别讲讲他的人生理念、对商业的理解、投资的框架。
我们先讲段永平一直践行的人生理念
  1. 人的乐趣在过程当中,不在结果当中。达到结果后需要建立新目标,然后享受过程。
  2. 要先做对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对。(什么是“做对的事情”?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边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去做呢?那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他的意思是说做正确的事情,往往以不做错误的事情来体现的。在生活中,我们能比较明显地知道什么事情是错的)。把事情做对,这个属于做事的范畴,凡是做事一定会出错,但远比做错的事情的代价小得多。)
  3. 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举例:段永平去机场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计要在机场等1个小时,所以在停车场投了1个小时停车费,结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时来了。这就有个问题,多投了半小时的钱,是继续在车里等这半小时,还是浪费多投的这半小时的钱?现实生活中肯定是开车走人的。但在比较大的实际决策中,很多人都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错误:这件事我已经投了几千万呀,怎么停得下来,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几千万,明知事情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是败得更惨。)
用生活中的大白话:我们买错了一张电影票,就别再搭上自己的两个小时了。但往往我们做一些人生重大决策的时候,人就不理性了。比如: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学了四年,毕业就找了这个专业的工作,然后就一直干下去了。那为什么明明这句话很简单,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践行呢,错误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这种诱惑可能是一份还不错的薪水、或者是逃避面对未知的恐惧。
  1. 人要有建立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人们往往关注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2. 本分:做该做的事,赚该赚的钱,不赚别人便宜。举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个就不是本分 。借人家50块钱,就应该还给人家,而不是考虑说以后还打不打交道,不打交道就不还了。
  3. 平常心:平常心指的是理性思考,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有诱惑的时候,能够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扰,回到事物的本质(原点),辨别事情的是非与对错,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想一想,我们最开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赚钱是为了快乐,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偏了,变成了为了赚钱而赚钱。
  4. 相信常识的力量,就比如:跑得太快就容易摔倒。做得太多,可能就都做的好。太复杂了,往往是错了。
  5. 凡事能往后想几年,决策难度会大幅度下来。如果你想的是10年20年后的事情,这个决定其实非常简单且容易。
  6. 不要老想着走捷径或者弯道超车。很多所谓厉害的人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而已,单看每件事情是很难看出来他们厉害在哪里的。
企业经营:
  • 做企业应该追求更健康,更长久、消费者导向。我们公司不会把追求干倒谁过作为目标,也不会把市场份额,销售数量及排名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的。我们追求的就是改善用户体验,做出最好的产品,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企业也是一样要有平常心,不能贪大求快,大干快上。
  • stop doing list:不赊账、不拖付货款、不晚发工资、不做不诚信的事情、不攻击竞争对手
  • 焦点法则(less is more):有时有人问我对某一个项目有没有兴趣,我问都不问就说没有兴趣。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企业就这么点能力和规模,不可能再分散资源,我根本就不追求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再比如:20多年前我们卖小霸王游戏机(还没到学习机)时,小霸王游戏机只有两款:红白机和蓝白机(有点像iphone的黑色和白色),对手们经常都是有好几十款的。当时我们的销售部门最多被质疑的问题就是款式太少。好像最后款式多的那些对手最后绝大多数都消失了,原因大概就是品种太多最后导致的问题。
  • 危机意识:
    • 经营企业就像开车,车别开那么快。(举例:当你开着200公里时速的车突然发现前面有堵墙时,其实除了祈祷以外没啥事可做,而且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别开那么快)
    • 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们追求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
    • 我们企业之所以活到现在,并且还活得还好,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我们少犯了许多错误,失误率少成功的机会就大
  • 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 (避免了教育市场的难度、不用验证市场、主打差异化)简单讲一下差异化: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
    • 我们不会在一个产品成长期的初期进入一个市场,我们没有能力去判断他是否真正有市场,我们等到产品已有良好的上升态势时才介入进去。
投资框架:投资六步法
  • 投资理念: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 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
    • 不想拿十年的股票,就别拿十分钟
    • (我们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辅助大家理解:假设我们现在有50块钱。这50块钱,我们可以在市场上买某一栋楼里面的一套房子。一旦买了这套房子,未来10年不允许卖出去,只能租出去为我们获利。那为了让我们的收入最大化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50块钱在哪些地方可以买到一套房,能买到的这些地方,房子好不好租出去,租出去利润哪里比较高。套房子所在的这栋楼呢就类似于公司,我们买的这套房呢,就类似于公司的一部分。当我们看重一套房决定要买的时候,需要考虑下买了是不是划算对吧,比方说:一套房未来每年为我们带来10块钱的收入,未来10年,就是100块钱。那考虑到货币通胀,购买力的问题,累积赚的这100块钱,折合到现在差不多是70块钱,那问题就简单了,我们相当于用50块钱,买一个价值是70块钱的东西,这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的意思。那之所以说,段永平强调十年,其实不是说一定要拿十年,主要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用比较长期的视角去考虑,别被一些比较短期的事情给骗了。)
  • 筛选公司:
  • 造假、负债过高、行业不好、只投自己能力圈内、不懂不投。(有人问他说,等彻底搞懂,可能会错过好机会,他的回复是:错过就错过了。人的一生其实有很多机会。不懂就投,很容易掉下去。有时候一个错误会让前面99个成功都付之东流)
  • 投资纪律:
    • 不借钱、不加杠杆、不做空、不拿短期要用的钱(只拿闲钱投资)
  • 关注指标:
    • 商业模式(最重要):生意模式就是生意的模式,就是产生净现金流的模式。好的生意模式就是能长期产生很多净现金流的模式。
      • 有很宽的护城河,就是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垄断、迁移困难、粘性高的商业体。(涨价的东西就表示他有“护城河”)商业模式经常要看的东西不外是护城河是否长期坚固(产品的差异化的持续性,包括企业文化),长期的毛利率是否合理(产品的可替代性),长期的净现金流(长期而言其实就是净利润)是否满意…
      • 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体验: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没有差异化产品的商业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所以投资要尽量避开产品很难长期做出差异化的公司,比如航空公司,比如太阳能组件公司。
    • 企业文化(好的管理层):诚信、本分、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 好价格:等待好的价格,留足安全边际。
    • (老巴)引用过彼得·林奇的一句话,说投资要投蠢人都能管好的企业,因为早晚都会有个蠢人来管理。潜台词指的是要买生意模式好的企业,但随后老巴还是强调: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有个好的管理层。)
  • 投资决策:
    • 考虑好安全边际
    • 考虑好自己的机会成本
    • 敢下狠手
    • 长期持有
  • 投后观察:
    • 市场有波动的时候,检验自己曾经投这只股票的逻辑是否正确,如果没问题,有闲钱就再买一些。
段永平也有很多问答辅助理解投资的一般常识。
投资是什么?
  • 投资像种田,投机像打猎(价值投资不需要勇气,需要的是对投资标的的了解。投机却需要很大的勇气)
价格和价值是什么关系?
市场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格雷厄姆
  •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 投资最重要一点是忽略市场。假设如果这不是个上市企业这个价钱我还买不买。你如果明白这点了,价值投资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
  • 股票价格是别人对公司的预期,本质并不改变公司价值。
  • 买股票和卖股票这只股票过去是多少钱没关系,就像卖股票和买入成本无关一样。关注生意而不是股价。
  • 其实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
当然,他也用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的投资理念。我们可以听听他说的话,对账下,飞别对应的是投资框架里的什么内容。
  • 一般而言,我评价企业的主要标准就是其健康度,如果这个企业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远之,不管它短期内看起来有多红火。这个指的是企业文化或者叫(right people)
  • “卖掉一只股票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买一只股票唯一不该用的理由是'它曾经价格有多高’
  • 不要盲目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 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
  • 打球和投资一样,最重要的是避免犯错,尤其是犯大错。只要少犯大错,成绩总是不错的。
  • 投资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理念简单,但搞懂公司很难搞懂一家公司,不亚于上了一个本科,所以10年能看懂10家,重手投5家就很不错了。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当看完他的这些思考。给人感觉他风险意识很强、很谨慎,会让人认为他是比较保守的人,他说,他是比较有平常心的人,而没有进取心很难有平常心。所以也不算保守了。另一方面,而他做投资,敢重仓,别人认为他很有勇气。他也不以为然,他说 当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铜的价钱卖给你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勇气的,你只要确认那真的是金就行了。其实这也是他所说的平常心或者理性的概念。
好,我们就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他对人生、商业、投资的思考。他说话也非常有意思,很多话值得经常回过头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