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绩波动对IPO审核的影响有多大?

 静思之 2024-01-1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不论是在审核政策或标准的情况下,发行人的业绩规模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然而,在IPO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迷信业绩规模。一个净利润为五千万的公司未必不能上市,而一个净利润过亿的公司也未必能顺利上市。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即使发行人的净利润很高,也不一定能成功IPO呢?简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夕阳行业**:如果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非常传统,缺乏技术含量或明确的发展目标,基本上属于夕阳行业。例如,一些传统的制造业或零售业,若没有创新或转型,可能面临市场饱和或竞争激烈的问题。

2. **合规风险**:如果发行人的行业和业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处于合规的边缘,存在一些潜在的合规性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监管机构带来担忧,增加IPO的难度。

3. **竞争激烈**:如果发行人所处的行业的竞争对手都是业绩规模超大的企业,尽管发行人净利润过亿元,但在行业竞争中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会受到质疑。

4. **财务问题**如果发行人过亿元的净利润是有水分的,经不起核查,或者发行人挣的钱经过一些严格的调整会大幅缩水。这涉及到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的问题,是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非常关注的。

5. **依赖外部因素**:如果发行人过亿元的净利润主要是赚取了行业红利或者其他一些偶然性政策的影响(例如资源类企业、比如化工行业等)。这种情况下,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可能不稳定,一旦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业绩可能会大幅波动。

同样面对外部政策环境和因素,不同质地和竞争力的企业反映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好比同样是降温了,有的人没有什么影响,有的人只是打个喷嚏,有的人可能就直接重感冒了。对于外部环境适应的能力,也是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关于IPO,行业里一直有两个观点的争论:

1. IPO是要帮助企业发展。对于那些正处于困难时期、缺钱的企业,只有通过IPO才能融到资金,从而更好地发展。

2. IPO的本质就是筛选最优质的企业成为公众公司,与普通投资者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的收益。至于企业是不是资金足够充裕、是不是那么缺钱,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总的来说,IPO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发行人的净利润规模。在考虑发行人的业绩规模时,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其所在的行业、竞争态势、合规性、财务状况和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等多个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评估发行人的价值和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透明和可持续的市场环境。

一、业绩隐形门槛。

   不论IPO审核逻辑的标准怎么变化,企业的业绩规模和持续经营能力与永远都是审核的本质,企业通过审核是因为经营状况优良的助力,反之业绩不稳定也会成为IPO否决的红线,尽管这样的白纸黑字的表述已经很少见到。

    企业IPO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净利润水平,跟高考主要就是参考考试分数一样。企业业绩规模很大,那就是企业的学霸,其他一些小的规范性的瑕疵或者历史问题都不是问题。当然,如果企业有一些很牛逼的技术、很核心的商业密集,或者在某个领域说一不二独领风骚,那么净利润要求可以低一些,甚至亏损都没问题。。因而,企业IPO,如果技术超级牛或者行业地位足够牛逼的,可以完全不考虑净利润隐形门槛的问题,只要符合基本的IPO条件就可以。甚至,IPO没有条件和标准,也会创造条件让你早日IPO,谁让你那么牛呢。。如果企业就是技术有一定含量但是不够那么出色,有着完善的产供销体系,业绩也稳定,就是我们眼中所说的普通家的孩子。这时候如果企业要IPO,那么就可以主要考虑净利润的标准:

    (1)主板基本标准8000万,超过一亿元比较安全;

 
    (2)创业板基本标准5000万,超过7000万元比较安全;

   (3)北交所基本标准3000万元,超过5000万元比较安全;

   (4)科创板满足科创属性且不是持续亏损情形,基本标准4000万元,超过6000万元比较安全。。

      这里的净利润标准是报告期最后一年,或者说上会接受审核当年预计全年的净利润水平都可以。当然,净利润是扣非的。

    在资本市场的喧嚣中,人们常常关注的是企业的上市计划和融资需求。然而,我们却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企业的业绩隐形门槛才是决定其是否应该上市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业绩规模永远是审核的核心。无论IPO审核的标准如何变化,只要企业的经营状况优良,便能顺利通过审核;反之,如果业绩不稳定,则很可能成为IPO被否决的红线。

     这些隐形门槛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实力和潜力的企业才应该被允许上市。而对于那些只是为了圈钱而上市的企业来说,不缺钱本应成为其不被允许上市的理由。因为资本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应该用来支持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和企业。在评估一家公司的IPO潜力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实现的利润。这些数字,应当是经过严格核查、没有水分的。如果存在业绩操纵的迹象,如调节区间、粉饰业绩等,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评估标准。

如果发行人的业绩远超行业门槛,那么其IPO成功率无疑会大大增加。而如果发行人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非常突出,那么即使其业绩规模稍逊,也仍有可能顺利通过IPO审核。

、业绩大幅波动。

   随着审核政策的变革,我们不再要求发行人保持完美的业绩增长曲线。但这种波动是有条件的:波动的幅度必须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波动的原因需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下滑的趋势必须能在短期内停止或逆转。

    以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例,下降10%以内通常不会引起过多关注;下降10%至20%仍属安全范围;20%至30%的下降则需要深入解释和披露;超过30%的下降在当前审核政策下风险极大;而下降超过50%,则几乎不可能通过审核(除非有特殊情况)。

   对于那些报告期内业绩波动较大的发行人,中介机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至少包括了对审计基准日至招股书签署日的业绩进行审阅,以确保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地呈现在招股书中。在预测全年业绩时,我们不仅要展现出对未来的洞察力,更要确保明年的业绩不会落后于今年。这不仅是对公司能力的自信,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例如,通过深入分析行业动态、市场变化以及竞争格局,我们预测某科技公司在未来一年内将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作为保荐机构,需要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进行深入评估,并对其经营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例如,某电商企业在近年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作为保荐机构,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其经营策略、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以确保其持续盈利能力。

    发行人需要充分揭示业绩风险的重大事项,这是对投资者负责的表现。具体来说,发行人需要详细披露可能对其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如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发行人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其业绩的信心,降低投资风险。

来源:小兵研究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