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国的宿命

 新用户36578gXR 2024-01-11 发布于四川

01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一统伟业,他认为“王”配不上他丰功伟绩,于是称皇帝,也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简单地认为,他的皇帝位可以永世传下去,所以第二代君主就叫秦二世,以此类推,直至无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秦始皇下令把天下所有的兵器融化了,铸成了十二金人,放在皇宫之中。又将天下的有权有势之家,大约有12万户,全部迁到咸阳附近居住。兵器没有了,有能力反抗的人全部管控起来了,秦始皇认为再也没有人可以反叛秦国了。

在统治上,秦始皇采取严刑峻法管理和控制臣民。秦国法律法的严酷是有名的,就拿死刑来讲,就有很多种:具五刑、族刑、定杀、阬、磔、枭首、弃市、戮、凿颠、抽肋、镬烹、囊扑、腰斩、车裂等等,这些死刑方式多到让人望而生畏。 

秦法的严苛,最终让陈胜吴广在走投无路之下,率领900人揭竿而起。为什么叫“揭竿而起”?因为兵器都被秦始皇收到咸阳了,反抗的民众没有兵器,就直接削树干,做成简陋的武器,来反对秦国。就是这些微弱的力量,最终席卷整个大秦帝国。这种起义,是除了秦国的老地盘关中以外,所有地区都爆发了起义,是天下所有人对暴政的一次集体宣泄。 

秦国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竟然在数年之内轰然倒塌!

02

秦之后的汉,吸取了秦国的教训: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故而汉朝废除了秦朝很多严刑峻法,并在汉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王朝的建立者刘邦也在思索如何长久地维护刘家的统治,鉴于秦朝亡国之时没有宗室出来护国的情况,刘邦大封刘氏为诸侯王,想以此稳固刘家的天下。

没曾想,此举反而引起了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这是秦国以法家治理天下以来,一个重大重大的转变。当用强权让臣民们服从的方式,被证明无效治理国家时,儒家思想开始被重视。

儒家思维的核心是仁和义,谁讲仁啊,皇帝啊,你要对臣民们仁慈,谁讲义啊,当然是臣民,你要对君主忠义。而且,儒家是讲社会等级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是某个位置,就要在某个位置上安分守己。

统治者学乖了,开始用思想来循化臣民,这种行为相当成功,为历代皇帝所遵从。

但西汉后期,皇帝的大权逐渐落入了外戚之手,最终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而后面的东汉很显然没有从西汉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东汉的末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戚专政和宦官专权。东汉后期,皇帝继位的平均年龄不超过十岁,政权多由太后掌握,太后也只需要能依靠一些力量来稳固政权,也就有了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之后,不甘心权力旁落,在太监的支持下向外戚夺权,导致了政权动荡,最终也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汉朝走出了一条“建国——强盛——衰落——灭亡”的道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的道路,并非汉所独有,后面的大一统王朝,比如晋、唐、宋、元、明、清无一不是如此。 

但每一朝都有自己的烦恼。

唐朝鉴于前朝藩王和外戚的问题,加强了对藩王和外戚的管控,但藩镇和宦官却异军突起,宦官甚至可以直接更换皇帝,而地方上的藩镇们我行我素,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宋朝建立之后,鉴于唐朝的宦官和藩镇问题,首先就解决了武将统兵的隐患,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重文轻武造成了国家在军事上的孱弱,外敌不断,最终被元朝灭了国。

03

明朝的朱元璋打下了天下之后,他也要同样思考一件事:如何让朱家子孙坐稳江山。历史发展到这里,朱元璋能够看到的问题已经不止一个,他说:

女宠之祸常始于干政,外戚之权常始于怙恩,宦官之盛常始于柄兵,汉臣之专窃常始于蒙蔽,至于藩镇跋扈则由于姑息,夷狄侵暴则由于国势不振。

朱元璋倒是想得挺全的,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宦官掌兵、权臣窃政、藩镇割据、外敌入侵等等他全部想到了,而且他都一一做出了应对之策。 后宫和外戚,因为有马皇后全力支持朱元璋,这两点上算是解决了。对于宦官,朱元璋不准他们识字,严禁他们干政,为此还在宫里竖了一块牌子: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对于有功的武将和文臣,朱元璋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他们屠戮殆尽,又废除丞相,设置五军都督府,军政大权全部归皇帝一人所有。对于北方的外敌,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度,又在各地设置藩王,以拱卫国家

如此种种,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心思缜密,但最终的结果我们是知道的,无论朱元璋的设计是如何的完美,都经不起时间的暴击,朱元璋设计的制度,很快就在朱棣时期被打破,朱棣非但没有起到守卫国家的责任,反而夺取了天下。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政局的腐败、宦官的崛起、以及文官的内斗,让国家陷入分崩离析之地,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亡了国。

04

我们发现,这些封建王朝的帝王们,无论他们做什么,或者有多么努力,或者做了多么完美的设计,最终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亡国!这是一种宿命,一种无法改变和逃避的宿命。如果要为这种宿命的产生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的话,那就是:一个将少数人利益置于天下大多数百姓之上的利益集团,终不长久。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