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军的新花活,真的整出来了。 2023年12月28日,小米首款量产汽车SU7开了发布会,引爆社交媒体。 ![]() ![]() 车型外观简直不要再酷:低趴溜背的运动设计,鹅卵石状的激光雷达,雨滴形的无边框后视镜,半隐藏式门把手…… 颜色别致:海水般的“海湾蓝”,雅丹地貌灰色岩层的“雅灰”,低调高级的“橄榄绿”。 ![]() ![]() 发布会上,雷军把小米电车的五大核心技术(电机、电池、大压铸、智驾、智能座舱)统统摆了出来,全面展示了三年以来的研发成果。 “9.9交个朋友,14.9我直接下单……” 可能是网友的玩梗言论过于漫无边际,雷军终于忍不住回应了。 “14.9万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毕竟,雷军已夸下海口,立志让小米汽车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还表示“50W以下没有对手”。 ![]() 在新能源汽车极度内卷的当下,以手机起家的雷军,为什么非要去死磕汽车? ![]() 雷军造车:跟风还是大棋? 造车,被雷军喻为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 他在宣布造车时曾说:“小米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旅程。” 理想很丰满,但雷军跨界入局时,新能源电车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 国际领域,特斯拉早已树立了行业标杆,往称霸全球市场的道路迈进。 特斯拉从2003年创立,到2008年发布发布第一款汽车产品耗时不过5年,2012-2017年,Model S、Model X、Model 3的几次迭代出新,覆盖人们的中高端需求。 ![]() 随着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的开工,马斯克甚至说,要在8年之内把产能扩张20倍,达到年产2000万辆。 今天,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7500亿美元,实打实的全球第一车企。 ![]() 国内市场,最出名的三家电动车车企蔚来、理想和小鹏,造车的时间均比雷军早好几年。 领域甚至都开始细分:服务有蔚来、性能有极氪、智能化有小鹏、系列布局有比亚迪、细化市场有理想…… 21年才宣布造车的小米,真的还有蛋糕可吃吗? 对雷军而言,小米造车不仅是要“成为伟大公司”的必经之路,更是为了不被时代淘汰的“被逼无奈”。 2022年9月,雷军在接受央视《云顶对话》采访时曾这样说:“智能电车在风口上,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 ![]() ![]()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科技产品,曾经是科技界的宠儿,但现在,慢慢“不响”了。 经济有点紧,钱包有点扁,大家换手机的热情不像以前那么高涨了。 连iPad今年都出现了自诞生以来首次全年无新款的情况,可见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卷,可替代性越来越强了。 小米选择紧跟时代风口,迈向新能源电车的星辰大海。 ![]() ![]() 后发制人的小米,胜算有多大? 雷军是雷厉风行的狠人。从2019年就不断传来消息小米要造车;2021年3月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放出造车计划;再到2023年12月28日,小米首款量产汽车SU7开了发布会。 短短1003天,从研发到生产,一气呵成。 ![]() ![]() 是不得不跟风,但跟了,就要逆风翻盘,扭转乾坤。 前期,雷军进行了大量研发成本的投入。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在研发期间投入的成本,分别是432亿、70亿和52亿,而雷军一出手就是极大的手笔。 他扩招了5000人作为小米汽车的研发主力,研发前期投入100亿人民币,后期投入100亿美元。 ![]() ![]() 高投入带来的回报,也在这次发布会上初现端倪。 小米汽车为什么叫SU7? 雷军表示:SU是Speed Ultra(超级速度)的缩写。 特斯拉不造慢车,小米也是如此,而且“SU7”的拼音就是“苏七”,念出来像叫一个朋友名字一样,很亲切。 就SU7的测试视频来看,零百加速2.78秒,最高车速265km/h,0到200km/h加速10.67秒, 0到400米仅需11.13秒, 百零制动33.3米。 ![]() ![]() 而这离不开发布会上所说的突出亮点,0.195的超低风阻。 0.195的风阻是个什么概念?一般轿车的风阻系数在0.25以内就算可以了,而0.195是无可置疑的全球量产车的最低风阻(小米测试的是顶部不带激光雷达的车型),之前最低风阻是0.197的埃安Hyper GT。 这也是为什么,SU7要在前脸、侧围和尾巴上都留了非常多的气道。 还有一个细节,SU7的门把手并非是隐藏式的,而是凹陷的。 这和很多为了追求极致风阻表现而设计的隐藏门把手不同,隐藏式门把手不仅有“故作高端”的装×之嫌,在北方的大雪考验中,一堆车的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弹不出来,让车主极为头疼。 ![]()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如此的风阻系数,足以证明,雷军在小米车的技术研发,尤其是空气动力学上,绝对下了苦功夫。 但问题也随之而生:怎么定价? 要亲切,就意味着高性价比,量产车市场定价不宜过高。这对于长期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来说,显然存在风险。 在发布会前后,人们对小米SU7的价格预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原本估计它会落在10万到20万元之间,像之前的小米手机一样主打一个性价比。 但现在预测的价格区间已经跳跃至20万到30万元,甚至有汽车博主认为它的售价可能会超过30万元。 ![]() 在消费降级的时代,这无疑是雷军的又一次豪赌。 ![]() 小米汽车:“米+”的延伸 虽说智能手机行业环境低迷,是小米在造车业开疆拓土的原因。 但实际上,新能源车本就是小米在智能硬件赛道上,必须要拓展的版图。 有多少人有过和小视一样的困惑:小米到底算个什么企业? 小米是一家手机企业→科技智能硬件企业→电子家居产品企业→好像啥都卖的企业。 ![]() ![]() 从开始用互联网概念买手机,用“别人一半的价格买到高端手机”的理念打下了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到后来,像苹果一样有了移动电源、平板和手环。 之后拓展了净化器、体重秤、米家电动剃须刀、小爱音响、米家智能开关、电风扇、台灯等家电领域。 再后来,产品更多,涉及范围更广了:毛巾、平衡车、拉杆箱、无人机、床垫、牙刷…… ![]() ![]() 雷军说:“小米的商业模式更通俗地讲,就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做线下零售,丰富的产品组合,保持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特性。这些东西穿在一起,构成了小米模式。” 早在2021年,中国消费智能硬件市场总值就达到了5000亿元,而小米在物联网设备收入高达856亿元,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20%。 从规模来看,小米的智能硬件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 而小米布局的方式,就是用“竹林效应”,撑起小米的生态链发展,实现全品类覆盖。 也就是说——品类够多,才能实现全屋智能。 从2013年起,小米通过对各类企业的“只参股、不控股”的合作方式,快速打开市场,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 ![]() 小米的部分合作品牌 而小米的手机,成了智能系统统一的终端入口。 小米最早是做MIUI系统的,在终端方面,它实现了设备和操作系统的统一;在软件方面,它有深入人心的米家App,在产品方面,它也能让跟它合作的公司加入自己的生态系统。 按照当下热播电影《年会不能停》里的一句话来说,这就是“对齐了颗粒度”,打好了一套“组合拳”。 ![]() ![]()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未来的智能硬件并非单个品类的竞争,而是各自生态链路发展成的生态圈的竞争。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在造车上既没有采取蔚来、理想的方式(科技公司主导、合作传统车厂),也没有像百度、阿里一样(传统车厂主导、科技公司进行技术改造),而是选择了一条艰难又最适合小米的路:自建工厂。 小米看似起步晚,但其实在物联网深耕多年,没少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 雷军是小鹏汽车的天使投资人,而这仅是小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众多布局中的一部分。 实际上,小米集团广泛投资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传感器、定位系统、芯片和算法等核心技术。 根据国金证券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了62家公司,显示出小米在这一领域的深度布局。 雷军认为,小米的本质是一家“工业综合体”,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很多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 ![]() 比如小米科技感十足的内饰布局,就得益于小米的汽车智能生态系统。 雷军豪言:“人车家全生态,我心更澎湃”,全车采用小米自研的澎湃OS系统,将实现整车的串联效果。 ![]() 孤勇者雷军 2021年,互联网企业扎堆宣布造车。1月份,百度宣布造车;3月份,小米宣布造车;随后,大疆、滴滴、360分别宣布跟进。 雷军对此时入局造车的形式做出判断:“首战即决战”。 ![]() ![]() 因此,第一辆车,一定要代表那个时间点的尖端技术。 虽事关重大,但对于雷军来说,一路走来,“彪悍”和“卷”是常态,他攀上过顶峰,也行走过低谷,他始终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学生时代,他激流勇进,立志“要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市理科状元,高考700他进入武大计算机系,花两年就修完了所有学分,大一的作业在大二时被老师编入教材。 在金山发展期间,他在失败中越挫越勇,开发出金山影霸、金山词霸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软件。 ![]() ![]() 在金山,雷军从 23 岁干到了 38 岁,可却在金山上市两个多月后,宣布辞去CEO职位。 他“还完了债”,也该去追自己的梦了。 离开金山后的雷军化身天使投资人,投资了近20家公司;他买了几十部iPhone,每天研究,积极和科技人士交流,思考未来的手机生态。 于是,2010年4月,北京四环的银谷大厦里,雷军和几个伙伴喝了一碗小米粥,便定下了公司的名字“小米”,并塑造了品牌人格,“为发烧而生”。 为取得消费者的持续认可,雷军强调:“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格,让每个人都买得起”,这也是小米进入手机行业的初心和起点。 一首燃爆社交媒体的“Are you OK”,让雷军心里的“硅谷之火”,烧得更热烈了。 ![]() ![]() 他既能接受央视、财经网等专业媒体的采访,还能入驻b站,亲自玩梗,跟年轻人进行一场“指导教学”。 有人说,没人比雷军更懂营销,可相比于东方甄选的孙东旭在抖音上动辄给网友“开会”,雷军的“营销”,更多展现了企业家的真诚表达。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满脸笑意承认自己是“b站萌新”的总裁呢? ![]() ![]() 虽说投资规模很大,但小米造车绝不只是玩票式得“砸钱”。 2019年,某知名房企以造车之名,频繁用“买买买”整合产业资源,想要融资救急,但花了几百亿,还在持续“PPT造车”。 2023年,法拉第未来91上市前一天,尚未回国的贾跃亭开通了抖音账号。 ![]() ![]() 视频中,他一边试驾新车,一边打招呼,说希望跟大家再次认识一下。 但自从上市以来,法拉第未来的股价一路下跌,从最高的27.3美元跌至目前的3.6美元,市值缩水了近90%。 在2023年年底,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后,法拉第未来现在的股价惨不忍睹:0.159美元。 要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的确让不少网友窒息了。 ![]() ![]() 但雷军与他们截然不同(不好意思,把他们跟雷军放在一起了,没有侮辱雷军的意思)。 小米造车,不仅有着深厚的硬件基础,还有顶好的渠道和生态,更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持。 ![]() 对第一辆车的预期,雷军有清晰的把控:“作为一个刚刚上路的新人,我们要先确保做一款好车,一款能够与当下同级所有产品比拼的好车,在确保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再考虑颠覆的部分。”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紧锣密鼓的测试。 有基础的道路测。2021年9月,小米规划了140辆测试车,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复杂交通道路上分别进行测试。 有“服务到发丝”的服务测。小米在行业内创新推出一体化的泊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打通更多的停车场服务。 ![]() ![]() 还有对于电车来说最重要的电池“极限测试”。 不只有普通的针刺、灼烧、过坑,还有“子弹射击”。 结果,在高速摄像机镜头下,小米汽车SU7电池包被立起后,三次子弹射击只留下了三个弹坑,连小米电池包的底护板都没能打穿,更别说起火了。 ![]() 正如雷军所说,“汽车行业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目前业内的主流选手比我们早出发至少6年,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必须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全力追赶,才能胜出。” “发烧”不只是一种品牌人设,更是一种态度。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小米汽车2024上半年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 ![]() 虽然前路荆棘,但真的希望作为优质国货的小米,能笑对泥泞,驶向星辰大海。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小米汽车的步子曾经迈得有点大 》2022年第12期 《小米造车,还有多少必要》南风窗 2023年第8期 《雷军造车,来晚了吗?》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1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