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维祯《壶月轩记》 9027万

 自华居 2024-01-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
册页 水墨纸本 33×25.5cm×5

北京保利2021春拍成交价 RMB90,275,00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局部)1369年作

杨维祯的章草代表作有创作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张氏通波阡表》、洪武二年(1369)《梦游海棠诗卷》和《壶月轩记》。《壶月轩记》计十开,内有杨维祯5开,乌丝栏,行草书37行,计436字,署年“已酉”为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杨维祯时年七十四岁,为其晚年笔。《壶月轩记》是杨维祯为青年儒生李恒所筑壶月轩作序文之书作,李恒是江阴人,避兵祸徙居上海,以耕钓为业,在清贫中坚守其志,求学日进,德行益明。因李恒先裔由福建迁至上海,南宋大儒延平先生李侗为福建人,时人称其人品为冰壶秋月,李恒居处取号壶月,有倾慕向往之意。故尔,杨维祯为之作序,并书。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局部)1369年作

本作整体风貌为章草书,杨维祯将汉隶之厚重、行书之流畅,草书之变化以及篆籀之古朴融入其中,既高古淳厚又劲健流畅。作为章草标志之一的捺脚,“阴”、“李”、“字”“家”“放”“余”“平”等等字体的主笔横画收笔或者末笔的捺脚都被杨维祯处理的丰富多彩,而如“画”、“友”的篆书结构又将灵动跳跃之态复归稳重厚重古朴。

关注公众号:高古瓷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局部)1369年作

行笔之中,虽如《张氏通波阡表》同样有乌丝栏为限,但顺读之下,字与字的映带自然、承接流畅,甚至如第十五行之“屡空”、“晏如”,第十六行之“壶秋月”、第十七行之“所履莹”等处牵丝连带,活泼潇洒;时而尖锋时露,无论是起笔的横画和行笔的转折以及收笔的波磔,所形成的锐利三角形点画更加突出了锐利劲健之风;加以配合字形长短大小,欹侧夸张的延展和收缩,如灵魂舞者于舞台中腾越闪转,貌若离,神又合,可谓“灵光腾越,欲烛斗间”“千变万化,精妙绝伦”。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局部)1369年作

虽在乌丝栏内,却又将境界超越栏格,似看字如看舞动气象,这也正是杨维祯性灵之所在,情感之所在。罗振玉在后跋中评曰:“如出海珊瑚,悬崖霜柏,光莹四照,柯干峭拔”,所言不为虚妄。

图片

杨维祯 《壶月轩记》(局部)1369年作

图片

杨维桢《壶月轩记》(拼图)

杨维祯《壶月轩记》作为其章草书的代表作之一,自书写之日起,深藏有识之家。历明至清,经王承录、盛昱、罗振玉、山本悌二郎等大家递藏鉴赏;盛昱题签,罗振玉题跋,长尾甲题耑。《壶月轩记》册,文辞双美,历经海内外鉴藏巨擘过眼考藏,东渡日本,又归神州,不可不谓之喜也。

作为元代的文章巨公、书法大家,杨维桢的诗文墨迹从当时就甚受珍视。然经历六百多年历史沧桑,尤其是元末战火,令他书写的大量诗文付之一炬,至今存世者包含题画在内,全世界范围内铁崖真迹仅40来件,可谓少之又少。《壶月轩记》册页是杨维桢去世前一年的精心之作,不论是书法还是纸张、文本、钤印都具有典型意义,可谓铁崖晚年书法的标准件。数百年来著录累累,递藏有绪,中日两国顶尖的收藏家、书法家都对它推崇备至,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都是非凡的。



END

高古瓷

了解一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