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果实的?

 凤凰山居士 2024-01-14 发布于江西


说读新史2023-12-02 19:38山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如同一场燎原之火,迅速点燃了南方各省的反抗之火。清王朝的统治在一片烽火之中摇摇欲坠。那时,全国22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纷纷宣告独立,脱离了清政府的掌控。清廷对此惊恐万分,无计可施,只能依靠北洋军去平定这场叛乱。然而,尽管清政府使尽全力,却难以遏制革命的烈火。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被迫请出袁世凯再度出山。袁世凯上任后,火速动员北洋军南下,与南方起义军一交手,就轻取汉口、汉阳,威逼武昌,迫使湖北起义军全面处于守势。

原本,革命形势如日中天,一切看起来都充满了希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竟然将大位让给了军阀袁世凯。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在武昌起义的成功之下,湖北军政府应运而生,南方十几省也如繁星般纷纷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告独立,展现出燎原之势。1911年12月2日,东南重镇南京也被顺利光复,各省代表从武汉移驻南京,选举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任副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犹如凤凰涅槃,一个新的共和政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这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却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人无法掌控。中华民国根本无法控制全国局势,那些宣布脱离清政府的南方省份,只是名义上在中华民国的统辖范围内,实际上,中华民国政府的政令几乎无法传达到这些省份。这些省份的实权,都被一些鱼龙混杂的革命投机分子、军官、旧官僚所把控。这些军头们纷纷向中华民国政府索要金钱和权力。

此时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旅人,步履艰难,入不敷出。正如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为孙中山算的那笔账,要维持临时政府的运转,每年至少需要1.2亿元,然而临时政府的收入却只有4000万,而那8000万的巨大缺口,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使这个政府举步维艰。

无奈之下,孙中山只能发行军用钞票和中央公债,但由于政府信用不够以及各地财政都不支持,这一举措也宣告失败。

此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宛如一个空壳子,而清朝似乎并未灭亡,名义上仍拥有广大的北方地区。辛亥革命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省份却已被袁世凯牢牢掌控。

在这时,欧美列强们纷纷向袁世凯抛出了橄榄枝。美国的《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表露了西方列强的态度:袁世凯是唯一能将和平与秩序带给中国的人。

欧美列强们需要在中国找到一个新的代理人,一个能够贯彻他们意志的人。而袁世凯,在这之前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凭借着聪明才智和洋人周旋,最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他们当下的最佳选择。

再说孙中山这一边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身份,立即向世界各国发出了正式的邀请,希望各国能够尽快承认这个新生政权。然而,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直到2月10日,美国率先给出了回复,他们的态度明确:美国不会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这如同一个重锤砸在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头上,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他们的态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快,其他国家也陆续给出了否定的答复,这使得孙中山和他的革命政权陷入了困境。

眼看外部势力不支持,于是同盟会内部便有人开始逼迫孙中山让位了。当初同盟会的骨干和各省都督之所以愿意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就是想利用孙中山的声望获得列强的承认,并争取财政援助。

现在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了,于是,孙中山只好三次公开表态: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他就辞职,举荐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清帝宣布退位。为了履行承诺,内忧外困的孙中山只好宣布辞职,但他辞职的条件之一,就是让袁世凯到南京就职。

孙中山原想将袁世凯调离北京的老巢,让他到南京就职以接受南方革命党的监督。然而,他显然低估了袁世凯的手段。在袁世凯的巧妙操控下,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在北京的外务部迎宾馆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赋予新政府内阁制权力的法律,总统的权力被大大限制。然而,袁世凯就职后,他渴望独揽军政大权,因此主张采用总统制,使得内阁成为了政治摆设。国民党人宋教仁一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这使得袁世凯心生忌恨,最终宋教仁遭受了暗杀。

在这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南方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然而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此时,袁世凯开始相信中国的统一可以通过武力实现,政治可以实行独裁。

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宪法应先由国会制定,然后根据宪法进行总统选举。然而,宪法的制定需要较长时间,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去掉临时大总统中的“临时”二字,袁世凯在1913年8月故伎重演,发动全国十九省区军事长官联名发表通电,主张“先举总统,后定宪法”。到了10月5日,《大总统选举法》公布,第二天总统选举会便举行了。

尽管袁世凯的打压使得国民党实力大减,但是他们在国会中仍然占据着392个席位,展现出不可小觑的势力。随着正式总统选举的临近,袁世凯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指使梁士饴收买了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了“公民党”,专门为大选拉票。同时,他还安排了由大批军警乔装打扮的“公民团”,名义上代表民意助选,实际上是准备在选举出现难题时,用强制手段干涉选举以达到他的目的。

10月6日上午8点,大总统选举会正式开始。当时在京的国民党议员全部出席,加上其他党派,合计出席人数759人。

首次投票的结果,袁世凯得到了471票,而黎元洪得到了154票,遗憾的是,他们都未能够达到法定的票数。此时,已经正午时分,因为未能选出总统,议员们忍饥挨饿,无法享用午餐。在“公民团”的围困之下,议员们无法随意进出会场,仿佛被困在了一座难以逃脱的牢笼之中。

第二次投票,袁世凯得到了497票,黎元洪得到了162票,但依然未能达到法定的票数。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议员们饥肠辘辘,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然而,因为总统尚未选出,他们无法散会,离开这个令人痛苦的会场。

议员们在监视与胁迫的双重压力下,深知如果袁世凯不能当选总统,这场选举将永无止境。于是,在第三次投票的时刻,一些议员无奈地投下了赞成票。

到晚上10点左右,在经过长达14小时的恐吓与威胁后,总统选举终于结束,袁世凯得507票,超过出席议员总数之半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自此,中华民国进入了袁世凯的北洋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