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通史知识纲要专题一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经济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1-14 发布于甘肃

【考点】先秦时期的农业发展  

1.农业的起源:

①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②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③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有“五谷”、“六畜”之称,生肖纪年即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2.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其中:

①早期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石器锄耕。(生产模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模式:个体农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3.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

原始社会:木器、石器、骨器等农具,耒耜出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

春秋:铁器牛耕出现。

战国:铁器牛耕推广。

②水利设施的完善:

春秋:芍陂。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③耕作技术的成熟:

春秋至秦汉:两年三熟,代田法,区田法。

4.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①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后瓦解。

②实质:名义上国有,实为贵族所有。

③瓦解原因: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

B.战争使劳动力减少。

C.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代表: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④瓦解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土地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至明清,一直占主导地位。

形成的条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2)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6)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

(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多角度理解小农经济的影响

(1)政治上:小农经济是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的根源,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及脆弱性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3)科技文化:促进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阻碍古代中国科技的突破;文学作品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中国农民既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同时也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

​(5)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保守性等弱点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先秦时期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1.手工业发展概况

冶金业

(1)青铜时代:从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商周时期技艺成熟,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冶炼业:

①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冶铁: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纺织业

(1)丝织业:原始社会晚期,世界最早学会养蚕、缫丝、织绸。→→西周后工艺发展。

陶瓷业

(1)制陶:新石器时代出现有彩陶、黑陶、白陶;

(2)制瓷(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历史悠久,技术长期领先,产品远销欧亚非。

(2)地域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且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3)经营方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对稳定小农经济有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

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特点:规模大、分工细、组织严密、管理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代表手工业最高成就;产品不流通,对工匠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激化矛盾。

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在市场流通。

(4)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

【考点】商业的发展

1.市场的发展:

周朝: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业活动为官府所控制。自周秦迄唐代,凡县城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2.城市的发展:战国时期,市井、商业都会形成;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都是重要商业城市。但城市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市场规模不大。

3.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