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星陨落!80%的中国人受他影响,我们欠他一份“恩情”。

 华人星光 2024-01-14 发布于陕西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全球最大的引擎公司谷歌,
每逢重大事件都会改变主页涂鸦,
以纪念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人物,
2004年是爱因斯坦,
2010年是牛顿,
2018年,
出现了一位中国人的名字!

能和世界级大师并肩,
只因他改变了中国80%的人命运,
穷极一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而我们所有人欠他一份“恩情”。
今天,是他离去的日子,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他就是:周有光。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时至今日,江苏常州青果巷,
仍是一处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短短400米的弄堂,
被称为“江南第一名巷”,
这里孕育出许多灿若繁星的人物:
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
享誉世界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瞿秋白。
同样诞生于此的周有光,
续沧海传奇,
一辈子活成了别人的三辈子。

人生上半场,

他考上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

这是中国最早,

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走出的风云人物众多:
顾维钧、林语堂、
宋子文、宋子良、张伯苓等,
周有光身在其中,亦不遑多让。

毕业后进入新华银行,

没几年调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手里管钱,权力大的很。
1946年,
他被派去美国华尔街信托银行工作,
原是借调学习,
总部也不指望他能做出什么成绩,
没想到他竟干到了金融高管,
那个国家羸弱国民受歧视的年代,
试问能在出入华尔街的精英之中,
见到几个中国人的面孔?

他能力强,运气也好,
拥有“全球最聪明大脑”的爱因斯坦,
想找个人说说话,朋友就推荐了他。
要说爱因斯坦研究的相对论,
周有光是一窍不通,
他擅长的经济学,
爱因斯坦也不感兴趣,
可不知是哪里吸引了对方,
两人竟聊得很开心,
爱因斯坦还热情邀请他再来。
要说也是,能和爱因斯坦交流的,
那岂是一般人?

周有光那几年在国外,
美国待几年,欧洲出个差,
不说人中显贵,
起码也生活优越风光无限,
他在金融圈很有名气,
美国和欧洲也开高薪要留下他。
可新中国成立了,
周有光说回就回,
国内一穷二白哪能比得上国外待遇,

虽然当了新华银行秘书长,

中国人民银行也请他兼职,

但到底薪水和国外差了几百倍。

然而铜臭多少,

不影响他尽情施展才学,

那会国内银行界都知道有个周有光,
聪明,能干,
论说前途那也是无可限量,
但大家仍是低估了他。

有人曾问为啥回来,

他说:“我认为中国有希望。”

又问那你带回了什么?
他拍了拍脑门:
“带回来一句爱因斯坦同我讲的话,
人的差别在业余。”
爱因斯坦讲的话,
不能是随便说出口,
周有光被点醒了,
后来他就是靠着业余时间的学习琢磨,
改变了80%中国人的命运。

说来也是神奇,
和他出身同一条巷子的赵元任,
是世界级语言学大师,
瞿秋白,写过关于语言的文章:
《中国拉丁化的字母》;
他的好朋友们,
罗常培,是中国语言学开拓者之一,
老舍,除了是小说家,还是语言学家。
而周有光自己,
不光是经济有所建树,
自大学时对语言学也颇有兴趣。

后来又和这些老乡友人来往,

他们有的指点他拼音文字,

有的修改他闲来写的《中文十讲》,

整日耳濡目染,

又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还写了几篇关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就这样,他成为了“业余语言学者”。

业余又如何,也可了不得,

周恩来亲自点名,

那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周有光,

来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吧。

会议结束就任命他为:

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研究室主任。

这一年他50岁,

人生第一道分水岭,
半途而废放弃了经济学,
半路出家搞起了语言学。

殚尽竭虑三年后,

周有光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写了相关的20多本书,
300多篇论文,
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

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

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

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

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在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这套汉语拼音方案通过。

自此以后,
全国中小学生入学第一件事,
就是学习汉语拼音,
这是祖国未来花朵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新中国成立初期,80%的人是文盲,
有了这套汉语拼音后,
让数亿人脱盲,
中国人口的识字率达到了96%,
这是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
1982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周有光的申请,

认可汉语拼音方案,

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方块汉字,

经由26个字母流传到全球各地,

不仅如此,电脑和手机普及后,

汉语拼音输入法取代了五笔和手写,

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中文输入法,

小小拼音,

搭建起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业余”的周有光,

从此被誉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

每个学过汉语拼音的人,

都欠他一份“师恩”,

这声“老师”,他受得起。

中华五湖四海,言语糅杂,

各地说的方言互相听不懂,

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感叹:

“唉,开会我用英文演说可以,

怎么说中国话就没人听得懂。”

于是推广拼音的同时,

周有光提出了推行普通话,

有人问:

“让56个民族都学拼音说普通话,

这太难了,你就那么有自信?”

他回答:“我知道很难,

但是如果我们不做的话,

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
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
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普及推广,

对中国而言,
实是福泽民族千千万万年的伟业!

而周有光,事了拂尘去,
在一个领域完成登峰造极的建树,
又于85岁高龄转行学儒,
写下了《见闻随笔》、
《学思集:周有光文化论稿》、
《周有光百岁口述》、
《朝闻道集》、《拾贝集》、
《文化学丛谈》、《静思录》等著作。
其中三部杂文集《朝闻道集》、
《百岁新稿》、《拾贝集》,
被认为是“普及常识的真话集”,
称作“中国思想启蒙史上的传世之作”
尤其是《朝闻道集》,因这本书,
周有光的名字,
登上《南方人物周刊》魅力榜,
成为“中国大音之魅”,
并获得了:
“中华之光——传播文化人物”致敬奖。

晚年的周有光,

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互联网时代,他也成了网民,

在网上读各种有趣的文章,

100岁后,

周有光甚至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他提出“终生教育,百岁自学”,

学海无涯,

只关乎内心,无关于年龄。


中国有两条神奇的巷子,
三次转行一生传奇的周有光,
他的传奇从青果巷开始,
而他人生的另一半,
则是另一条传奇巷子的姑娘。

近代能与宋氏三姐妹齐名的,
怕也只有合肥的张家四姐妹,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她们在苏州九如巷长大,
个个蕙质兰心,才貌双全,

叶圣陶曾说:

“谁娶了九如巷的张家姑娘,

谁就会幸福一辈子。”

大姐张元和嫁昆曲名家顾传玠,

三姐张兆和嫁于大作家沈从文,
四姐张充和嫁于汉学家傅汉思,
周有光娶的,便是二姐张允和。

张家是官宦世家,
周有光初出茅庐只是一个银行职员,
和允和谈及婚嫁时迟疑起来:
“我这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但张允和并不介意,
“幸福不是你给我的,
是我们两人一起去创造的。”

婚后几十年,

睹人世沧桑,岁月无情,

历战争逃亡、十年摧残,

那些伤痛悲喜都已经离去,

惟独张允和与周有光还恩爱如初,

两双手从稚嫩到长满老茧,

仍旧握紧了对方。

他们相敬如宾,

上午喝红茶,下午煮咖啡,

每日要碰两次杯,谓之举案齐眉,

几十年如一日,幸福的羡煞旁人。

纵观周老一生,
称得上是“世间一完人”,
建树有之,福泽中华,
爱人相伴,携手年年月月,
高寿112岁,
历满清、北洋、民国、新中国,

被称为“四朝元老”,

心胸豁达,处乱不惊,
苦中取乐,积极面对,
勤于思考,汲取新知,
爱情滋润,互相敬重,
一生奉行“三不主义”,
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
生活简朴,素茶淡饭,
他说这是自己的长寿之道。

世人所期盼的人生美好,

周有光全都经历的真真切切。


许倬云评价他:

“继承中国文化之结晶,

又接受现代文明之果实,融会贯通,

诊脉中国痼疾,针砭当时弊病”。

李泽厚称赞他:“不为潮流而动,

对任何尖锐的问题,

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尤其不简单”。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

“周有光,

是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诗人邵燕祥说:

“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这位集荣誉于一身,

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却始终朴实无华,

他的书室只有9平方米大小,

一张80年代的旧书桌,

一个大书架,两张椅子,

就挤得满满当当。

人们都说书室太小,

周老笑笑:

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没错,

书桌何须大,贵有大文章。

渡尽劫波心自在,

富贵虚名与我何干?

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挥别尘世,

倾其一生三行建树,

无论哪个领域都能极尽翘楚,

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越用越短;

视野是生命的宽度,越看越宽。

他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三生三世,

他的学术财富,

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给民族未来开阔恢弘的文化画卷;

他的精神财富,

如亘古永恒的灯火,

照亮世世代代前行的路途!

笑看风云人间事,

泽被天下谁人知?

今天,2024年1月14日,

周有光逝世7周年祭日,

这位于国于民贡献非凡的传奇老人,

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