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癃闭分型论治12种

 山水书阁 2024-01-14 发布于四川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1、热蕴膀胱型癃闭
治疗方法:滋肾丸。
病因病机:热在下焦而不渴,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
证候表现:热在下焦而不渴,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
处方:滋肾丸。
出处:《类证治裁》·卷之七(卷)·二便不通(篇)
原文:热在下焦而不渴,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滋肾丸。)

2、浊阴内蕴型癃闭
治疗方法: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病因病机: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
证候表现: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
方用: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治则治法: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肾系病证(卷)·第三节癃闭(篇)
原文: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3、精血俱亏型癃闭
证候表现:形神萎顿,腰脊酸痛
病因病机: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
处方:香茸丸。
治则治法:补养精血,助阳通窍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肾系病证(卷)·第三节癃闭(篇)
原文: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治宜香茸丸补养精血,助阳通窍;

4、三焦气化不利型癃闭
病因病机:若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
证候表现: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甚则神昏谵语
处方: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通草、制大黄
治则治法:以降浊和胃,清热利湿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肾系病证(卷)·第三节癃闭(篇)
原文:若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通草、制大黄等,以降浊和胃,清热利湿。

5、肾阴灼伤型癃闭
病因病机: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
证候表现: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
处方:滋肾通关丸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
治则治法: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
出处:中医内科学》·第五章肾系病证(卷)·第三节癃闭(篇)
原文: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

6、阳虚水停型癃闭
治疗方法:瓜蒌瞿麦丸。
证候表现:渴而腹冷,水气也。《金匮》云:小便不利者,其人苦渴。
病因病机:有水气
处方:瓜蒌瞿麦丸主之。
出处:《证治准绳·杂病(5-8册)》·第六册(卷)·大小腑门(门)
原文:渴而腹冷,水气也。《金匮》云: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瓜蒌瞿麦丸主之。以小便利,腹中温为度。

7、膀胱湿热型癃闭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根黄腻,脉数。
病因病机:中焦湿热不解或湿热素盛,热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常。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加减。萹蓄30g,瞿麦15g,炒栀子9g,通草3g,大黄(后下)6g,车前子(包煎)30g,蒲公英15g,红藤15g,滑石30g,甘草5g。加减:湿热重而舌苔黄腻者,加黄柏9g,苍术9g以清热燥湿;小腹胀满,欲尿不得者,加滋肾通关丸;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者,加姜汁黄连3g,姜半夏9g,姜竹茹6g,枳实12g,陈皮6g,茯苓15g以行气化痰燥湿;口中尿臭,神志昏糊者,加石菖蒲12g,郁金12g以祛痰透窍。

8、肾阳衰惫型癃闭
症状:小便不通或者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
病因病机:肾阳不足,命火衰惫,膀胱气化无权。
治则治法:温阳益气,补肾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先煎)12g,肉桂3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山药15g,杜仲12g,续断12g,牛膝9g,茯苓15g,车前子(包煎)30g,泽泻12g。加减:精神萎靡,腰膝酸痛者,加仙灵脾10g,仙茅12g,补骨脂12g以温肾壮阳;肾气虚衰、浊邪潴留,尿少或闭,恶心呕吐,烦躁者,可合千金温脾汤和吴茱萸汤加减。

9、肺热壅盛型癃闭
症状:小便不畅或者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病因病机:热壅于肺,肺气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闭阻膀胱之气。
治则治法:清泄肺热,通利小便。
方药:清肺饮加减。黄芩12g,桑白皮9g,茯苓15g,猪苓9g,麦冬12g,炒栀子9g,天花粉12g,通草3g,车前子(包煎)30g,竹叶12g。加减:头痛,鼻塞,脉浮者,加桑叶6g,薄荷叶(后下)3g,桔梗3g,甘草3g以解表清热,宣肺止咳;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后下)6g,杏仁9g以通腑泻热;心烦舌尖赤者,加川黄连3g,甘草3g以清热泻火。

10、浊瘀阻塞型癃闭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甚至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瘀血、结石、肿块、败精留积膀胱,阻塞尿道,小便不畅。
治则治法:行瘀散结,通利小便。
方药:代抵当丸加减。大黄(后下)9g,玄明粉(冲服)12g,生地黄15g,当归12g,鳖甲(醋炙先煎)6g,桃仁9g,肉桂5g,牡蛎(先煎)30g,王不留行12g,夏枯草12g。加减:血瘀重而尿路时痛,舌暗者,加红花6g,牛膝12g以活血止痛;小便不利者,加滑石30g,通草3g以泻热利小便;尿血者,加三七粉(冲服)3g,琥珀粉(冲服)3g以活血止血利尿;尿中夹精浊,瘀块者,加土茯苓30g,萆薢15g以祛湿泻热。

11、脾气不升型癃闭
症状: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小腹坠胀,气短,语声低微,精神疲乏,不思纳食,舌淡苔薄,脉弱。
病因病机:脾气下陷,中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难降,小便不利。
治则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炙黄芪15g,炒党参12g,炒白术9g,茯苓15g,陈皮6g,猪苓6g,柴胡6g,炙升麻6g,泽泻12g。加减:排尿无力或失控者,加覆盆子15g,益智仁15g以温阳固摄;小便不利者,加肉桂3g,通草3g,车前子(包煎)30g以温阳通利。

12、肝郁气滞型癃闭
症状:小便突然不通或者通而不畅,胁腹胀满,情志抑郁或者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病因病机: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水道通调受阻。
治则治法:调畅气机,通利小便。
方药:沉香散加减。石韦30g,滑石30g,沉香(后下)3g,王不留行9g,郁金12g,枳壳12g,当归12g,陈皮6g,冬葵子9g,白芍15g,甘草3g。加减:气郁化火,心烦口干者,加柴胡12g,栀子9g,龙胆草6g以清泄肝热;气滞盛而胁腹胀者,加佛手6g,大腹皮9g,柴胡12g以行气止痛。

(来源:中医中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